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学理科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从更深层理解科学探究的本质。于是,大家非常关注并积极实践科学探究式教与学,相关案例可谓铺天盖地。其实,大多案例都是"伪"而非"真"科学探究。何谓"真"科学探究?判断的基准至少应有两条:一是探究问题是适合学生认知结构的科学问题,二是探究过程应弥散着学生的科学思维。  相似文献   

2.
正绿色象征着和谐,象征着科学,象征着创新,象征着可持续发展。课堂是学生生命活跃的殿堂,让生命在教育中健康成长,是所有教师应尽的责任,也同样是所有学生应该享受的权利。在新课程背景下的绿色教育实践中,我们努力加大教学管理力度,不断提升教学质量,让绿色课堂洋溢出生命的激情,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主阵地。  相似文献   

3.
题目 阅读——园艺家为什么失败 一个爱研究的园艺家想,植物叶子多数呈现绿色,可能是植物喜爱绿色的缘故。于是他将温室的房顶和四周都安装绿色的玻璃,只让阳光中的绿光照射植物。他认为这样必将使植物生长得更好,可是园艺家失败了,这是由于他不懂得物体的颜色构成所致,因为不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叶子呈绿色,说明植物反射的是绿色,也就说明绿先正是植物不喜爱的(或说恰恰是对植物生长无用的)。只给植物照绿光,植物就会因为缺少所需的其他色光而生长缓慢,甚至枯萎。。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指出:“科学求真,人文求善,现代教育应该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而成为一体的绿色教育。”“绿色”象征着春天与生命,象征着成长与生机,象征着健康与未来,象征着文化与文明。“绿色”寓意学生朝气蓬勃,多姿多彩;寓意莘莘学子有如青苗般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5.
现代意义上的“绿色”,不仅仅是一种生命的颜色,而且是一种文化的体现,人文精神的象征。“绿色”一说运用于教育领域,则衍化为一种教育理念。“绿色”作文是一种健康、积极向上、充满生机活力、以“真”为纲的作文。“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是其生命。[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作者对于“科学探究”的认识,提出了在进行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开展探究式教学。如何选择探究课题。并以具体的案例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7.
赵黎筠 《科学教育》2005,11(6):44-46
师生共同实践,从身边的熟悉物质(洗发精)入手,摸索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开拓视野,提高等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8.
"科学探究"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真正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教学,广大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育工作者已经做出了不少的探索。"科学探究"教学,可分为形成性探究、验证性探究、创造性探究等三个发展阶段。拟以二氧化碳的溶解性为例,探讨"科学探究"教学实施的三步曲。  相似文献   

9.
任丽丽 《学语文》2011,(1):10-11
绿色象征着生命,象征着文明,象征着发展和可持续生存。绿色是环境保护的代名词.也是未来社会的代名词,是希望,是目标。时下,“绿色”是一个十分时尚的词语。绿色食品、绿色起居、绿色通道、绿色北京、绿色奥运……  相似文献   

10.
在学习绿色氧化剂过氧化氢 (H2 O2 )性质时 ,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实验室“绿色制氧”的科学探究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 H2 O2 催化分解法符合“绿色化学”理念  原理 :2H2 O2MnO2 2H2 O +O2 ↑反应不用加热 ,选择固液不加热型发生装置 (与制H2 发生装置相同 ) ,操作简单安全 ;虽然H2 O2 催化分解法氧的转化率只有 50 %,但原料、生成物均无污染 ,催化剂MnO2 易回收利用 ,符合“绿色化学”理念。2 H2 O2 催化分解条件的探究市售H2 O2 的质量分数为 30 %,直接用于制O2 会因反应速率过快而难以收集 ,同学们将 30 %H2 O2 稀释为不…  相似文献   

11.
黄东海 《今日教育》2011,(12):63-63
什么是绿色?绿色位于光谱的中间,是平衡色。它象征着和平、友善、希望和生机。  相似文献   

12.
科学探究已深入人心.但由于受到教师素质和精力、学生的课业负担、教学设施的制约.科学探究还没有发挥出他应有的作用.为了使探究教学进入每一堂课,在提高教师的素质、减轻教师和学生的过重负担、增加教学设施的投入方面应及时跟进.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改革十分强调科学探究在物理课程中的作用,教师在实施探究教学活动时,往往只注重探究教学中的知识问题,即“形似”,而忽视了探究教学的另一面“神似”——即学生从探究学习过程中领悟科学探究的本质,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否则探究教学就会演变成对智力进行徒有形式的机械训练,无法使学生体验探究学习的乐趣,迷失探究教学的方向。探究教学活动要做到“形似”又“神同”,追求“形”“神”兼备的科学探究。  相似文献   

14.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列入课程目标,并明确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但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教学方式难以发生较大转变,探究式教学与有限课时之间的冲突,教学仪器缺损等问题,影响着探究式教学的有效实施。针对存在的问题,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科学探究的教学。  相似文献   

15.
科学探究的“误区”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课程将科学探究作为改革的突破口,旨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有些教师未能深刻理解科学探究的真正含义,使科学探究的教学过程走进了误区。主要的误区有: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脱离学生实际情况,盲目开展探究活动;过分注重探究过程,忽视探究的结果;重视知识、能力的培养,忽视态度、价值观的培育。  相似文献   

16.
现代意义上的"绿色",不仅仅是一种生命的颜色,而且是一种文化的体现,人文精神的象征。"绿色"一说运用于教育领域,则衍化为一种教育理念。"绿色"作文是一种健康、积极向上、充满生机活力、以"真"为纲的  相似文献   

17.
自探究学习理论提出后,特别是课程改革以来,"探究"成了一种课堂教学时髦的象征,有人甚至把它当作区别课堂教学是采取传统教学方式还是现代教学方式的标签。这样的理解是片面的。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数学课上,教师抛出一个问  相似文献   

18.
开展科学探究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精神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物理新课程标准中把“科学探究”定位为学生必须掌握的科学内容,并在新教材的编写中进行了合理的安排,充分凸显了当前物理教学中开展科学探究教学的重要性。科学探究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是探索物理规律的重要科学方法,科学探究能力是综合性的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在平时进行一点一滴培养的。因此,物理教学中不仅要注意渗透科学探究的思想和方法,更要注重和加强科学探究教学,通过精心创设探究情境,重视探究过程的实施,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达到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培育学生科学探究精神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我是复旦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12届初中毕业生,在四年的初中生涯中我听了三十多场“漫游星空”讲座。我认为,这是我人生的一笔巨大财富。其中,杨福家、褚君浩、贺鹤勇、封东来、丁光宏、刘旦初、钟扬等教授的讲座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杨福家院士的题目是《治学与人生》,他那充满激情的话语使我至今浑身奔涌着献身科学的热血。  相似文献   

20.
郑立东 《学子》2013,(9):55
随着"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型,随着科技化生产的普及,各行各业越来越需要"钻研意识坚、动手能力强"的人才,或许正是基于这样的需求,国家教育部于2001年在《科学课程标准》中首次提出了"科学探究"的概念,并强调:"科学教学要以‘科学探究’为核心,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进而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根据这一精神,我们在教学中就要开展合理有效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像"科学家"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