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一名在中国有着崇高声誉的外国音乐家,齐尔品在中国的短短几年中,曾对中国的音乐创作、表演和教学做出过巨大的贡献。《知足歌》和《将进酒》是他采用中国古诗词创作而成的两首艺术歌曲,前者十分成功,后者则因为不可避免的因素而略带瑕疵。鉴于此,本文从齐尔品和中国渊源谈起,就两首作品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对由此获得的启示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
知足知不足     
<正>曾见冰心老人为别人题座右铭:"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言简意赅,回味无穷。特写短文两篇,加以诠释。先讲知足知不足。中国有一句老话:"知足常乐。"为大家所尊奉。什么叫知足呢?还是先查一下字典吧。《现代汉语词典》说:"知足满足于已经得到的(指生活愿望  相似文献   

3.
知足知不足     
<正>曾见冰心老人为别人题座右铭:"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言简意赅,韵味无穷。特写短文两篇,稍加诠释。先讲知足知不足。 中国有一句老话"知足常乐"为大家所遵奉。什么叫"知足"呢?还是先查一下字典吧。《现代汉语词典》说:"知足指满足于已经得到的(指生活、愿望等)。"如果每个人都能满足于已经得到的东  相似文献   

4.
知足知不足     
<正>曾见冰心老人为别人题座右铭:"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言简意赅,韵味无穷。特写短文两篇、,稍加诠释。先讲知足知不足。中国有一句老话"知足常乐"为大家所遵奉。什么叫"知足"呢?还是先查一下字典吧。《现代汉语词典》说:"知足指满足于已经得到的(指生活、愿望等)。"如果每个人都能满足于已经得到的东  相似文献   

5.
知足知不足     
<正>曾见冰心老人为别人题座右铭:"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言简意赅,韵味无穷。特写短文两篇,稍加诠释。先讲知足知不足。中国有一句老话"知足常乐"为大家所遵奉。什么叫"知足"呢?还是先查一下字典吧。《现代汉语词典》说:"知足指满足于已经得到的(指生活、愿望等)。"如果每个人都能满足于已经得到的东西,则社会必能安定,天下必能太平,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6.
初读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以下简称《面》),很自然地想起日本良宽禅师的一首诗:“囊中三升米,炉边一束薪。谁问迷悟迹,何知名利尘。夜雨草庵里,双脚等闲伸。”当一个人不为物拘,心灵自由,并且对自己的拥有怀有知足感恩的心情,那么他永远都是快乐的。《面》便给人一种欢欣明朗的感觉,以至于让人产生一种错觉:这是一首欢快明亮的赞美幸福生活的诗。  相似文献   

7.
知足知不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曾见冰心老人为别人题座右铭:"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言简意赅,回味无穷。特写短文两篇,加以诠释。先讲知足知不足。中国有一句老话:"知足常乐。"为大家所尊奉。什么叫知足呢?还是先查一下字典吧。《现代汉语词典》说:"知足满足于已经得到的(指生活愿望等)。"如果每个人都能够满足于自己所得到的东西,则社会必能安定,天下必能太平,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可是社会上  相似文献   

8.
知足知不足     
<正>曾见冰心老人为别人题座右铭:"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言简意赅,回味无穷。特写短文两篇,加以诠释。先讲知足知不足。中国有一句老话:"知足常乐。"为大家所尊奉。什么叫知足呢?还是先查一下字典吧。《现代汉语词典》说:"知足满足于已经得到的(指生活愿望等)。"如果每个人都能够满足于自己所得到的东西,则社会必能安定,天下必能太平,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9.
正《知足下帖》【释文】知足下行至吴,念违离不可居,叔当西耶,迟知问。第一行:"行"字的两竖,打破平行,避免形成"胡同"。"行、至、吴"三字如风行水上,涟漪随风。三字动与静、畅与涩的对比,使人想起唐代诗人王维《过香积寺》中的诗句"泉声咽危石"。第二行:"耶"字,俊爽有风姿。第三行"知、问"两字,一线运转,起伏波折,法备气至。  相似文献   

10.
[单元概说] 本单元由五篇文言文和五首诗词组成。从体裁来看,《公输》和《唐雎不辱使命》可以当作记叙文来读。《(荔枝图)序》、《核舟记》、《山市》可以视为说明文,条理非常清楚。《诗词五首》,前两首为唐诗,第三首为明诗,最后是两首宋词。学习本单元,通过诵读培养文言语感,了解课文  相似文献   

11.
《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本)》中基本课文篇目有《伊索寓言》二则、短文两篇、新闻两篇、《孟子》二章、散文二篇、《诗经》二首、词二首、《梦溪笔谈》二则、唐诗二首、宋词二首、《孟子》二章、宋词二首、杂文二篇十三篇课文。这里的十  相似文献   

12.
[单元概说] 本单元由五篇文言文和五首诗词组成。从体裁来看,《公输》和《唐雎不辱使命》可以当作记叙文来读。《(荔枝图)序》、《核舟记》、《山市》可以视为说明文,条理非常清楚。《诗词五首》,前两首为唐诗,第三首为明诗,最后是两首宋词。学习本单元,通过诵读培养文言语感,了解课文内容。把握《公输》和《唐雎不辱使命》的主旨,从《核舟记》和《短文两篇》中学习写说明文的条理,领悟《诗词五首》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五首诗词及文言文的有关段落,积累文言实词并了解常见虚词的基本用法。  相似文献   

13.
这篇课文按时间顺序选取了八首近体诗:唐诗六首,宋诗两首。其中律诗六首,绝句两首。涉及面广,风格各异。反复分析后,我发现王维的《山居秋暝》与杜甫的《登高》都是写秋天的景象,意境却大不相同;杜甫的两首七律《登高》和《蜀相》抒写了同一作者面对不同景物时的内心感受,但表现的情感又各有独特的内容;绝句《越中览古》和《石头城》都是怀古之作,结构并不相同;陆游的两首七律《书愤》和《临安春雨初  相似文献   

14.
一、认识整体,区别“个性” 本诗歌单元共四课(七首)。依次是十一、毛泽东词两首(《沁园春·长沙》、《水调歌头·游泳》),十二,艾青诗《大堰河——我的保姆》,十三,中国当代新诗两首(流沙河《就是那一只蟋蟀》、舒婷《致橡树》),十四,外国诗歌两首(普希金《致恰达耶夫》、惠特曼《啊,船长,我的船长》)。这样编排,既有同类而归的理由,又有同类显异的意图,即不仅要了解各类诗歌的有关知识,又要辨析同类诗歌的各自特点,识同求异。本单元有词两首,其余五首是自由诗,它们体裁不同,而又同属抒情诗;五首自由诗又同工异曲。因此,在对诗歌作整体认识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5.
<正>古诗是中华文学艺术中的一朵奇葩。苏教版语文教材在每一册里都安排了《古诗两首》。对于《古诗两首》,老师们惯常的做法是将两首诗机械地割裂开来,分两课时分别教学,通过条分缕析,逐步把每一首古诗的解读引向深入。其实笔者认为,以课文的视角看《古诗两首》,打破逐首教学的传统模式,将两首诗整合教学,才是《古诗两首》这类课文最应该采取的教学方法。一、与编者对话,整合思路《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实施建议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与以往不同,2011年版课标首次在"对话"中增加了  相似文献   

16.
这篇课文按时间顺序选取了八首近体诗:唐诗六首,宋诗两首。其中律诗六首,绝句两首。涉及面广,风格各异。反复分析后,我发现王维的《山居秋暝》与杜甫的《登高》都是写秋天的景象,意境却大不相同;杜甫的两首七律《登高》和《蜀相》抒写了同一作者面对不同景物时的内心感受,但表现的情感又各有独特的内容;绝句《越中览古》和《石头城》都是怀古之作,结  相似文献   

17.
张军 《现代语文》2014,(11):128-129
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语文教材(苏州大学版)第四册有这样两首古诗:一首是选自《诗经·卫风》的《氓》,一首是《孔雀东南飞》(以下皆用《孔》代替)。这两首古诗都成功塑造了古代弃妇形象,让读者认识到当时社会的罪恶和古代女性所承受的种种苦难,值得学习者好好比较研究一番。一、《氓》与《孔》弃妇形象之比较《氓》和《孔》两首诗的主人公都是弃妇。  相似文献   

18.
《迢迢牵牛星》是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诵读欣赏中的一首诗歌,《天上的街市》是一首现代诗歌。两首诗歌,一首是古体诗,一首是现代诗,相距时间久远,且两首诗歌都引用了我国古代的四大民间故事之一的《牛郎织女》传说,但其中存在着许多细微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教师的幸福     
马志响 《中国教师》2010,(11):16-17
<正>前不久,央视风靡热播的电视剧《老大的幸福》给人们带来了诸多的幸福遐想和人生启示。剧中的"傅老大"无钱无权,生活在社会最低层,可是他善良、高尚,健康、快乐、幸福,他以真诚、乐观、爱心、豁达、"无为"揭示了幸福的真谛——"知足"和"成全",即幸福的要义在于分享,在于知足,知足是福,知足常乐;在于成全,成人之美;在于奉献、给予、馈赠。  相似文献   

20.
<正>尽管没有结尾。但诗中的"我"在看到一个失去腿的人后,一定会懂得:幸福就在自己身边,只要知足就能体验到。《老子》云:"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平和地看待事物发展变化,从容地对待个人的沉浮得失,就能得到幸福。知足是一种修养,是一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