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欧拉型藏羊是青藏高原肉羊生产的宝贵品种资源,通过多年的系统选育和培育,较大幅度地提高了藏羊的产肉性能,并且具有独特的肉质品质特性,应通过进一步选育提高,并进行遗传性状和生产特性的研究,逐渐将其培育成高原地方良种肉羊品种.同时,依靠当地无污染的天然放牧草地,通过有机畜产品生产技术示范生产有机畜产品、增加产品附加值,发展高原特色的有机肉羊产业,对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发展后续产业和增加牧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青海科技》2014,(5):14-17
<正>绿色农业指充分利用资源、使用对环境无害的技术进行农业生产,并加工销售绿色食品及产品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作为绿色农业终端产品之一的绿色食用农产品,以其营养价值和卫生安全指标高的特点,越来越受到消费水平和安全意识日益提高的消费者青睐。青海地处青藏高原、江河源头,环境洁净、生物资源丰富,发展绿色农业具有多方面优势,并可有效促进边远落后地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3.
赵新全 《青海科技》2022,(1):4-6,18
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建设需要科技先行,其内涵包括:构建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绿色发展指标及预警体系,绿色发展的技术体系,自然保护地建设与农牧业协调发展、自然-社会经济系统可持续管理的创新模式;研究高原物种多样性形成机理,挖掘生物类群适应极端环境的基因资源,生物资源高值利用的新技术、新途径;星-空-地一体...  相似文献   

4.
“香格里拉”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认为香格里拉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值得青藏高原其它地区乃至全国借鉴的特殊模式。其核心是利用丰富的可更新资源,大力发展“无烟”工业,重点开发水能资源、旅游和生物资源,发展花卉等绿色产业,在保护资源、环境和生态的前提下,迅速促进高原区域经济的发展。文章从资源环境保护、区域发展和人类行为等方面,对香格里可持续发展战略重大工程的实施与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进行了简要的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5.
张镱锂  吴雪  祁威  李士成  摆万奇 《资源科学》2015,37(7):1455-1464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典型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及珍稀濒危物种资源的基本途径。具有敏感生态系统和丰富生物多样性的青藏高原,其自然保护区建设及其成效一直以来是各界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以最新的《全国自然保护区名录》和已发表NPP与保护成效数据为基础,分析了青藏高原保护区的组成、分布格局与保护成效。结果表明:11963年至今,青藏高原地区建成了各类保护区155个,面积达82.24万km2,占全高原面积的32.35%;2保护区类型主要以野生动物与荒漠生态系统、野生动物及其生态系统、野生动物3个类型为主,各占高原内保护区总面积的36.84%、33.35%和6.80%;3形成了以超大型保护区为主、中部和东南部分布为主、保护类型多样为特点的青藏高原自然保护区体系;4经过50余年的生态建设,保护区保护成效显著,主要表现为:珍稀濒危物种数量显著增加、濒危物种西藏马鹿被重新发现、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得到了恢复和改善及典型保护区内草地植被的生态功能增强。本研究结果可为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变化影响下,我国西藏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其生态安全屏障作用,制约了西藏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中科院拉萨高原生态试验站自建站以来对区域生态环境进行了长期监测,开展了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功能保护与建设基础理论研究、退化草地恢复治理及农牧业发展关键技术研发和示范。在学科建设方面发展了一系列高原生态学研究的新方法,建立了高原生态过程、机理与区域格局相结合的研究局面;在技术研发方面提出了高寒退化草地恢复治理和高原草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并进行了广泛的示范和推广,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些科研成果不仅丰富和发展了全球变化影响西藏高原生态屏障功能的基础理论,还推进了高原农牧业发展关键技术的研发和示范。拉萨站已经成为在青藏高原腹地从事生态学研究的支撑平台和农牧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的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7.
文章介绍了绿色食品目前在我国发展的情况和未来发展的趋势。主要从绿色食品的生产体系,绿色食品的生产区域,绿色食品的产品质量和市场占有率,以及绿色食品的组织体系等方面来介绍绿色食品目前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从农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研究及应用,技术标准的体系和认证体系的国际化进程等发面来展望绿色食品未来在国内以及国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文章依据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农业区域比较优势原则,分析了玉溪市发展绿色食品生产的前景并提出了加快发展的对策建议。明确提出了市场消费拉力、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的动力和环境保护需求产生选择压力等三个力量的作用,使绿色食品生产成为新时期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提出玉溪发展绿色食品生产存在环境、资源、产业布局、生产技术基础等四方面优势,并从政府、企业和以科技服务为主体的社会服务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资源环境因素引入传统的农业生产率分析框架,采用非径向、非角度的SBM方向性距离函数方法测度了考虑资源环境因素后中国30个省份1998—2011年的农业绿色生产率水平,并对影响农业绿色生产率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业生产普遍存在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导致效率损失的现象,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刻不容缓;不同区域农业绿色生产率差异较大,东部地区农业绿色生产率较高,中部和西部地区农业绿色生产率普遍较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城乡收入差距、工业化发展程度、畜牧业结构以及财政支农政策对农业绿色生产率产生重要影响,是未来我国农业绿色生产率政策创新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王煜 《青海科技》2002,9(3):42-43
我省畜牧业生产历史悠久,牛、羊、鸡、猪、马门类齐全,地方品种多.拥有高原之舟的牦牛、"紫羔皮"的黑藏羊、"西宁毛"的白藏羊、沙漠之舟的骆驼等一批著名地方畜禽品种;广阔的草原和饲草饲料资源,为畜牧业发展奠定了较好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1.
加快中国绿色农业和绿色食品技术标准体系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对绿色革命到绿色农业和绿色食品的发展进行了系统深入的论述,认为绿色农业是第二次绿色革命的主体形式。中国绿色农业和绿色食品是对发达国家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的绿色食品逐渐在国内外占领更大的市场,对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我国还需学习和借鉴国内外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的生产标准和管理体系,逐渐和国外食品安全法规接轨。针对我国食品安全法落实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建议加快中国绿色农业和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其应成为我国"十二五"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我省加快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具有一些优势,同时,绿色食品产业在发展中也存在这一些问题。因此,要完善绿色农业和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标准体系,加快绿色食品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西藏科技》2005,(8):23-23
牦牛作为高原之宝,是青藏高原特有的畜种资源,是我区广大农牧民主要的生存、生活资料,是农牧民收入的重要来源。长期以来,由于分散的小规模养殖,近亲繁殖导致牦牛品种退化,个体小、产奶量少,直接影响到牦牛的产量和质量。各级科技主管部门对此事高度关注,决定在林周县试点开展牦牛本品种选育研究工作。2004年国家科技部立项投人100万元支持自治区畜牧科学研究所实施《牦牛生产性能改良技术研究》项目,从引种、繁育、推广入手,进一步提高西藏本地牦牛的生产指标,扩大优良品种在西藏的覆盖面。  相似文献   

14.
《青海科技》2004,11(3):57-57
本刊讯最近,据科技部列项通知,由我省科技厅组织申报的“年产1200吨牦牛骨髓壮骨酱项目”、“青藏高原优质油菜生产技术体系建设”及“青海东部地区脱毒马铃薯产业综合服务体系建设”等12个项目列入国家星火计划。这些项目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我省特色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促进农副产品精深加工能力,提高农牧业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我省12个项目列入国家星火计划  相似文献   

15.
<正>青海省动物生态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于2016年1月由青海省科技厅正式批准建设,2017年和2018年单项考核结果均为优秀。实验室是第一个专门针对青藏高原特有动物开展基础研究和资源开发利用的专业平台,区域和研究特色明显,立足青藏高原,围绕青藏高原动物资源开发和利用、青藏高原野生动物管理、生殖生物学和优秀遗传资源发掘利用4个学科方向,紧扣国家需求,瞄准世界生物科技发展前沿,开展有针对性的生态基因组学系统研究,为青藏高原动物资源开发和利用提供技术支撑与科学证据支持,为区域经济发展和  相似文献   

16.
牦牛是青藏高原及毗邻地区特有牛种,是青藏高原畜牧业生产的重要支柱。我国牦牛有1300余万头,占世界总数的95%以上,青海省又是第一牦牛大省,有牦牛500多万头,约占牦牛总数的37.7%。牦牛业的发展对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少数民族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藏区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青藏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自然保护区能有效保护区域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安全。为更好地了解我国青藏高原自然保护区的研究历史与现状,以中国知网(CNKI)为数据源,对1975—2022年收录文献共410篇进行文献检索,运用可视化软件绘制图谱并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青藏高原自然保护区研究历程可分为起步萌芽、探索发展与快速增长三阶段,发文量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密切相关;(2)在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生物学、林业等学科知识基础上,青藏高原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研究内容为生态安全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与国家森林建设与自然保护区体系规划研究等;(3)青藏高原自然保护区研究正逐步形成具有代表性的作者群体和研究机构,研究不再局限于西北地区的高校与科研院所,已成为全国科研竞争的热点与战略高地;(4)多手段探究气候变化对保护区的影响、生态系统格局与风险变化评估、保护开发与可持续性利用是当前青藏高原自然保护区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8.
论青藏高原人口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青藏高原历史时期人口波动较大,自50年代以来,人口总量增长速率明显快于全国平均水平,属于人口快速增长地区。其原因主要是高出生率导致高人口自然增长率,以及50-70年代人口大规模迁入造成。青藏高原人口未来发展趋势将表现为:以年轻型人口为特征的快速增长趋势将持续较长时期,未来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将不断增大,高原严酷的自然环境和有限的农业资源不可能供养一个迅速增长的人口;人口文化素质的普遍低下成为制约高原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宗教文化对社会经济现代化具负面影响。青藏高原区域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控制人口快速增长、提高人口文化素质以及对传统文化改造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9.
《青海科技》2010,(5):F0003-F0003
<正>"青藏高原绿色农业发展模式研究与示范"项目,是国家公益性财政专项和青海省科学技术厅列项资助、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下达、中国绿色食品协会主持的项目。  相似文献   

20.
“一带一路”农业战略格局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带一路"沿线遍布着丰富的农业资源和众多的农业大国。加强农业对外合作,对推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实施,维护"一带一路"区域乃至世界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意义重大。本研究针对"一带一路"农业空间格局、沿线国家与中国的农业双边贸易情况和主要沿线国家农业发展的优劣势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合作战略,包括:实施"土地进口"战略;以海外"高科技绿色农业园区"建设为桥头堡,示范带动"一带一路"国家农业资源开发合作;成立"一带一路国家绿色农业国际合作发展联盟"全面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资源开发合作等。最后提出了创新农业合作模式,建设示范、保障性重点工程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