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从劳动中产生自信主持人/雨霁挑战之三总能听到一些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不知体贴父母,从想不起来主动帮助父母于家务活,没有劳动习惯。这些家长忽略了孩子行为背后掩藏着对自己教育观念的深刻挑战。智力第一,考分第一,这是许多家长的教育观念。让孩子...  相似文献   

2.
列宁父母认为:大自然是一座富丽堂皇的艺术宝库,在那里有赏玩不尽的湖光山色和花卉草木。如果让孩子们尽早地、尽情地享受大自然的美,那无疑能激发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丰富他们的想象力,陶冶他们的情操,使他们活泼、愉快、健康地成长。因此,列宁的父母经常带着年幼的孩子到伏尔加河沿岸去观看河里的浮冰,到林中去散步,到山顶去观赏日出和日落的景色。列宁的父母认为:利用家庭花园、花圃,不仅可以对孩子们进行美育,而且还能培养孩子爱劳动、守纪律等优良品质,让小孩从小获得一些有关植物学的知识。为此,列宁的父母非常关心住宅旁的花园和花圃,经常领着孩子们一起养花,所有的孩子也都以惊喜的心情帮助父母养  相似文献   

3.
大部分美国孩子常做的家务劳动有以下几种:一、帮助父母安装或修理一些旧东西。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在学校所学到的数学、逻辑、技能以及组织能力都可能派上用场。二、帮助父母换掉水龙头中用旧的胶垫,更换保险丝,安装挡风窗户,修补破损的楼梯等。在做这些工作时,父母往往把自己的一些生活技巧教给孩子,还可以顺便在劳动中讨论一下孩子学过的物理学的基本原理。三、打扫卫生、整理花园或庭院、洗衣缝补等。此外,美国的父母会认真检查孩此外,美国的父母会认真检查孩子完成的工作情况。同时父母也会自己列出每周要做的事情,这样就不会让孩子感到…  相似文献   

4.
如今,孩子们嘴里经常会蹦出一些令父母耳目一新的词语。其中“帅呆”、“酷毙”就是孩子常说的话。“帅”还好理解,但什么是“酷”,孩子们眼中什么最“酷”则是父母非常想知道的事情。日前,记者采访了一些孩子,请父母听他们的说法。虽然这些想法还难免片面或幼稚,但它毕竟是孩子的所思所想。  相似文献   

5.
荷兰的父母十分注重从小培养孩子的科研能力和探索精神。孩子读到小学二三年级,就会在教师和父母的指点下参观市区各级图书馆。在图书馆里,孩子们重点学习查找文字、音像资料,随后分阶段根据获取的材料确定自己的演讲主题。孩子们的演讲内容从“我的名狗”到“经济发展”,无所不包。制作各类标本是荷兰孩子求新求异的重要学习内容。海边、丛林、山地都是孩子们的好去处。对收集来的贝壳、石头、树叶、昆虫等标本,孩子们会分门别类地整理、固定、收藏,最后标出几圈文字。荷兰孩子一般除学荷兰文外,还要学英文、拉丁文和其他文字。为了使孩子…  相似文献   

6.
<正>小学生到了高年级以后,由于年龄的增长,升学压力的增大,很多孩子便很少与父母沟通和交流了;而家长也普遍认为家庭、工作以及自身的难处没有必要和孩子多交流,只要孩子专心学习就可以了。这就造成了孩子们不了解父母的现实生存状态,从而对父母的一些想法和做法产生误解,或对父母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作为品德教师,我们可以结合我们的品德课堂,引导孩子们向家庭的内在深处进发,更多地了解父母,走进父母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7.
美国《读者文摘》曾调查了1000多名孩子,了解他们的苦恼和要求,其中孩子们有一条共同要求,就是希望父母早晨不要训斥孩子。.早晨是每家每户最忙乱的时候,父母要准备早餐,打扫房间,还要替孩子做出门前的准备,有的父母常常不自觉地对孩子大喊大叫,说他们要迟到了,嫌孩子笨手笨脚等,斥责声不绝于耳。  相似文献   

8.
多年前“留守孩子”现象刚出现时,我就注意到这个问题,经常鼓励孩子们给父母写信,并且提醒他们不仅给父母说自己的事情诉说自己的苦乐,还要多问问父母,要父母也经常写信讲述在外工作的情况,了解父母的心情。通过这样的交流,使孩子们接受父母的教导,感受父母的辛苦、牵挂和期望,由此明白自己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才能让远在他乡的父母放心。  相似文献   

9.
每个人都有生日,孩子的生日在很多家庭中都被当成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对待。孩子们如何看待自己的生日?作为父母如何让孩子度过一个有意义的生日?孩子们如何看待父母的好心?为此,我们采访了一些同学。  相似文献   

10.
现在的家长们总是想方设法去培养孩子们在各方面的兴趣,可令人担忧的是忽视对孩子劳动能力的教育与培养.如今的孩子轻视劳动,更缺乏劳动能力,在生活自理方面过分地依赖父母.因此,我们认为小学阶段的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源头活水".只有提高劳动教育实效,才能促进孩子全面地发展.  相似文献   

11.
温瑶 《成才之路》2014,(13):20-20
正班主任,一个班级灵魂的塑造者,班级整体的操控者。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们要有足够的爱心和智慧,有能力处理好班级的一切事务,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班主任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劳动、健康、生活等,特别是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们,更需要教师多方面投入,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班级就是孩子们的大"家",在这里可以成就一个孩子,也可以毁掉一个孩子。作为特殊孩子的班主任,结合我的实际工作,谈谈我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12.
父母爱孩子固然不是为了得到孩子的报答,不是为了向孩子“索取”爱,但是我们应该尽量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幸福生活是建立在父母及其他长辈的辛勤劳动之上的,让孩子知道应该用自己的行动给父母长辈带来一些快乐。比如: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不烦大人,帮助妈妈爸爸做些力所能及的劳动等。有些事情看来虽小,例如妈妈摘菜时,孩子给妈妈搬个小板凳,爸爸下班回  相似文献   

13.
陈忻 《父母必读》2013,(1):98-101
孩子们之间难免、会有小摩擦:欺负人了,被欺负了,发怒了,伤心了……当这一切发生以后,我们会怎样缓和孩子们的情绪,帮助他们友好相处?带孩子去儿童游戏场所玩的时候,我们常常能够观察到各色各样的孩子以及各色各样的父母。  相似文献   

14.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使用的方法是否妥当,直接影响着家庭教育的效果。父母科学的教子方法,将会点燃孩子健康成长的火花。快乐、幸福的心态为孩子的学习、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再加上"一定要让孩子感到快乐、幸福""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多多鼓励,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以身作则感染孩子"等具体的方法,就能帮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15.
一个孩子打了另一个孩子或推到了别的孩子刚搭建好的城堡,这类事情在幼儿园里司空见惯。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应该禁止儿童的错误行为,教给他们正确的行为方式,并努力理解和帮助那些有特殊困难的儿童。此外,教师还需要孩子的父母合作,对一些棘手的问题采取一致的对策,必要时还要寻求专家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人间的启蒙     
正有专家问中学生:粮食从哪里来?答:超市。肉从哪里来?答:超市。衣服、手机、电视等从哪里来?答:全在超市。同样的道理,如果你问许多孩子,钱从哪里来?答:从父母口袋里来。再问:父母的钱哪里来?答:单位、公司。还问:为什么?无人回答。教育方式阻断了孩子们的认知链带。没有人告诉孩子们猪肉来自养猪场,来自养殖户,来自饲料。青菜来自土地。父母的钱来自劳动。劳动不一定  相似文献   

17.
教师要关注社会和孩子的现状,分析他们的心理情况,拿出一些关键的事实和数据教育孩子,让孩子们充分感受到父母、老师给予他们的爱。让他们也回馈爱,感恩父母、老师和社会。  相似文献   

18.
一些孩子在做完作业或中断做作业后,往往不收拾书桌上的文具、书本,便玩耍去了。爸爸妈妈帮助孩子收拾书包已成为许多家庭的普遍现象。有的孩子知道收拾书包是自己的事情,因急着去玩耍而管不了那么多了。还有一部分孩子把收拾书包的任务交给了父母。由于孩子们在收拾书包时粗心大意,丢三拉四,因而常常到了上课时才发现  相似文献   

19.
这天,幼儿园召开了一次家长会,讨论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的问题。园主任拉季娅·谢苗诺夫对我们说:“劳动可以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精神,增强他们的责任心。喜欢劳动的孩子,也会尊重别人的劳动,会尽力帮助那些在劳动中需要帮助的人。他们在做游戏时,常常仿效成人当‘厨师’、‘售货员’,做‘小女儿的妈妈’。孩子再长大一点,会觉得帮助父母做事比做游戏有趣得多。”  相似文献   

20.
流年 《生活教育》2012,(19):28-29
做过父母的都知道想让孩子听话是多困难的一件事。孩子们经常把父母说的话当耳旁风,或者干脆不听。这自然会让父母很生气,于是这种情形常常很快升级,成为亲子间的冲突。那么,到底是为什么孩子不愿听父母的话?我个人就有这样的问题,所以我直接去问了一些6到13岁之间的孩子,问他们为什么不愿听父母的,他们的回答很诚实。1.以前已经说过同样的话了孩子们喜欢抱怨的就是成年人总是一遍遍重复同样的话。因此父母一开口,孩子们就知道他们要说啥了,这可是件令人厌倦的事情。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们能预计到大人们将要说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