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初期 ,邓小平提出了中国经济发展“三步走”的战略 ,这个战略思想的提出经历了不断深化的三个时期 ,它是邓小平对中国经济发展深刻思考的理论成果。“三步走”战略是立足中国国情 ,从中国实际出发制定的经济发展战略 ,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在实施“三步走”战略第三步战略的时候 ,要始终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奋斗目标 ,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 ,让最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实惠 ;要坚持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根本的经济制度保障 ;要始终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树立科学发展观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要始终把和平发展与和平崛起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 ,加快我国的发展速度和步伐  相似文献   

2.
三代领导人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重点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如何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目标的战略部署上 ,新中国的三代领导人分别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不同历史时期 ,开创了一条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重点突破之路 :毛泽东以内地建设为重点 ,实施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 ;邓小平以东部沿海建设为重点 ,实施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 ;江泽民以西部大开发为重点 ,实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三者之间体现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转承启合关系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有许多关于教育问题的论述.小平同志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战略全局出发,把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同实现我国的经济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把教育作为我国跻身世界民族之林的一个根本条件,深刻地揭示了教育事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具有的至关重要的战略地位.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要抓的工作很多,但关键是必须从科技和教育着手,不抓科技教育,现代化建设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小平同志号召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些论述,既指明了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又指明了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概括地说,小平同志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每一发展阶段,都提醒全党要高度重视教育.这可以说是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思想之一.通过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结合云南经济发展和教育战线的实际,我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所制定的经济发展战略,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是邓小平在全面分析和研究我国振兴经济的必要条件和发展趋势以后,慎重做出的积极稳妥的决策.  相似文献   

5.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不但系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而且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改革、党的建设等问题作了深刻的论述,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本文仅对我国经济新成长阶段的经济发展战略方针和战略重点问题谈一些认识.经济发展战略是一个国家在较长时期内经济发展所要实现的目标,及为实现目标所采取的方针、步骤和重大措施.它不是局部性的、短期的,而是带有根本性和全局性的,它不仅要实现国民经济数量的增长,而且要实现国民经济质的飞跃.我国过去虽没有明确提出“经济发展战略”这个概念,但是从各个历史时期制定的总路线、总方针和总政策看,都具有经济发展战略的性质.党的十二大首次使用了“经济发展战略”的概念,制定了我国从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三大描绘了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事业发展的蓝图,把教育事业放到经济发展战略的首要地位,这一重大战略决策,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这一阶段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我们一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理论含有丰富的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发展思想,即社会主义本质论;三个“有利于”标准;共同富裕;科教兴国战略:“三步走”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等。研究邓小平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发展思想,对指导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作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在运筹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从中国国情理论、发展生产力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经济发展战略理论等四个方面,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许多重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精辟的思想观点,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理论。  相似文献   

9.
非均衡发展战略是邓小平经济发展理论的重要内容。西部大开发的决策是以邓小平非均衡发展战略为理论依据 ,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作出的 ,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深刻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有许多关于教育问题的论述.小平同志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战略全局出发,把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同实现我国的经济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把教育作为我国跻身世界的一个根本条件,深刻地揭示了教育事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具有的至关重要的战略地位.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要抓的工作很多,但关键是必须从科技和教育着手,不抓科技教育,现代化建设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小平同志号召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相似文献   

11.
中国做为发展中国家一员,应当选择适合国民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基于此,作者从比较优势的角度,通过四个方面来透析毛泽东经济思想, 进一步认清我国经济发展方向,从而推进新形势下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以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马洪作了《系统工程学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大有可为》的书面报告。马洪同志根据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向系统工程学者提出了六项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第一,要研究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第二,要研究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的关系;第三,要分析我国经济发展的内涵潜  相似文献   

13.
实现现代化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的历史愿望。邓小平顺应时代潮流,逐步形成了实现现代化的经济发展战略思想,提出了比较完整的经济发展战略思想体系,对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非均衡发展战略是邓小平经济发展理论的重要内容。西部大开发的决策是以邓小平非均衡发展战略为理论依据,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作出的,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深刻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5.
经济发展战略是一个国家制定的较长时期内经济建设的总任务.科学地认识中国的国情,是制定正确经济发展战略的依据.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决定了经济发展战略的中心内容是发展生产力.“三步走”的发展进程,是坚持和贯彻党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的集中表现.  相似文献   

16.
教育事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战略地位的确立,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当代中国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一项重大认识成果.在清除十年内乱消极影响的基础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我国的教育事业也随之冲破种种精神枷锁,重新明确了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正确方向.党的"十二大"肯定了教育对于经济发展所具有的战略意义.经过再实践——再认识,党的"十三大"又进一步将教育摆在经济发展战略的"首要位置",确定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格局.教育事业社会地位的提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客观规律认识的深化与扩展,预示着中华民族文化建设新的高潮即将到来.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在学习贯彻社会主义初级阶  相似文献   

17.
自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部署以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便成了我国社会生活的重要建设内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含着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进步三个基本特征.而思想政治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强大思想武器,它具有雏护政治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推动文化进步的内在正向价值.因此,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更有必要清醒地认识和理解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资源.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三大基于对我国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再认识,依据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把握,科学地制定了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经验表明,正确制定符合本国实际的经济发展战略,并采取相应的有效的政策措施促其实现,对于国民经济的健康成长,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战略任务和战略方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的战略任务,是要实现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为社会主义社会奠定完备的物质基础。十三大规定的这一战略任务,从根本上  相似文献   

19.
第一资源开发视域中的云南职教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动省域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 在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背景下,云南省提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思路和战略目标.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三大目标",即要把云南建设成为"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和"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的国际大通道",这也是云南现代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人力资源是推动云南现代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  相似文献   

20.
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经历了以平衡工业布局和三线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均衡协调发展的战略,向为打破平均主义、采取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的转变,再向实施西部大开发以解决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为目的的新均衡协调发展战略的转变。这一否定之否定的历程,表明了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问题的认识越来越清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