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菲利普·佩迪特是西方共和主义复兴中的关键性人物.他的无支配自由观是其对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重要贡献,这种自由观试图超越伯林的消极或积极自由的二分法.在此基础上,佩迪特还提出了论辩式民主等一系列共和主义的制度设计.虽然他的观点受到了诸多批评,但他的理论努力仍然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2.
从概念史和实践史两个方面来考察,"国家"一直是政治学理论研究的核心,同时也是各种政治思潮聚讼不一和争论不已的话题。区别于自由主义的消极国家观、国家主义的全能国家观和无政府主义的国家无意义观,共和主义基于公共精神和公民美德的诉求,以及公民关于好生活观念的多样性现实,公共性和政治性应成为共和主义国家的基本属性。这一方面体现了国家共同体对个人的先在性,另一方面突出了公民参与在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价值。共和主义国家观是对已有国家观念的重大补充,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也产生了需要进一步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3.
共和主义于20世纪中叶在西方开始复兴,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探究共和主义现代复兴的背景及原因,比照透析自由主义与共和主义基本理念不同之处,解读复兴后共和主义新的内涵,有利于我们理解西方政治哲学的基本问题,对尚处在转型期的中国具有多方面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4.
托马斯·杰斐逊的共和主义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杰斐逊既继承了古典共和主义思想的优秀成果,又为古典共和向近代共和发展做出了关键性的贡献,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共和主义思想,成为共和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力图制约权力来保障公民的权利,通过公共教育的推行来促进公民的民主参与,与古典的共和主义思想有着显著的区别。  相似文献   

5.
作为当代新共和主义的代表人物,佩迪特无意重构一种不同于自由主义的价值目标和理论体系,他的目标是打破自由主义对自由概念的垄断,在共和主义的框架下,以无支配的自由观为核心,围绕自由、法律、公民、参与、身份等重要议题,深度阐释共和主义的自由观.从概念选择到方法解构,佩迪特的论证存在诸多误读和缺陷.新共和主义的自由观为当代政治哲学提供了新的语境和论域.  相似文献   

6.
史学界的主流学说长期认为,自由主义理论是近代西方革命与政体的思想基础;但当代“共和修正派”在复兴古典共和主义时,论证了共和主义是近现代英美政治思想起源和发展的基础。这引发了一场关于近代西方革命、政治思想中主导理念的大论战;总体上看,共和修正派居于下风。争论的实质是两派争夺主流意识形态地位和话语权。共和主义与自由主义的关系是:自由主义提出了公民对自由权利的需求,共和主义找到了实现自由的政治体制——共和制;自由是目的,共和是方法.自由需要在共和制中实现,不可脱离共和制。  相似文献   

7.
19世纪是法国社会大变动的时期 ,在政治和思想领域斗争十分激烈 ,君主制、帝制与共和制几度交替出现 ,保皇主义、波拿巴主义、自由主义、共和主义等思潮空前活跃。雨果跟随时代前进的步伐 ,经历了从保皇主义、波拿巴主义到自由主义与共和主义的转变过程 ,并为捍卫共和制度同拿破仑三世进行了长期的斗争 ,在法国共和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8.
章太炎共和思想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清末民初的共和主义思想潮流中,章太炎力拒时贤普遍认同的以“代议制”为表征的西方式现代民主共和政体,主张就根据中国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创充一个有别于西方诸国的“第三种”共和政体,此一共和政体以五权分立与制衡(立法、行政、司法、教育、监察)为其运作形式,以“损上益下”、“抑强辅微”为其内在精神,充满了浓厚的“民粹主义”色彩,章氏由于拒斥“代义制”,将“公民主权”落产在卢梭意义的“公意”上,以“法治”(体现“公共利益”的统治)与“道德”作为其创设的共和政体的根干,导致了其向古典共和主义理想的趋附,使其创设的“第三种”共和政体有着明显的乌托邦色彩。  相似文献   

9.
共和主义公民身份的根本目的是使公民享受到自由。为达到这一目的,从制度的角度而言,需要采取一种混合均衡的共和制度;从个人的角度而言,需要公民具有公民美德。共和主义公民身份在当代的复兴,一方面得益于自由主义公民身份所具有的缺陷,另一方面源于共和主义公民身份本身具有一些自由主义公民身份所无法替代的内在价值。这并不意味着共和主义公民身份是完美无缺的,其最大限度在于它的排斥性。  相似文献   

10.
马基雅维里的政治自由表达了共和主义的自由理念,它不同于自由主义的自由观,不是干涉的阙如,而是一种无支配的自由,这种自由要求人摆脱奴役和支配,公民在参与政治活动中才能避免因权力腐败而导致的支配和奴役,这种思想对推进民主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16世纪英国民族国家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共和主义也得到传播。托马斯·史密斯爵士提出了君民共和的广义共和主义,实现了共和主义与君主制的结合,指出了在君主制民族国家共和主义传播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在16世纪英国民族国家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共和主义也得到传播.托马斯·史密斯爵士提出了君民共和的广义共和主义,实现了共和主义与君主制的结合,指出了在君主制民族国家共和主义传播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菲利普·佩迪特是当代著名的政治学家,他提出了一种新兴的民主观——论辩式民主的理论,这种理论有别于协商民主与话语民主,它从共和主义的视角来论证这种民主,有三个特点:协商、包容、回应。本文拟对菲利普.佩迪特的论辩式民主进行分析,并试图从中汲取积极有益的成分,以此来丰富和发展我国的民主建设理论。  相似文献   

14.
西塞罗是罗马共和精神的象征,他的共和观综合了此前诸多政治观念。波利比阿的混合政体为其提供了国家的架构,斯多葛自然法的观念为其提供了合法性由来,而柏拉图的哲学王思想则赋予了西塞罗共和思想以精神核心。西塞罗的共和观念不但是罗马政治文化的折射,也是整个古典时期政治文化变迁的真实写照,为共和主义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5.
虽然说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阐发的空想社会主义属于乌托邦思想的一个新的理论阶段,但是在叙事话语和逻辑内核方面他们很大程度上承续了柏拉图和莫尔,即乌托邦思想中潜藏着共和主义叙事。不仅如此,空想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共和主义叙事同样被遗忘于共和主义知识谱系之外。通过对相关文本的分析,我们着重从共和主义的视角对他们的空想社会主义进行了诠释,并希望将他们三个人的名字重新书写到共和主义的政治光谱之上。  相似文献   

16.
共同善     
长期以来,政治理论中的共和主义传统一直坚持共同善(common good)概念的核心地位,并论证说,如果能迫使国家追随共同善,那么,它就不会支配它的公民。这样的国家能够服务于共和主义的理想:促进公众成员的无支配自由,以对抗私人生活中的统治者。不仅如此,这种国家本身不会成为公众的压制者。它会遵循共同善的指引来干涉人们,但这不会是那种支配性质  相似文献   

17.
公民美德与共和——共和主义的视角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共和主义的视角看,包括勇敢、奉献、雄辩、审慎和爱国主义等几个主要方面在内的公民美德是公民自觉服务于共和国公共利益从而实现公民自由、共和、自治理想的品性和能力,因此可以说没有美德就无所谓共和;相应地,通过公共教育、公民参与、良法之治等多种方式加强公民美德供给,使人们成为好公民,也历来为共和国高度重视。共和主义关于公民美德与共和关系的阐释,不仅有助于我们改进对公民美德内涵的理解,加深我们对公民美德重要性的认识,而且有助于优化我国公民教育的目标,丰富和改善我国公民教育的手段。  相似文献   

18.
曹钦 《政治思想史》2015,(2):21-34,198,199
与当代众多政治哲学家不同,佩蒂特的政治理论是明确地建立在一套完整的本体论哲学基础之上的。他赞同个人主义与整体论,反对集体主义与原子论。在他看来,尽管个体的存在必然预设了更大社会的存在,但那些个体的行为并不必然是由某种更高的力量所预先决定的。从这种本体论出发,佩蒂特进一步提出了其独特的自由理论。由于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恰当意义上的自由必须是一种社会价值。因此,带有原子论色彩的"无干涉"自由观就需要被共和主义的"无支配"自由观所取代。  相似文献   

19.
佩迪特的共和主义政治哲学在冷战后的学术界内取得了非常大的影响,并吸引了部分政治家的注意力。共和主义之所以能够在这一时期受到许多左翼知识分子的青睐,是因为其政策主张与社会主义有着相似之处,故而被当做了后者的替代品。尽管如此,由于共和主义传统本身的一些特点,佩迪特的共和主义理论与传统社会主义仍然存在着一些分歧。  相似文献   

20.
形形色色的"自由主义的共和主义"与"共和主义的自由主义"在当代政治理论争论中造成了严重的理论混乱.这种现象背后的根源,主要是因为自由主义的理论家们试图构造自由主义的公民美德,以回应共和主义的批评.传统自由主义的公民美德是私人性的,因此,能否构造出具有公共性的公民美德确实是共和主义对自由主义提出的真正挑战.罗尔斯的政治自由主义通过塑造一种特殊的慎议政治模式,体现了公共自主性的要求,同时又确保了公民的主观自由,从而在自由主义的语境中提出了公共性的公民美德,即公共理性.同时,由于以承认公民的道德能力为前提,而不是以培养公民的道德能力为目标,这种公民美德观念成功地使自己摆脱了完善论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