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耶稣救赎”学说是西方基督教的基本教义和信仰核心,也是拜上帝教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拜上帝教创立者对这一学说是怎样认识和理解的?在太平天国的实际生活中又是如何运用的?本义拟就此问题进行分析,旨在说明基督教对太平天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拜上帝教是宗教,但其教义包含人人平等的反封建的革命内容。革命初期利用宗教形式,推行革命的内容,是与当时群众的觉悟相适应的。建都天京后,洪秀全组织大规模删书,强调皇上帝独一真神的地位,即发展拜上帝教的宗教迷信成分,从而削弱了革命的内容,这是洪秀全由革命转向迷信的重要标志,也是太平天国内部矛盾的反映。从客观上看,删书不仅没有增加反封建迷信的内容,反而成了把革命引向失败的契机。  相似文献   

3.
太平天国的拜上帝教是基督教传入中国后的产物 ,它的教义来源于基督教 ,但它的教义、宗教内容和宗教活动方面与基督教有很大差异。它实际上是西方基督教同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民间宗教相结合的产物 ,并且适应了太平天国斗争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太平天国革命140周年纪念。洪秀全是这场革命的领袖,他是怎样走上发动这场农民革命战争的道路的,这是研究洪秀全思想的一个重要环节。笔者认为洪秀全在建立拜上帝教初期是一个以教治道的改良主义者,但后来由于反帝爱国斗争的浪潮激发他,更重要的是两广的阶级斗争形势,特别是冯云山在广西紫荆山建立拜上帝教的成就,使他走上革命的道路,并领导了这场革命斗争。下面想就洪秀全的这段思想转变进行一些考察。  相似文献   

5.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其领袖洪秀全受西方宗教的影响,于1843年创立了拜上帝教。所谓“拜上帝教”就是洪秀全用宗教的名义在广东花县创立的农民斗争组织。1844年至1847年,冯云山在广西桂平紫荆山建立拜上帝教基地。拜上帝教是太平天国前期的指导思想和组织形式。它的理论来源概括起来有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近十余年来,如何评价太平天国运动及其领袖洪秀全、太平天国的拜上帝教是否为邪教等问题引发了学术界广泛的争论.通过争论,太平天国运动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的作用被肯定,人们对洪秀全的个人品质以及他在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和地位有了客观全面的认识,同时也否定了关于太平天国的拜上帝教是邪教的说法.  相似文献   

7.
拜上帝教是外来基督教与中国儒教相结合的产物。洪秀全既是基督教教义和儒家教义的继承者 ,同时又是它们的叛逆者。反孔与崇儒成为洪秀全意识结构的内在矛盾 ,也是太平天国败亡的一个重要的主观因素。  相似文献   

8.
拜上帝教是外来基督教与中国儒教相结合的产物,洪秀全既是基督教教义和儒家教义的继承者,同时又是它们的叛逆者。反孔与崇儒成为洪秀全意识结构的内在矛盾,也是太平天国败亡的一个重要的主观因素。  相似文献   

9.
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一次伟大的农民大起义,同时也是中国近代早期中西文化交流的产物。洪秀全吸收西方基督教的教义精华,创立拜上帝教,奠定了农民起义的思想、政治理论基础,这无疑对促进中西文化交流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拜上帝教这一宗教组织形式及其教义在太平天国运动发起及上升时期发挥了较大的积极作用,同时也伏下了祸根,当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转衰时,其消极作用逐渐占了上风,并且是导致太平天国的“天京之变”和最后彻底失效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拜上帝教这一宗教组织形式及其教义在太平天国运动发起及上升时期发挥了较大的积极作用,同时也伏下了祸根。当太平天国运动发展由盛转衰时,其消极作用逐渐占了上风,并且是导致太平天国的“天京之变”和最后彻底失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引言# 冯云山,是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是太平天国革命前期的主要领导人,他和洪秀全一起创立了“拜上帝教”并亲自建立了“拜上帝会”组织和紫荆山革命根据地。他为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历山河之险阻,尝风雨之艰苦,去国离乡,抛妻弃子,数年之间,仆仆风尘,几经劳瘁。……历尽艰辛,坚耐到底。”表现了他高昂的革命热情和坚韧不拔的抗争精神《李秀成  相似文献   

13.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农民起义,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太平天国,它尊崇“拜上帝教”。此教与基督教颇为相似,而且传教士艾约瑟与太平天国领导人洪仁歼交往甚深,故而,艾约瑟坚信,太平天国会转信基督教,基督教最终会征服整个中国。拜上帝教是为太平天国能够正常存在而服务的,与艾约瑟所宣扬的基督教信仰存在着本质差别。  相似文献   

14.
洪仁Gan与西方传教士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太平天国的化取向,作为拜上帝教的最初信徒和作为太平天国后期第二号领袖人物的洪仁Gan对西方传教士的关系是不大相同的。洪仁Gan与西方传教士的关系是太平天国外交关系的晴雨表。拜上帝教与正统基督教的争论和矛盾既是化方面的冲突,更是政治方面的抗衡。  相似文献   

15.
宗教迷信是中国旧式农民起义惯用的工具.本文通过对太平天国革命拜上帝教重要宣传形式之一的杨秀清、萧朝贵“代天父、天兄传言”的分析,阐明其对农民革命的消极作用,着重指出其危害革命的隐患.  相似文献   

16.
1853年3月太平天国定都南京之前,西方传教士怀着极高的宗教热情,期望太平天国领导人允许其传播圣教和宣传福音;定都南京后,西方传教士通过对拜上帝教的感性认识与理性思考,认为拜上帝教是有缺点的基督教,必须改正其"错误";1862年1月,以罗孝全悄悄离开南京为标志,西方传教士对以洪秀全为首的农民领袖们的劝化开导的图谋宣告失败,转而公开敌视太平天国.西方传教士充当了各资本主义国家探听太平天国情况,镇压太平军的急先锋;此外,传教士纷纷赶赴和悄悄离开南京这一现象,反映了拜上帝教与基督教的普同性与特异性.  相似文献   

17.
太平天国是严禁娼妓行为的,但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在太平天国统治的广大乡村存在严重的私娼现象,在太平天国各王府和广大的军队中,还残存大量的封建家妓和官妓。太平天国没有彻底废除令人憎恶的娼妓制,广大妇女也没有真正摆脱性奴隶的地位。所谓太平天国娼妓"完全禁绝"的观点是不正确的。太平天国之所以禁娼,主要出于拜上帝教反对男女淫乱和禁止奸淫妇女的宗教思想,并非解放妇女的主观所为,对此不能给予过高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拜上帝教缘起于基督教,却与基督教的教义相去甚远,存在着明显的中国化倾向;而在中国化倾向中又出现与传统文化的背离,即"反孔",但"反孔"又未能阻止儒学的回归。洪秀全及其创立的拜上帝教成为了一个矛盾的交织体。  相似文献   

19.
太平天国运动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利用宗教动员和组织群众是它的重要特点.太平天国的治乱兴衰与拜上帝教息息相关,因而深入探索两者之间的关系,对太平天国史的学  相似文献   

20.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更深层次的是由于其全盘否定了历史悠久的文化传统.太平军利用执政权利,依靠行政命令,大规模拆毁寺观,废止除"拜上帝教"之外的一切信仰;还禁书删书,禁止一切文艺形式,推行极端的文化政策;废除传统历法,改革民俗,推行"拜上帝教"的天历,以及废止传统婚葬习俗,推行符合"拜上帝教"教义的礼俗等简单粗暴的措施,导致了统治地人民的离心离德,失去了人民的支持和响应,最终无法避免其失败的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