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群体是指在意识、行动上相互发生联系或影响,为共同目标协同活动的一群人。德国心理学家勒温对群体的心理功能提出了“群体力学”概念,认为群体的行为并不等于群体各个成员个人行为的简单算术和,它包含着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以及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一种全新的行为状态。“攻心为上”是我国古代已有的心理教育方法,它同样适用于今天的班级群体心理教育。学生群体天天生活在同一环境中,他们大多数人身心特征又较为接近,如果老师能注重对学生的群体心理引导和塑造,就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1.将班群体目标与学生个人目标紧密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2.
群体是指在意识、行动上相互发生联系或影响,为共同目标协同活动的一群人。德国心理学家勒温对群体的心理功能提出了“群体力学”概念,认为群体的行为并不等于群体各个成员个人行为的简单算术和,它包含着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以及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一种全新的行为状态。“攻心为上”是我国古代已有的心理教育方法,它同样适用于今天的班群体心理教育。学生群体天天生存在同一环境中,他们大多数人身心特征又较为接近,如果老师能注重起学生的群体心理引导和塑造,就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将班群体目标与学生个人目标紧密联系起来学…  相似文献   

3.
非正式群体是存在于组织系统内的一种客观现象,它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交和情感的需要而自然形成的心理群体。非正式群体中的社会心理因素,对其成员与组织及正式群体产生着深刻影响。因此,非正式群体的研究,对于各种组织行为的管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班级管理如何,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质量的提高和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形成。班级作为群体一旦形成,就需要一定的行为准则统一其成员的信念、价值观和行为,以保障群体目标的实现和群体活动的一致性,这种约束群体成员的准则就是群体规范。它确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提出同辈群体又称同龄群体或伙伴群体。它是由地位相近,年龄、兴趣、爱好、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大体相同的人组成的一种非正式群体。①同辈群体在青少年中普遍存在,他们经常在一起活动,交往频繁,所以成员间感情融洽、凝聚力大。同辈群体是一个人成长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尤其是在青少年时期,  相似文献   

6.
任何一个群体的行动都是在某种“压力”的推动之下实现的,而所有影响群体及其成员个人行为发展变化的“压力”的总和就可以转变为群体动力。最早研究群体动力的是美国心理学家勒温,他用场理论和力学概念说明群体成员之间各种力量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认为群体不是个体的简单总和,群体会对个体产生巨大的影响,个体在群体中会产生不同于单独环境中的行为。  相似文献   

7.
同辈群体又称同龄群体或伙伴群体。它是由地位相近,年龄、兴趣、爱好、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大体相同的人组成的一种非正式群体。小学生同辈群体是指小学生在日常交往和互动过程中自发形成的友伴群体,它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是很大的。学校是学生同辈群体交往的最重要的场所,可以说这是孩子真正相对独立的社会化交往的开始。群体的成员年龄大致相仿,群体是自发形成的,对好友相似的品质期待是构成同辈群体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1从众行为原因表现从众行为,一般指群体成员的跟从群体的倾向行为。在组织中个体常常会不知不觉地受到他人的影响,而在知觉、判断、信仰及行为上,表现出跟从他人的倾向,当个体发现自己与组织不一致或与组织中大多数人  相似文献   

9.
班风是班级全体学生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它是一个班级全体同学在共同目标和共同认识的基础上经过集体的每个成员的努力所形成的一种行为风气。良好的班风一旦形成,就成为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对全班学生思想品德、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以及生活作风的养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特别是它能使班级形成一种使人精神振奋、心情舒畅、团结友爱的气氛,能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并使自己的行为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它的感染,适应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作为潜藏在课内外、校内外教育活动的教育力量,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具有极大的德育价值。它能对学校全体成员产生巨大的心理影响,一方面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情操、意识和行为,同时又有一种强大的心理制约力量,使师生都能自觉地约束自己,让自己的行为符合群体  相似文献   

11.
群体意识和行为即为群体内聚力或凝聚力,是指群体成员固守在群体之内的全部力量.这种力量,从群体的角度讲,是群体对其成员的吸引力,从个体角度讲,是群体成员对其所在群体的向心力.群体凝聚力是维持群体存在、增强群体功能、实现群体目标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校风是外化了的学校精神面貌,是推动学校教育前进的传统力量,是办好学校的基本要素。校风是学校中大多数成员对待工作、对待教学的态度与行为,如“严谨治学之风”、“教书育人之风”、“进取开拓之风”等等。校风的表述形式往往是校训。如“团结勤奋,活泼文明”、“求真、求善、求美、求实”等等。但校风又不是抽象的概念,它一旦形成,就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充当着“隐形教师”的角色。学校中广大师生员工特别是后来者自觉不自觉地接受它的影响,抵制和转变不良的行为和作风。  相似文献   

13.
在学校生活中,学生对群体规范遵从的水平最突出地体现为遵守学校纪律。纪律是群体为维护共同利益并保证丁作、生活正常进行而制定的要求各个成员遵守的某种准则.它对人的行为施加外部控制。就群体而言.纪律总是以奖惩等外部手段来执行的。就个人而言,遵守纪律可能出于服从或认同,而当纪律转化为个体内部的要求的时候就成为自我约束,或自觉纪律了。自觉纪律不仅是学校生活所必须,而且也为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所必须。因此,自觉纪律是儿童人格发展、道德发展、知识技能学习和个人安全所必须,是个体社会化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朋辈群体通过语言、时尚、亲疏等各种非暴力符号使大学生与群体成员保持一致,对大学生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意识具有导向、动力和调控作用.生活在朋辈群体中的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通过“政治自我感知—群体认知与传播—价值内化与融合—个体价值选择与行为—政治心理强化”的范式进行.  相似文献   

15.
非正式群体是在心理动机方向一致的基础上产生的。这种团体没有定员编制,没有条文规定,因此,不必有固定的形式。它源于班级组织内个人属性层面的人际关系,是学生在共同的学习与活动中,基于成员间的需求、能力和特点,从个人的好感出发而自然形成的,学生非正式群体能满足其成员的某种或多种  相似文献   

16.
沈道波 《考试周刊》2013,(8):160-160
近年来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迅猛,从数量上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而在民办高校中的学生容易形成正式组织之外的非正式群体已经成为重要的力量,对民办高校的影响具有双重性,它既可能淡化民办高校正式组织的结构关系,影响民办高校教育目标的实现,也可能增进群体成员心理和情感满足,加强信息沟通和反馈,弥补民办高校正式群体功能不足这一缺陷,通过对这些群体影响力的研究,可以进一步加强高校育人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7.
社会认同理论是由Tajfel和Turner等人提出的,基于对群体间行为的解释,它认为个体对群体的认同是群体行为的基础.文章指出个体对群体的认同同样可以解释群体内个体行为的同化和异化,是语言学习者自主学习行为的重要心理诱因.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同辈群体道德养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它涵盖着知、情、行等方面的发展,并意味着对道德养成外部环境条件的要求.同辈群体是青少年成长中的重要外部环境因素.同辈群体中人与人之间所具有的较强的心理认同感和内聚力、自己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平等的成员关系和角色体验机会等特征与养成教育对外部环境的要求相契合,有利于道德养成的实现.同辈群体内青少年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养成,主要是通过群体所提供的道德氛围、角色承担机会以及归属感从而使青少年产生从众、摹仿、移情等心理效应而得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是在群体中进行的,他们的认知结构、社会行为,以及人格心理的发展,均受到群体成员相互之间的影响。文章通过分析大学生群体特征、群体心理功能,提出应加强对大学生群体心理行为的引导与管理,以促进大学生群体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0.
中学班集体也是一个社会群体。按照群体内各成员相互作用的目的和性质,班集体中存在着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中各成员的位置和行为由学校或组织规则严格规定,它是一种有组织的群体。它的各个成员都有一整套由各种指令或学校班级规定的权利和义务并在执行学习任务或社会性职能时,根据个人贡献和负责的程度、在群体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和位置。非正式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