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教师在历史新课程实施中要彻底转变观念,摆脱束缚,转变教学行为。在历史教学中开展历史主题活动是一种较好的教学设计。主题活动有明确的目标.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和全体参与性.学生要用收集到的知识重新完成知识的建构,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主题活动的特点决定了它是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创造性、语言的组织与表达能力以及心理素质的稳定性的最佳学习形式之一.是展示学生多方能力素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开展反思性教学提高历史教师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题,创新教学倍受人们关注,反思性教学活动了创新教学的发展需要,它激活了教学领域,给教学注入了活力,历史教师积极开展反思性教学,对进一步深化历史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素质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素质教育思想金融贯彻于邓小平教育理论中,是我们转变旧的教育观念,研究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素质教育思想的历史地位表现在:它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教育思想;它独特的理论特色体现了教育的时代主题;它是邓小平教育理论中最闪耀时代精神的部分,它是我国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根本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从大的方面看,是通过新主题凸现的形式进行的,概观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哲学主题按这样的形式演化:马克思、恩格斯时期的社会历史存在论,列宁、毛泽东时期的认识论,邓小平理论时期的实践论。不同时期的哲学主题的凸现主要由社会现实,当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对象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内在逻辑决定。  相似文献   

5.
回眸上个世纪,短短100年间,人类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局部地区还有诸如越美战争、海湾战争、波黑战争……战争带给人类的灾难触目惊心;战争带给人们的痛苦,刻骨铭心。因此,和平问题成了当今人类特别关注的焦点。邓小平同志指出:当今世界有两大主题:一是和平问题,二是发展问题。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代世界的主旋律。中学历史教学应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特点和优势,针对和平问题这一时代主题,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和平教育,增强学生的和平意识。一、历史是与现实相联系的,学习历史是为了认识现实世界,推…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实上关系到两个层面的问题,一个是理论问题,一个是实践问题。而马克思主义所内蕴的实践性使马克思主义不仅是一种革命的理论,而且造成了现实的运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扬弃了马克思主义的一般特性和民族文化的地域性,在历史实践中实现了二者的有机整合,在民族国家内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形态,《反对本本主义》从它所蕴涵的内容、所揭示的主题以及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历程中的地位看,无疑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标志。  相似文献   

7.
“综合考试科目的推出是为了适用拓宽基础和通才教育的需要,……它强化了学科教育的基础性和科学性。”事实上,突出历史教育的学科本质(基础性和科学性),已成为2001年高考科综合能测试历史试题(以下简称今年试题)的主题。这将对深化历史教学改革,调整备考复习思路,产生深远而具有现实意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历史课型的教学是品德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力地支撑着"中国心"的形成。将品德教材中历史主题教学与"农家文化"特色的精髓有机融合,是我校在新课程改革中向前迈起的一大步。基于此,从知史、明史、悟史三个角度探讨了将历史主题教学与"农家文化"特色结合的方法与效果。  相似文献   

9.
现代教育观,说到底是现代的人才观,它关系到现代社会需求怎么样的人才,教育培养什么样的问题。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是当代教育的主要任务。而素质教育的核心、灵魂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能力。为此,学校教学掀起了改革的高潮。教育理念的更新、课程设置的改革、教学方法的创新,……无不围绕素质教育这一主题,中学历史教学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0.
历史教科书编写过程实质上是编写者依据历史课程标准进行再创造的过程。它直接关系着教科书的水平和质量 ,决定着教科书的风格和特色 ,影响着广大师生对教科书的评价。再创造既涉及教科书内容 ,又涉及教科书形式 ,而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是教科书形式的关键。《历史课程标准》 (实验稿 )明确提出 ,历史教学内容使用学习主题的呈现方式 ,可以更好地体现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反映历史学科的特点。采用主题式已成为各种版本教科书的共同选择。因此 ,如何对主题呈现方式进行再创造 ,编出各自的特色 ,成为各种…  相似文献   

11.
两汉文士的创作集中于辞赋,以文学侍从之臣为主创作的体物大赋,从一定意义上说,已经成为两汉文学的重要标志。汉大赋的主题有其特殊性,文章作一简要分析,以说明这种特殊性形点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明清长篇小说中,有不少涉及到法制问题。尽管有的小说不是纯粹的法制小说,但法制探索是其主题表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代法制文学中,有许多重大而深刻的法制主题,如平等主题、警世主题、复仇主题、冤屈主题等,有的作品则集多个法制主题于一身,形成多元建构的特征。深入研究明清长篇小说中的法制问题及其表现艺术,对于探索中国法制文学的发展历程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明清情欲美学是明清小说的思想基础,明清小学是情欲美学的审美体现。明清小说主题的批判性与悲剧感的深化,审美地表现了封建体制内在矛盾不可调和的激化。  相似文献   

14.
有唐既没,西蜀、南唐取代中原成为五代文学的两个中心.适应着舞榭歌台的需要,西蜀、南唐词大大繁盛起来;醉入花间是他们共同的主题取向,而流宕忘返与伤感哀怨又构成了南唐、西蜀词各自的情感特色.  相似文献   

15.
“摘句论诗”风气自古有之,先秦两汉偶有摘句之例,到南北朝时期已经定型。这种形式在唐代达到鼎盛,《诗人主客图》作为一种特殊的“摘句论诗”著作应运而生并对后世产生了一定影响,它以后的“摘句论诗”体现了重理性,重字法、句法的特点。有必要对《诗人主客图》“摘句论诗”的形式发展脉络进行细致梳理。  相似文献   

16.
以宫怨为主题的诗赋创作古已有之,到唐五代颇为兴盛,而长于抒写哀怨的词体也在这一时期出现,于是宫怨主题自然延伸到了词体的创作中。唐五代时期的宫怨词多由文人创作,其时的后宫制度及状况、诗人兼写宫怨词以及文人借宫怨词抒己志,是此时期文人宫怨词创作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魏晋南北朝美术既是对它之前先秦、秦汉美术的总结又是对它之后隋唐美术的开拓,起了转折与通筋舒络的作用。此间涌现出一批对后世中国有着深远影响的画家、美术理论家,是中国山水画的独立和佛教美术发展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18.
园林在唐五代词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为唐五代词提供了抒写的题材,表情达志的意象,构成了不同的词境,为唐五代词走向正宗提供了必要的环境。本文从这些方面探讨园林与唐五代词的关系,进一步明确了园林在唐五代词发展过程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明清辽东时事小说作为一种特殊题材的小说,尤其是与其他时事小说相比,在创作上具有自己的特色。主要表现在题材的军事性、类型单一、形象单薄的人物、强烈的主观表达、大量引用"公文"、写实与虚构并用等,使它在明清小说发展史上,特别是明清时事小说发展上,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20.
山西书院文化的历史流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西书院兴起于宋辽的时期,在山西书院近千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宋辽金的发轫期、元件第一个兴建热潮、明代的成熟期和清代的黄金发展期四个阶段,而每一阶段又都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兴衰过程。在明代书院发展史上曾经历过四次禁毁,清代由清初的低迷徘徊到康雍乾时期的大发展,使山西书院发展走向鼎盛,后经嘉道咸的平稳发展和颓败,终于在光绪二十七年与科举制度一起寿终正寝,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