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9 毫秒
1.
对于主题报道的制作来说,最大的难点恐怕就是如何使人信服。作为一种典型的说服性传播,主题报道有着非常明确的观念诉求,换言之,传达理念是其最终的传播目的。在主题报道的制作上,不能空谈理念而必须以事实为依据已成为共识,但在实践中,简单地罗列事实并不一定能实现主题的有效传播,有时候,强行拼凑的“事实”不仅没有增强说服力,反而更使人感觉虚假。这其实也是我作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在随中央新闻单位贯彻十七大精神采访团到内蒙古以来一直惴惴不安的难题。  相似文献   

2.
郑继业 《东南传播》2016,(8):105-107
在信息海量、媒介多元的今天,广播电视台作为主流媒体,如何通过对重大主题报道的"谋篇布局",积极有效地引导舆论,创造和谐的传播环境,是时下媒体宣传工作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提高主流媒体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的重要手段。本文从福州台系列主题报道的实践出发,多维度阐述媒体主题报道应该怎么围绕提炼立意、策划、组合报道三个方面进行"谋篇布局",来提升重大主题报道的策划运作能力,形成可操作、可实践的运行机制,制作播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3.
主题报道,一直以来都是主流媒体的优势。时政新闻报道作为主题报道的"重头戏",其所承载的信息,代表了党和国家对重大问题的看法、主张和方针、政策,从普通百姓的生活到整个国际社会,无不受到影响,从而集重要性、时效性和广泛性于一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正面宣传,要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要根据事实来描述事实,既准确报道个别事实,又从宏观上把握和反映事件或事物的全貌。对于时政新闻而言,如何出彩出新?  相似文献   

4.
主题报道通常是指新闻媒体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重要决策、重大活动以及相关社会热点,而专门组织的具有一定规模的重点报道,是一种用以反映成就、宣传典型、传播理念、引导舆论的新闻报道样式。进一步提高主题报道的质量,既是电视主流媒体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自身影响力、增强媒体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然而,在新闻实践过程中,却常常有一些主题报道给人以高高在上、单调枯燥的印象,突出表现为过于“宣教化”、趋于“模式化”、一味“赞歌化”。导致做者费劲,看者乏味,受众接受程度低,传播效果差。因此,传统主题报道如何在传播理念、传播内容、传播方式上突破这“三化”不良倾向,切实凸显鲜活性、多向性、贴近性,真正让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值得电视人为之深思,付诸实践。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我们在认识新闻本源的过程中基本达成这样一个共识,即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是人类在与自然斗争中和社会斗争中所发生的事实。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称之为新闻。在新闻形成与传播过程中,新闻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便是客观地描述事物的本质,力求向受众准确地传导一个原汁原味的事实真相。但是,我们必须承认,作为一名新闻从业人员,无论他的笔如何高明、摄影机如何高级,他都不可能将“事实真相”毫厘不差地全部反映出来,这就涉及到主题的选择问题。主题的确定具有明显的阶级性,作为一名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坦然地承认这一点,比起资产阶级新闻从业人员所标榜的那种“100%客观”来,我们的坦诚更接近事实。不过,在把握主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新闻写作的故事化已经被众多新闻媒体所提倡。所谓新闻故事化,就是记者在新闻写作中发掘新闻事实中的故事因素,以讲故事的形式表现新闻事件。这种报道方式用平凡的题材提炼深刻的主题,挖掘新闻事实中具有人情味的因素,使新闻报道情理交融,增强趣味性,加大受众力度,更好地实现新闻传播的社会价值。那么,如何在新  相似文献   

7.
先有事实后有报道 ,这是新闻真实性的基本要求。但是 ,在新闻传播策划的实践中却常常发生与此相悖的情况。有的是先于事实进行报道 ,有的是人为地制造新闻进行报道 ,有的是违背事实进行报道 ,有的是知识贫乏、哗众取宠造成新闻失真 ,有的则是因现代化的电脑制作技术造假使新闻失实 ,等等。根据新形势下新闻失实的新特点 ,采取新的纠偏措施 ,这是新闻传播策划者不得不考虑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主题报道在电视新闻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其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对于新闻容量小,信息量少的县级电视台来讲,做好主题报道不仅能破解上述难题,还能增加吸引力和感召力,如何进一步提高主题报道质量,摆脱形式呆板,内容空泛的现状,如何在传播理念、传播方式、传播内容上更加贴近受众,这是值得思考和实践的.电视主题性报道在提升电视台“含金量”的传播与推行中具有举重轻重的作用;主题性报道已成为影响主流化效果实现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新闻真实性所衡量的是新闻作品报道事实所达到的与事实原貌的吻合程度以及逼真程度。新闻是 人写出来的,人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在新闻作品整个流程中,新闻的真实性本身就受主观性的制约:新闻是作者根据 客观事实加工制作的,是对事实的报道;纯粹的客观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10.
标签新闻作为传播领域中一种日益普遍的典型符号建构现象,存在隐蔽的真实变形问题。传播学研究急需借助符号学理论厘清标签新闻在对特定的社会群体进行报道时,如何生成传播效果,并实现对报道对象强加相对固定的看法。符号学研究借助符号的建构过程、神话言说等理论,以透视其貌似客观的传播流程的实质。标签新闻将主题先行的素材选择和叙述过程隐藏在新闻背后,经过神话言说方式的传播,事实被符号化,真实早已破溃。这种在一定程度上扭曲、遮蔽真实的新闻报道,需要传播者和受众的共同警惕。  相似文献   

11.
会议报道是新闻报道的一个重点,改进会议报道,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挖掘有价值的新闻事实,把会议报道做新 一是选择最有价值的事实进行报道。许多会议涉及多个议题,报道会议要拎出“新闻眼”,抓住最具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的问题进行报道。一篇稿件通常只有一个主题,只有抓住主题,突出重点,才能抓出新闻甚至重大新闻。  相似文献   

12.
主题短视频新闻是传统主流媒体适应传播新形势,发挥主流媒体传统优势,满足受众新闻信息需求,弘扬正能量、唱响主旋律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能更加全面、立体、客观、形象地报道新闻事实,报道效果更加生动,已成为当下及未来新闻传播领域的重要载体之一。本文以获奖视频作品《一卷知合肥》为例,试探讨主题短视频新闻策划与制作的创新思路及方法。  相似文献   

13.
李萌  黄杨 《新闻战线》2023,(17):27-29
作为全国首家由传统媒体向新媒体整体转型的机构媒体,澎湃新闻始终坚持党管媒体、政治家办网,坚持以原创报道为核心打造开放的内容平台,通过主题报道系列、数据新闻品牌、全球事实核查、国际传播内容产品、内容支撑技术平台等IP的打造,强化用户黏性,放大传播声量,实现“破圈”突围。  相似文献   

14.
消息是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新闻体裁,它主要告诉人们发生了什么事情,往往只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详细的经过和情节,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基本体裁。然而在实践中,很多记者把消息"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详细的经过和情节"这一特点等同于"报道事情的概念而不讲具体的内容",从而使很多消息读起来空洞乏味,让读者望而生厌,难以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好的消息应包含四类事实  相似文献   

15.
王瑛 《新闻实践》2006,(7):53-54
注意时下的报纸和电视新闻,不少报道还是工作动态性新闻。这些新闻,报道程式化,语言抽象化,缺乏新闻性、可读性,让人看后转眼便忘,影响了传播效果。产生这些现象的症结之一,就在于报道忽视了受众能够认同的情节事实,使新闻报道成了纯而又纯的“非事件”。因此,在采访中,要注重挖掘那些隐藏在大量新闻事实之中的、鲜活的、有情节的事件,这就是记者的“事件意识”。通过对这些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国内报纸纷纷开设言论版,欧美媒体言论与报道分开的理念和做法,与新闻专业主义一起,被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所知晓和接受。与此相对,国内媒体一直居于主流地位的是"用事实说话"的报道观,而且随着以"焦点访谈"为代表的电视述评的兴起和流行,叙议结合、言论与报道融为一体的节目样式,被认为是符合电视特性的评论或深度报道方式。由此,言论与报道的"分开"及"融合",成为我国媒体上冲突、并存的两种新闻理念。本文认为,除了媒介因素,强调媒体的宣教功能,比较倾向于"用事实说话"的报道观,而一个以专业标准为新闻尺度,以信息传播为旨归的媒体,言论与报道分开是一个自然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新闻事业要适应当前的新形势,自身也必须改革。作为党的新闻事业,只能在改革中增强其作为党的喉舌的作用,决不能削弱更不是取消这种喉舌作用。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事实虽是客观存在,但是写新闻的人是有思想的,他们总是按照自己的思想观点去选择事实进行报道和评述。从这个意义讲,世界上任何新闻事业都在起“喉舌”作用,只是因为各自宣传的思想主张不同,所起的作用不同,显现出不同的  相似文献   

18.
电视新闻报道"事件故事化"模式在突发事件、重大题材报道中,能更准确地展现重大新闻事实,凸现主题,活化报道,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将新闻事件中的人物作为叙事的主角,用人物的命运变迁和具体感受来加深人们对新闻的印象;突出矛盾、制造悬念,让新闻借助"说书"的艺术更加吸引观众;抓住细节,增强新闻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19.
新闻价值是一件事实所具有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特殊因素,新闻工作者通常把它作为选择事实进行报道的标准。新闻价值取向,则是指实践主体在进行新闻采访、制作、编辑等活动中遵循的以相应价值为衡量标准的判断和决策方向。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新闻媒体作为  相似文献   

20.
王海荣  曹坚 《视听界》2001,(3):28-28,39
针对国外听众进行信息传播的对外广播,是一种跨国家、跨文化和跨语言的大众传播方式。根据国外听众的特点,增强节目对他们的吸引力,使之更乐意选择收听我们的广播,相对于常见的对内节目,我们在对外节目的写作中应当做好以下几道“多与少”: 一、多用事实说话,少发议论。“让事实说话”作为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在对外报道中尤为重要。因为国外听众只愿意接受他们认为的所谓“客观报道”,尽管“纯客观”的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