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通常人们采用传统语言学来对从属连词的意义差异性进行静态探究。由兰盖克(R.W.Langacker)提出的认知语法首次将静态的语法分析转化成动态的认知语法分析,透过对现存语言的分析及了解其背后产生的环境及习惯、隐喻等,归纳出语法规则,而不是透过数学的生成方程来产生语法规则。从认知语言学领域来探究从属连词的意义差异性,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认知的凸显领域,认知的辖域领域,认知的交际力领域。  相似文献   

2.
"跟"在现代汉语中有多种用法,能用作名词、动词、介词和连词,这应该是它的历时演变在共时平面上同现的结果。文章尝试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探究"跟"的词义发展和语法化过程,并简要分析其语法化的动因和机制。  相似文献   

3.
<正>在高中英语写作中难免会出现语法错误,为了帮助学生有效避免或减少这种错误,教师应当认真分析学生写作过程中常见的语法错误,并对其进行归类整理,以便为学生纠正语法问题、提升英语写作水平提供有利依据。鉴于此,本文将对高中英语写作中语法错误进行探讨。一、连词使用问题连词主要有从属连词、并列连词两种,在高中英语写作的过程中可能会误用这些连词。通常,连词误用情况可能出现在从属连词与并列连词之间,也可能出现在从属连词与从  相似文献   

4.
语法教学一直是高中英语教学中棘手的问题。本文就如何由"从句完整性"入手判断从属连词的策略进行了探究,旨在提升语法教学的功效。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认知语法的角度,以奈达提出的7个核心句(kernels)为切入点,对功能对等的翻译观进行了重新审视.通过分析核心句在语言学理论基础、语义与句法的关系、语义分析方法等方面存在的缺陷,论证了在追求功能对等的翻译过程中引入认知语法分析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格语法是一种面向语义的语法分析模式.格语法关注结构与语义之间的关系,强调不同语言表层结构的特殊性及深层结构的普遍性,推动了语言学理论的发展.语言学家菲尔墨提出了格语法这一概念,并把语义引入语法研究.本文从格语法的起源、含义、结构、转换和分析方法等方面出发,描绘了一幅简略的格语法概论图,由此推知此理论在人工智能等领域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20世纪70年代以来,批评语言学从语言学角度对社会关系进行分析。它主要是借助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分析大众语篇,揭示语篇中所隐含的思想或权力关系。从功能语法的角度对其进行批评语篇分析并以此探讨批评性语篇分析对文学作品鉴赏的指导意义,揭示出语篇所体现的民族与性别关系上的不平等,提高模式功能的认知力及理解力。  相似文献   

8.
杨廷君 《文教资料》2006,(8):146-147
as...so...属于关联从属连词,一般的语法专著除了提及它引出的方式状语从句外,未对其用法作深入的论述。本文从语义特征、句式变化和翻译技巧等三个方面对含有该关联从属连词的句子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通过述评John Newman和Sally Rice关于"坐、立、躺"三个主要英语姿势动词的使用在语料库语言学当中的认知探究一文,指出该文主要利用语料库语言学研究方法及其它研究方法,并辅以认知语言学解释,对英语的三个主要姿势动词趋于语法化进行了系统研究.该论文的综合研究方法对目前及今后的认知语言学及相关研究有着深远的意义.此外,阐明所述评论文的不足之处,揭示认知语言学研究成果对于相关语言学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英语的语法形式与词汇意义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有时却是互相矛盾的。具有并列意义的复合句就是这样。复合句应当是由一个主句和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从句构成的。主句为全句的主体,从句只用作句子的一个成分,不能独立。主句与从句之间常用一定的从属连词、关系代词、关系副词、连接代词、连接副词来连接。而并列句则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独立的简单句构成,并常用并列连词联接。所以,从语法形式上来看,句中含有从属连词、关系代词、关系副词、连接代词或连接副词,是复合句的主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1.
按照传统语法规则,在句中做状语的分词短语的逻辑主语和句子的主语必须是一致的,反之,则造成逻辑上的不合理,这是一种常见的语法错误,称为垂悬结构。但是,阅读中常见一些被正确使用、接受的垂悬结构,本文将对此进行简单归纳,旨在说明语法和实际应用相矛盾的一面。  相似文献   

12.
文章将what理解为缩合连接代词,分析了what作为缩合连接代词的特点及在名词性从句向定语从句转化中的应用,挖掘了其特殊用法。在分析what作为缩合连接代词的基础上,引出缩合连接副词,对其进行了延伸。缩合连接词的引入可帮助读者跳出传统语法的规则,灵活理解句子的含义,有助于英语的学习和运用。  相似文献   

13.
语法教学的内容多而杂,并且抽象和枯燥。教好语法,要注意三个问题:一般规律与特殊现象的关系;不同语法体系观点的对比;相似语言的辨异分析。  相似文献   

14.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服务文化研究”课题在研究网络远程教学服务文化模式建立的过程中,发现承载这种文化的直接表现形式-网络多媒体语言作为基本传播媒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单一的语言媒介内部、多种媒体语言之间都存在明确的词汇、语法规则的内在逻辑联系。认清多媒体语言在词汇、语法、修辞方面的使用规律,对有针对性地开展现代远程教育服务,营造良好的服务文化氛围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科技是人类认知能力的集中表现,科技语言最能表现人类隐喻化的思维方式。从隐喻视角入手研究中英科技语言,发现在词汇,语法,语义和语篇层面两种语言的表意深刻受到各自文化隐喻思维的影响。探寻中英两种语言在隐喻思维方面的异同,能更为准确理解中英科技语言差异的规律和特点,并发现英语在科技语言表征上具有的先天优势,从而为提高中英科技翻译效率和准确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双宾语构式是英汉语言中普遍存在的语法现象,在语法意义、动词使用等方面存在着认知差异,但根本区别在于它们的表向性。由于民族认知心理和民族文化的不同,导致英汉两种语言在对双宾语构式进行概念化时出现出现差异。生成语法对这一现象无法给出圆满解释,而构式语法却能给出明确答案,这表明认知语言学和生成语言学具有互补性。  相似文献   

17.
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框架指导下,尝试运用原型范畴理论和突显原则(合称原型突显理论Prototype-Prominence Theory,简称PP)来分析和对比英汉两种语言在构词层面上的认知机制,得出结论:原型突显理论对英汉构词特征和表意规律具有较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显性语法规则输入、轻隐性语法能力培养的现象,本文借助内隐/外显学习理论和多媒体网络环境下英语教学的优势,在深入分析英语语法知识与隐性语法能力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大学生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内化语法知识、提高语法能力和在网络学习中自主获得语法知识相结合的英语隐性语法能力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9.
语言学领域内的语码转换研究是近年来国内外语言学者们比较关注的问题之一,研究的视角多种多样,从句法学视角对其进行的研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有Poplack,Mysers Scotton和Bhatt等人,两种语言在句内发生转换时两套语法规则的相互关系是句法学所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语法理论对语法教学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传统语法理论指导下的语法教学未能正确处理好语法形式和意义的关系,过于强调语法形式的重要性,对语法的意义不够重视。认知语法理论以象征单位为出发点,以语言使用为基础,以语法构式为基本单位,强调语法形式与意义的有机统一。认知语法理论比传统语法理论更具有全面和系统的解释力,为英语语法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