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标点杂议     
本来,标点符号的用法有规范性,也有灵活性。标点符号的活用是正常现象。当然,应该特别重视研究它的规范性。本文仅从一些报刊实例中,选录一些标点现象,提出几个问题作初步探讨。请行家指正。一、顿号、逗号与句子结构顿号用于并列词语之间,而逗号有时也是可以用于并列词语之间的,但逗号的级别比顿号高。为了正确显示句子的结构层次,我们通常可根据“。>;>,>、”的点号  相似文献   

2.
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着词类活用现象。例如“不胫而走”的“胫”,本是名词,指小腿,这里活用为动词,“不胫而走”字面上的意思是“没有腿却能跑”,比喻不待宣传和推行就迅速传播开了;“驾轻就熟”里的“轻”和“熟”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轻”指“轻车”,“熟”指“熟路”;“生死肉骨”里的“死”是动词活用为名词,指死了的人,“肉”是名词活用为使动词,“肉骨”的意思是使骨头上长出肉来。  相似文献   

3.
“标点好象一个人的五官,不能因为它不是字就看得无足轻重。”(郭沫若语)“标点很要紧,如果一个人标点不大会用,说明他语言不够清楚。”(叶圣陶语)确实,文章中不能须臾离开标点,而且它在标题中占有不可忽视的一席。许多作者运思时用心给标题安上标点,出奇制胜,一石数鸟,标题标点两者互相媲美,相得益彰,标题中标点的作用是不能用文字来“顶替”的。这里信手采撷几题,试作剖析便可“窥斑见豹”。  相似文献   

4.
人们比较注意判断和句子的关系,但却容易忽视标点对判断的影响。也许有人会感到奇怪:只听说判断与句子有密切关系,没听说判断与标点也有关系。其实,判断和标点不但有关系,而且还很密切呢! 相传,从前一户有钱人家生一小女,但见脸黑、满脸麻子、秃头、大脚。虽巳长到二八光景,但上门求婚的仍寥若晨星.为了让丑陋无比的女儿嫁出去,财主特请一秀才写了一封没有标点的巧妙婚书:“麻子无头发黑脸大脚不大好看”。托人送到一户  相似文献   

5.
1.西方语言“标点”的词源西方语言“标点”一词源自中世纪晚期拉丁语punctuare,意为用“点”(punctum)标示或刺“孔”。法语ponctuation(标点)一词于16世纪上半期获得“给文字加标点”的意义。英语punctuation一词首见于1539年,起初指给希伯来文的辅音字母加“元音附点”,而给英文加标点在15—18世纪初则用pointing(也是源自拉丁语的punctum)来表示。罗伯特·蒙蒂思(Robert Monteith)于1704年出版的一部论述  相似文献   

6.
郭沫若同志曾经指出:“标点好象一个人的五官,不能因为它不是字就无足轻重。”标点同样是诗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甚至可以影响到诗文体裁的变化。下面不防略举数例加以说明: 唐诗人杜牧的“清明”诗这样写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如果改动它的标点,不但诗意有变,而且即成一首绝妙的词章。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相似文献   

7.
1934年鲁迅先生写过一篇短文,题为《点句的难》(后收入《花边文学》一书),批评当年出版的标点本古书标点多错,“竞连极平常的句子也点了破句”。这个问题可以说是“于今为烈”:几乎是无错不成书,而且往往把并不难懂的地方点破了。  相似文献   

8.
整理古籍的第一关是标点。为什么这样说呢?处理古籍的工作,有些不在“整理”的范围之内。比如影印善本,根本不触动原书;又比如专书研究和现代文翻译,已经离开原书,另成著作。严格意义的“整理”只包括三种工作:标点,校勘,注释。从前,一部书可以有校勘,有注释,可是刻印的时候不加句读。现在相反,重印古书,可以有也可以没有校勘或新注,可是标点是非有  相似文献   

9.
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汉语词可以分类,汉语词一般都有固定的归类,在今天已成定论。但有一部分词偏偏很活跃,不愿“从一而终”,于是酿成了一场至今尚未了结的悬案——词的兼类问题。从我国第一部语法书《马氏文通》的“词类通假”学说到今天的词的兼类或活用,经历了众多转折——《国文法草创》的“词类活用”学说;《中国现代语法》的“词的变性”学说;  相似文献   

10.
近日在《新华文摘》上读了舒芜先生一篇文章——《标点符号与文章风格》。他说50年代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李易,在工作中发现一些作者使用标点符号时各有特色:陈迩冬爱用破折号,黄肃秋文章里惊叹号多,张友鸾好用句号,周汝昌“大括号里面又套小括号”,舒芜喜欢分号,王利器“一逗到底”。标点符号的使用,体现着作者的风格。舒芜说“对作者的‘标点权’,应该与著作权一样尊重,轻易不要随便改动,磨掉了特点”。  相似文献   

11.
△30年代,上海有家书局,发稿子按实际字数算稿费,标点符号不肯计算在内。于是,鲁迅先生有一次给这个书局寄去的稿子,既没有划分段落,更无一个标点,书局无可奈何,只得写信给鲁迅:“请先生分一分章节和段落,加一加新式标点符号。”鲁迅回信说:“既要作者分段落加标点,可见标点和空格还是必要的。那就得把标点和空格也算字数”。书局只得认输。  相似文献   

12.
成语,是汉民族语言宝库中的精华。但在语言运用的实践中,误用成语的现象时有发现。有些人对这种误用现象见怪不怪,还美其名曰:“这是成语的活用”。他们把误用与活用混为一谈。为了成语运用规范化,进一步纯洁祖国的语言文字,笔者特  相似文献   

13.
文章详述了“标点古籍第一人”汪原放在古典文学名著中采用新式标点的初衷及成就,并将其置于百年前新文化运动的时代大背景下,阐述其标点工作在引领新文化、改革时代精神、传承传统文化等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标点》是江浦电视台(18频道)的一档综合新闻节目。其中,除了新闻、深度报道外,还有“家有难事”、“友情提醒”、“配乐新闻”等栏目。借助于“综合”,《标点》找到了自己在南京众多电视频道之林中生存的空间。而在其实践中,不乏其它电视新闻栏目可借  相似文献   

15.
标点趣闻,诙谐幽默,古今中外,不胜枚举,辑整几则,以飨读者。“?”与“!”法国大作家雨果熬费了十几年的心血写完了《悲惨世界》  相似文献   

16.
“标点”的概念和汉语标点系统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出版电子化、信息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编辑工作规范化的要求日益提高,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重要性日益明显。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对标点符号的研究与应用却远不如对文字那样重视。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林穗芳先生最近系统地研究了标点符号的概念和历史发展,对汉语标点系统的特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对编辑工作者理性地把握标点符号,从而在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上起一点表率作用很有好处。林先生的研究成果是分析、比较古今、中外关于“标点”的词源,以及标点符号的历史演变和发展特点中得出的,史料翔实,观点清晰,对编辑工作者学习和研究标点符号的理论和历史也很有益处。本刊将分三期刊出林先生的研究成果。本期刊《标点符号的概念和汉语标点系统的特点》,下两期分别刊出《汉语“标点”的词源和历史演变》、《外国“标点”的词源和历史演变》。  相似文献   

17.
解放后,我翻阅过一些古诗词(以下简称诗)的选读本,受益甚多。但是,对于新的标点,却常有程度不同的意见。简单说来便是:有些标点太繁琐,一气呵成的几句诗,却在其中加了大量? !;:“”、——等符号。这些符号把活生生的一首诗或一句诗,硬拆成一堆互不关联的零件。这样,哪里还有诗味,还能提高人们的艺术欣赏趣味和艺术欣赏水平呢?标点者固然有似庖丁解牛,做到了目无全牛,哗哗哗几刀就把一条牛解剖的躯体不全了,但读  相似文献   

18.
《东南传播》2011,(8):177-177
一、文字材料中序号标点的正确使用 1.“第一”、“第二”,“首先”、“其次”等后面应用逗号(“,”)。  相似文献   

19.
新闻评论写作怎样才能独出新见?途径可以有许多条,本篇只谈谈活用成语与新闻评论出新相关的一些问题。成语,约定俗成,凝炼精粹,象“开卷有益”、“水滴石穿”、“老当益壮”、“根深叶茂”等,这些成语不管是直接明理,还是藏理于形象,都或隐或显地表现了一定的思想、观点和道理,能够给人以启迪,从成语中撷取新闻评论论题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成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它记录生活,反映  相似文献   

20.
有这么一种现象:一些单位的“笔杆子”写完稿给领导审阅后,便在自己的名字前署上领导的名字,尽管这位领导只是改了几句话或几个标点,甚至全文未动,却成了第一撰稿人。有的干脆把按领导意图写出的稿子“让”给领导,只署领导的名字,自己甘当“无名英雄”。于是,稿件一发表,领导脸上有“光”,“奉献者”自然也得到了领导的“器重”。用钱物来进行不正当的交易,人们斥之为贿赂,用文章来“送礼”我们同样可以称之为“文字贿赂”。在钱物上行贿受贿者,违反党纪国法,必将被绳之以法。在文字上行“贿”受“贿”者,虽不违法乱纪,其危害却也不容忽视。一是受“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