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4 毫秒
1.
《中国传媒科技》2014,(3):10-10
2014年2月17日,北京一在刚刚结束的春节假期里,由冯小刚执导的央视马年春晚,引发了诸多的热议。这些热议许多都源自于对节目的创新,同样,在今年节目收视评估实践上,央视马年春晚也进行了创新。与往年只与传统研究公司合作不同,央视在今年首次引进专注于互联网广告大数据的第三方广告技术公司秒针系统,在原有电视直播的基础上,增加网络同步直播收视监测,并首次启用“全媒体收视率”这一全新指标,对春晚全媒体收视传播效果进行监测评佶。  相似文献   

2.
徐立军 《视听界》2014,(2):124-124
马年大年初一初二,央视《新闻联播》、《新闻30分》、《共同关注》、《中国新闻》、《新闻直播间》等多个重点新闻栏目播发了央视马年春晚的全媒体收视率数据,这是央视首次对单体节目启用全媒体多终端的收视测量评估。笔者所在的央视总编室联合央视网,委托央视市场研究、央视一索福瑞、秒针系统等多家第三方数据监测及研究公司,经过近半年的密集调研、多轮的技术测试以及与相关视频网站等传播平台的反复协调努力,在除夕当晚以及春节假期期间对全国观众通过电视机、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等多终端收看春晚的行为进行了全面监测,形成了包括电视直播、电视时移回看、网络直播、网络,点.播等多种跨平台、跨终端收视行为在内的春晚全媒体收视率。  相似文献   

3.
2010年央视春晚与往年春晚一样,播出后便引起诸多争议,植入式广告成为央视春晚重大的争议点,观众对节目中横行的植入广告产生了异议,众多网友戏称,央视以前是"在春晚中插播广告",而虎年春晚是"在广告中插播春晚",抱怨植入广告的数量过多,对央视来说是始料不及的.  相似文献   

4.
张平 《东南传播》2014,(6):97-98
本文从准社会关系营造的视角出发,以受众对春晚的心理需求、2014央视春晚的行动和受众对马年春晚品评三方面为主要着手点,对马年央视春晚的创新和突破进行了分析。同时,受众使用媒介是为了满足自身需求,春晚作为一台全民观看的节日文艺晚会,要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受众视听和情感需求,获得媒介使用满足感,对于各方主创人员来说,努力去探索受众情感需求,着力营造与受众的准社会关系,是值得思考的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5.
梅地亚中心的春晚剧组办公室,马年春晚执行总导演吕逸涛正在听杂魔和创意组负责人汇报工作。“可以,就这样吧,”吕逸涛频频点头。春晚第一次联排的一天刚刚结束,各组负责人开始陆续做出节目修改。作为曾经的哈文团队中的一名主创,这已经是吕逸涛第三次参加春晚的创作,前两年的春晚也在强调创新,吕逸涛用半开玩笑的语气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今年的春晚,“最大的创新就是总导演外聘。”  相似文献   

6.
央视羊年春晚落下帷幕,本届春晚各方反应平平,收视率亦同比有所下降,春晚在"年年办春晚,年年有争议"的困境中挣扎许久,并且还有持续办下去的趋势。本文基于传播学的"使用与满足"理论,以羊年春晚为样本着重研究以下问题:春晚能够满足受众的哪些需求,当下在满足受众期待中春晚存在哪些问题及如何应对?  相似文献   

7.
2013年7月15日光明网上有一篇文章,说:“著名导演冯小刚正式取代哈文执导马年舂晚,这标志着洋溢着冯氏风格春晚的‘集结号’即将吹响,2014年马年春晚的最大看点,冯氏能否拯救春晚近年来显现的颓势和失色?”文章的标题是“看冯氏幽默能否让春晚死灰复燃”.让春晚改变面貌,能说“让春晚死灰复燃”吗?  相似文献   

8.
2010年的央视春节晚会已经落下帷幕,但关于虎年春晚的争议却没有平息。大量的植入式广告让观众感叹央视为何如此“就差钱”?作为一种新的广告形式,植入式广告在央视春晚中屡有出现:2009年春晚小品《不差钱》就曾巧妙地植入了搜狐网的宣传广告,百度老总李彦宏在春晚的“频频露面”也被认为是植入的广告。虎年春晚的植入式广告更是遍地开花,变本加厉:仅赵本山的小品《捐助》就植入了好几个广告:搜狗、国窖1573等,而在其他小品中,土豆网、鲁花花生油以及洋河蓝色经典等也被植入。在刘谦的魔术表演中,刘谦煞有介事喝的汇源果汁,也是企业植入的广告。这些植入广告给央视带来了巨大的广告收入。据媒体报道,中央电视台2010年  相似文献   

9.
我们进入中央电视台一号演播厅对马年春晚进行采访时,正好是所有节目开始联排前后。外界对这届新春晚的关注和期待正在发酵——大概每个观众都会认为,冯小刚出任马年春晚总导演是一个打破30年春晚固有传统的信号。我看了整整三天排练,想尽办法寻找冯小刚为春晚带来的变化,但不得不说,这样的变化小而有限。  相似文献   

10.
数字     
《新闻实践》2012,(3):80-80
据成都日报2012年2月2日报道:央视龙年春晚收视出炉,717亿观众收看高于去年。据央视广告经营管理中心统计,2012年央视龙年春晚直播吸引了77亿中国观众收看,收视率合计为32.75%,市场份额合计为69.83%。2012年央视龙年春晚于1月22日晚直播,根据CSM全国测量仪数据显示,中央一套、中央三套、中央四套、中央台英语新闻频道等共计25个上星频道播出。相比近3年春晚收视率,  相似文献   

11.
刘欣雅 《新闻世界》2012,(5):99-100
网络春晚自诞生之日起便受到广大网友的追捧、社会各界的关注。而央视网络春晚中体现出来的青年亚文化现象也值得人们关注。央视网络春晚强化了“草根”话语权表达的实践,尝试将青年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的抵抗加以融合,体现了青年的身份认同和多元表达。同时,央视网络春晚本身也成为青年亚文化的一部分,并将青年亚文化从幕后推向台前。  相似文献   

12.
活动     
《视听界》2014,(2):11-11
无锡广电“马年春晚”再展精彩1月27日晚,“和你在一起”2014无锡广电马年迎春特别节目在无锡广电传媒中心大厅举行。“梦想”是纵贯整台“马年春晚”的主题,三小时的节目中,“中国梦”、“中国梦无锡篇”和“无锡人无锡情”三大板块次第呈现,从《梦想舞台》中脱颖而出的“草根达人”成为晚会的主角。  相似文献   

13.
央视在综艺节目中的领先地位不复存在了。刚刚结束的元旦跨年晚会,湖南卫视和江苏卫视的收视率都超过了央视;在《我要上春晚》中,央视也不惜屈尊纡贵为"好声音"等节目的选手搭建通往春晚的舞台。春节临近,各地卫视纷纷亮出各自"年夜饭菜单",唯独央视严格保密。由于过度保密,也为假消息提供了泛滥的平台。  相似文献   

14.
2016年春晚是电视观众的一场视觉盛宴,表现出人民群众对电视媒体的期望与需要。据央视统计,2016年除夕夜春晚直播期间的受众总规模达10.33亿,超过去年三成。春晚除了行业舆论一直关注的创新和吸引力问题,支付宝"咻一咻"集五福的大热折射出的电视媒体和社交媒体的互动亦成为了被关注的焦点。本文以媒介生态学的视角出发,以2016年春晚与支付宝"咻一咻"集五福的互动为例,探讨跨媒体互动下传统媒体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5.
《声屏世界》2012,(12):172-173
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是每年春节的重头戏,万众瞩目。近几年,央视秉承"开门办春晚"的宗旨,把春晚逐渐打造成一个全民共享的平台,只要是深受百姓欢迎的优秀选手和节目,都有机会登上春晚的舞台,为广大观众在除夕夜带来快乐。近年来,国内各大卫视选秀类节目日益受到广泛关注,众多歌手脱颖而出,受到广大观众朋友的欢迎和追捧。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我要上春晚》栏目,不断加大综艺节目创新力度,联手全国各大地方卫视顶尖选秀娱乐节目,通过《我要上春晚》年终特别栏目——《直通春晚》将优秀选手汇聚央视舞台,展开  相似文献   

16.
《视听界》2011,(5):17-17
事由:央视网络春晚的筹备工作已于8月份启动,这比首届央视春晚的筹备时间提早了3个月。节目组强调,2012年央视网络春晚将彰显“网络精神,电视品质”。  相似文献   

17.
刘博雅 《传媒》2018,(5):79-81
本文分析了央视春晚舞台多媒体的发展变迁,认为其在影像内容和影像载体方面都发生了变化.春晚舞台多媒体也开始摆脱了单一的、附属的地位,在某种程度上成为春晚的主导,完成了与节目、舞台之间的深度融合,实现了春晚舞美效果的极大提升.  相似文献   

18.
<正>央视猴年春晚已开始秘密筹备或呈现阅兵幕后故事2016年央视春晚总导演名单尽管还没有公布,但2016年央视春晚已经提前开始秘密筹备。"央视成功直播‘9·3大阅兵’后,顾不上休息,又即刻投入到了2016年春晚的筹备工作。"9月16日,一位知情人向华西都市报记者报料说:"有关春晚工作人员早已在央视综艺频道总监、大型文化活动中心主任张晓海的具体指挥下,全情投入到了2016年春晚的筹备工作。"据了解,2016央视春晚,依然坚持形式上要服务于内容呈现、艺术效果的需要。在此基础上,将继续坚持"节俭办晚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形形色色的真人秀节目在国内电视荧屏上不断涌现,“真人秀”已成为推动国内电视节目形态乃至制作理念转变的又一个转折点。中央电视台于2010年推出的《我要上春晚》便是将“真人秀”元素与传统综艺娱乐节目相结合的一次尝试。2012年中央电视台在《我要上春晚》基础上推出特别节目《直通春晚》,又有了新的突破和创新。本文以《直通春晚》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节目特点,探讨“真人秀”元素运用到综艺节目中的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20.
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以下简称春晚)自1983年首次成功举办以来已经走过了二十多年。在这些年里,春晚在给人们带来无限欢乐的同时,也在不断地走向困境,受到人们的非议。究其原因,一是晚会市场、受众发生了众多变化,二是春晚的发展有停滞的地方。这种变与不变之间产生的错位,正是导致人们对于春晚认识变化的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