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沈淦 《传媒观察》2003,(2):27-28
打开电视,翻开报纸,在令人眼花缭乱的娱乐新闻中,关于明星的私生活的报道占了相当大的篇幅。无论是婚姻情感,丑闻闹剧,各有各的精彩。传媒为不明就里的大众留低了钥匙孔,使之能窥见明星们有别于舞台上的真实生活。然而,在形形色色的绯闻中,受众喜闻乐见的似乎为数不多,娱乐新闻有渐成花边新闻代名词的趋势。有识之士对媒体乐此不疲报道明星绯闻颇不以为  相似文献   

2.
沈淦 《报刊之友》2002,(3):43-44
打开电视,翻开报纸,在令人眼花缭乱的娱乐新闻中,关于明星的私生活的报道占了相当大的篇幅。无论是婚姻情感,丑闻闹剧,各有各的精彩。传媒为不明就里的大众留低了钥匙孔,使之能窥见明星们有别于舞台上的真实生活。然而,在形形色色的绯闻中,受众喜闻乐见的似乎为数不多,娱乐新闻有渐成花边新闻代名词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魏玲 《新闻世界》2014,(1):45-46
韩剧是当前大众文化的典型代表。一个个跌宕起伏的爱情故事满足了大众对纯真爱情的情感诉求,这是韩剧经久不衰的制胜法宝,而韩剧中主人公的塑造者也成为了大众追逐的偶象。但如果偶像深陷丑闻,那么这位明星也就失去了承载大众幻想的价值,韩剧中再难寻觅到他的踪影。事实证明,是以追求刻骨铭心爱情为核心内涵的韩剧满足了大众对情感的需求,而非演员或偶像本身。  相似文献   

4.
马嘉 《传媒》2012,(2):63-64
正"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电视传媒作为引导青年、传承文化、创造时尚、多元包容的大众媒介,也肩负着为青年一代创作体验生命、抚慰心灵、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和精神感召力的作品之使命。  相似文献   

5.
论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众传媒要承担重大的社会责任与大众对于传媒的文化信仰相关.在具体的传媒运作中,大众传媒通过控制、选择、策划、营销实现自身的社会影响,而大众对于传媒内容的理性评判又表现出明显的有限性,这正是大众传媒担当社会责任的现实需要.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大众传媒应是一个人文关怀者、社会前瞻者、文化生成者与建构者.  相似文献   

6.
关于明星的报道是近些年来娱乐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星新闻报道从一种名不见经传的报道方式到舆论的风口浪尖,"明星"效益的背后隐藏着庞大的经济利益链条.在各种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传媒报道明星屡屡违背道德甚至法律,特别是"非公益性"信息的泛滥,不仅无益于传媒和明星的公众形象,也造成了社会道德的整体下降.  相似文献   

7.
网络传播因其即时性和技术的便利性极大地改变了传统媒体中传播者的强势地位,使得现代社会中"言论自由"的尺度更加宽泛,网民迎来了"人人平等"、"大众狂欢"的时代.但网络传播的随意性也使得其不可控因素增加,网络传播中道德界限模糊,言论自由和媒介道德的博弈研究成为网络传播的重要议题."艳照门"事件中明星丑闻照片初期的迅速传播和其后相关部的大力干预,不能不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反思.本文认为,建立在对人类生命的关爱和尊重的基础上的言论自由才会使网络真正成为造福民主和大众的传播媒体.  相似文献   

8.
丑闻"爆料人"作为自媒体时代衍生出来的一种新事物,其形成机制、传播模式、动机及社会效果等都有待系统的考察与科学的评估,而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尚处于留白状态。自媒体播报时代,当丑闻爆料成为社会常态,"掏粪者"们似乎也迎来了自己的全盛时期。基于此,本课题对丑闻"爆料人"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及其丑闻传播的深层动机给予了充分关注。  相似文献   

9.
冯小楠 《今传媒》2011,(7):87-89
凤凰卫视作为在全球颇有影响的华人卫星电视台,借助其从国外引入的"主持人明星制",迅速树立起清新而鲜明的频道形象,短期内就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品牌地位。作为中国电视媒介改革的先锋,凤凰卫视所首创的华语电视"主持人明星制"的成功之处,正是广大中国电视人需要正视和学习的。本文借鉴凤凰卫视成功打造传媒明星,对我国选拔和培养大陆电视传媒明星的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我国也必将朝着名牌栏目和主持人明星制互相催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明星是大众传媒社会的产物,整个庞大的社会传媒体系就是一架明星符号生产的大机器。而公众对于明星的认知无疑是明星符号神话建构的结果。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类基于互联网的新媒体平台兴起,个体被激活,公众对于明星神话的消费和解读产生了一些变化,此时互联网上的每个个体也都参与到了明星神话的构建。本文基于对"赵薇《没有别的爱》事件"的观察基础上,从符号学的角度对新媒体语境下明星神话构建进行了重点分析。  相似文献   

11.
刘敏 《传媒观察》2003,(8):24-25
美国报人普利策,曾经把体育、诽闻和犯罪作为传媒吸引受众的三大法宝,也就是说,体育新闻是传媒获得大众市场,吸引市场注意力的重要支撑点。与此同时,各项体育赛事也需要借助传媒进行市场推广,提高体育活动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相似文献   

12.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曰:"何由知吾可也?"曰:"臣闻之胡龆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曰:"有之."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相似文献   

13.
现代媒体是明星产生的话语系统,正是由于混合型社会和言论之都的社会特性,上海才诞生了明星。大众媒体是明星制的基础,由舆论带动起来的广大的影迷市场是真正的造星之手。在共同的利益驱使下,影片公司与大众媒体越来越靠拢,由两个主体蜕变为一个主体——即明星制造系统——的两块功能。  相似文献   

14.
星巴克等跨国企业因为合法避税而卷入一场愈演愈烈的丑闻。合法不一定合理,尤其在经济危机期间,避税意味着逃避社会责任,为大众所不齿。但另一方面,英国却担心因为从严征税而失去吸引力英国有句谚语,叫"茶杯里的风波",大意是"区区小事,不值一提"。在英国卷入"逃税丑闻"的美国连锁餐饮品牌星巴克,显然没想到这场起于两个多月前的风波,会在咖啡杯里愈演愈烈,以低头认错的姿态向  相似文献   

15.
梁岩 《报刊之友》2013,(8):55-56
在现代社会,大众媒体是制造奇观文化的最大机构,而明星就是大众媒体所制造出的一种超级奇观,这一奇观现象吸引了大批电影、电视、文化学家关注与研究。电视媒体和明星联手塑造着社会的精神、文化、道德等的氛围场,而社会大众对这些影响所做出的反应又刺激着电视媒体和明星的进一步发展。然而,电视媒体与电视明星的关系总是在利益分配与整个社会大环境中摇摆不定,电视媒体对收视率以及市场回报的要求以及明星对曝光度、知名度的要求,使得双方处于一种此生彼降的天平上,无法达到不平衡。这种来回波动的不平衡关系不仅不利于双方利益的良性持久实现,也会对整个社会及大众造成负面影响。本文从电视明星现场出发,分析了造星运动的根源,并探讨了媒体与明星之间的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的社会文化领域,互联网与传统媒体在娱乐经济上的融合刺激了明星文化的发展,构成了美国学者道格拉斯·凯尔纳提出的现代"媒体奇观"的一种.网络对明星文化的促进,不仅表现为人们追星的狂热,相应而生的还有批星的泛滥.因为媒介消费文化不但让这些集金钱、美貌、名利于一身的明星们成为大众理想的化身,同时也让明星们身上的曝光点越来越多,他们的"神性"被降低,与受众心中理想"艺术家"的形象差异不断加大,围绕明星的话题不绝于耳,受众的质疑之声也难免存在,网络这一互动性的平台则为批评的声音提供了发泄的场所.  相似文献   

17.
"明星"一词来源于英文的star,含义比较广泛,媒介在从事明星报道时,只将精力集中在娱乐名人上,为此,我们将以此类明星为报道目的的新闻称为"明星新闻".近些年来,传媒虽然对"明星"大肆吹捧,却常常为受众做出"明星"是"不高贵的名人"的隐含判断.明星的负面的社会评价的形成与媒体对娱乐圈黑暗的现象、腐朽的生活方式的报道和渲染有很大程度的关联.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困扰传媒管理者的一个问题是,传媒体制不顺畅,造成不能按照国有企业的管理办法给予激励,被不规范的操作击倒者有之,为逃离现行体制而造成人才流失也有之。更为重要的是,如果不能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运作,就会造成采编、经营产业链的严重分割,无法将传媒产业做强做大。正在进行的非时政类报刊"整体转制"将打破这一僵局。当然,伴随而来的难点问题也日渐凸显,但只要方向明确,难点完全可以突破。  相似文献   

19.
刘婷 《今传媒》2012,(5):59-60
网络媒体的盛行,使得大众成为媒体的直接参与者,在实现"零门槛"、信息交流与沟通畅通无阻的情况下,也对网络媒体的社会责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传媒品牌的打造不再只是关乎媒体自身,而关乎着整个社会的舆论走向。如何引导一种积极健康的舆论走向,提升网络媒体的品质进而强化其社会责任,这是新时期对网络媒体传媒品牌的打造提出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20.
传媒要承担重大的社会责任与大众对于传媒的文化信仰相关。在具体的传媒运作中,传媒通过控制、选择、策划、营销实现自身的社会影响,而大众对于传媒内容的理性评判又表现出明显的有限性,这正是传媒担当社会责任的现实需要。不可否认的是,对传媒持有理性批判力的受众主要集中在数量较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