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八月中秋月正圆,平分秋色一轮满。”提起中秋,人们自然会想到月亮。月亮和中秋节的确有绵延千古的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中秋又叫做月夕、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它是流行于我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中秋节、元宵节和端午节并称为我国三大传统佳节。究中秋节之来源,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神话传说有着密切的关系。故中秋节的民…  相似文献   

3.
八月十五中秋节到了,每家每户都围坐在圆桌前,吃着月饼,享受着天伦之乐。这个中秋节除了美丽的月亮相伴之外,还有我们可爱的宝宝。他们的稚态可掬为这个中秋增添了不少的乐趣。如何让我们的宝宝在这个中秋玩得更加精彩呢?仰望著天幕上的一轮明月,我们的小妈们动起了巧脑筋。  相似文献   

4.
诗意中秋     
活动目的1.颂扬中华传统文化,了解中秋传统典故。2.在诗词的熏陶中,感受传统文化,激发学习语文的热情。活动过程师:金秋时节佳节多,同学们,我们刚庆祝完教师节,又迎来了中秋节。今天,我们欢聚一堂,话说“月到中秋分外明”,感受中秋佳节的喜庆气氛,一起欢度这美好时光。同学们,中秋节是一个最有人情味、最诗情画意的节日,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你们知道中秋节是哪个朝代盛行起来的吗?(请同学们收集中秋起源的资料进行汇报)生1:中秋节起源的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收…  相似文献   

5.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在我国的民族大家庭里,各民族都有自己别具一格的欢度中秋的习俗,有趣且具诗情画意。傣族的“拜月”。傣族神话传说,月亮是天空的三儿子岩尖变的。岩尖刚强英勇,曾领导傣族人民打败了敌人。岩尖死后变成月亮,又为傣族人民带来光明。所以,傣族人民要在中秋夜用食品拜月。同时对空鸣放火药枪,以表示敬意。男人祈求事业有成,女人希望貌似嫦娥。蒙古族“追月”。中秋之夜,蒙古族人爱做“追月”的游戏。人们跨上骏马,在银白色月光下,奔驰在草原上。他们朝西放马奔驰,月亮由东方升起,坠落天西方。执着的蒙古骑手,不到月亮…  相似文献   

6.
中秋赏月     
月到中秋分外明。今天是八月十五,也是中国的传统佳节——中秋节。每逢(féng)佳节倍思亲,中秋节是亲人们团聚的节日,更重要的是,我们  相似文献   

7.
[中秋节概述]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三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仲秋。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又因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  相似文献   

8.
有人说,现在是诗歌没落的年代。可是,郑州诗人曹天在自己博客上写的一首诗,发贴后的几个小时内就引发了数位网友跟帖。在这首诗里,曹天发出了中秋节关闭景观照明灯,让市民仰望月亮的倡议。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议政府关掉景观灯一个小时,为市民营造一个赏月的好氛围,还提议当天家长关掉电视,陪孩子度过一个充满月光的中秋节。曹天的这酋诗是这样写的:中秋,让我们仰望月亮/今年,2008年,农历戊子年仲秋之夜/让我们仰望月亮/这一轮皎洁如恋人脸庞的月亮/  相似文献   

9.
《课外生活》2011,(18):44-45
中秋节到了,看到圆圆的月亮,总会想起嫦娥仙女及玉兔的故事。假如神话故事真的存在,中秋那天登上月亮的十二星座会怎样呢?  相似文献   

10.
《课外生活》2011,(9):44-45
中秋节到了,看到圆圆的月亮,总会想起嫦娥仙女及玉兔的故事。假如神话故事真的存在,中秋那天登上月亮的十二星座会怎样呢?  相似文献   

11.
中秋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晋书·袁宏传》中有“谢尚时镇牛渚,秋夜乘月.率尔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唐代,中秋逐渐成为固定的节日;宋代,中秋习俗盛行;至明清时,中秋上升为与春节、端午齐名的民俗大节。  相似文献   

12.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这是人们一直都喻为最有人情味、最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时这一份思念当然会更深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起的时刻。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  相似文献   

13.
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除了世人皆知的赏月习俗外,各地还流传着许多奇风异俗。走月亮。苏州一带,中秋盛行“走月亮”。姑娘们穿起时髦的衣服,悄悄地找心上人月下幽会,倾诉衷肠;少妇们则三五成群,互拜亲朋,以寓“月圆人亦圆”之意。办歌墟。广西少数民族中秋有办歌墟习俗。相传广西某地一位老者有三个女儿,求亲人多,约定对歌的时间正好在中秋节。因而每到中秋,广西都要办歌墟,青年男女互相对歌,互诉衷情。竖中秋。这是广州一带趣俗。中秋前,家家户户用竹条和彩纸扎成各种鸟兽虫鱼、果品的花灯,有的用小灯串起“花好月圆”字样。中秋夜,家家把灯…  相似文献   

14.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9月适逢中秋,祝所有读者中秋如意。中秋节是中国人的“月亮节”,本期我们向读者推荐几篇关于月亮的美文。在传统文化里,月亮被中国人赋予了许多重要意义,月光总能给人抚慰与美的感受;月亮也被人们寄托了忧伤与  相似文献   

15.
自古以来,有关中秋节的对联不少,其中大多在“中秋月”上做文章。“中天一轮满,秋野万里香。”是“鹤顶格”对联,即藏头联,虽不现“月”字,但“一轮满”已点出月满时的景观。类似的对联还有: 人逢喜事尤其乐, 月到中秋分外明。几处笙歌留朗月, 万家箫管乐中秋。地得清秋一半好, 窗含明月十分圆。  相似文献   

16.
活动说明本设计为苏教版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第八课《中秋与重阳》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本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家乡中秋节的风俗习惯和有关中秋的传说,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2.学会在了解、搜集风俗习惯的活动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3.通过了解关于月亮的小知识,增强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活动准备1.制作关于月球的课件。2.让学生在课前搜集有关中秋的传说和描写月亮的诗文。3.每人准备一个月饼、一面小镜子、一个小手电筒和一张日历。活动过程活动一——猜谜语,看日历,找中秋1.师导入:同学们都喜欢猜谜语。现在,…  相似文献   

17.
又是一年中秋月圆时. 这月亮好圆,好亮!我倚着门,凝望着夜空,心里想着,不知道隔壁王老太家怎么过中秋节? 王老太是我们这儿的一户三峡移民,年过七旬了.他膝下有一对儿女,听说都在外地工作.  相似文献   

18.
十五月儿圆     
男: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家家户户都要在这一天团团圆圆,共同度过。女:今天就是中秋节了,“十二度圆皆好看,其中圆极是中秋”,为什么要把八月十五定为中秋节呢?男:哦,这个问题呀,就让同学们为你解决吧!生1:……生2:…………女:原来是这样!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时候月亮圆满,象征团圆,所以也叫团圆节。它起源于魏晋时期,在唐朝初年成为我们国家固定的节日。中秋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刚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每家都要拜土地神,中秋可能是秋报的遗俗。一、听听月亮的美丽传说女:说起中…  相似文献   

19.
中秋月难圆     
朋友从美国来信说,今年她连月饼也没吃到。我告诉她,我很幸运,我吃上了,但是我吃的是相思月饼而不是团圆月饼。 去年中秋是九月中旬,因为每年曼城学联都把中秋和国庆晚会放在一起开,所以到开晚会的,中秋已过了半个月。记得由于经费有限,到会学生每人只能领到半块月饼,当组织者为此感到为难时,我还随口替他们解嘲:现在月亮已是半月,半块月饼比整块意义更大。朋友们一听都乐了。是啊,月亮都不圆了,月饼也没有必要非是圆的不可。于是,我在中秋过后半个月,参加了那场让我难忘的中秋国庆晚会——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没有一个亲人在身边却和几百中国人一起过的中  相似文献   

20.
“月到中秋分外明”。今天是中秋节,这节日之夜,差不多每家每户都在月光下,吃月饼,赏月。我家也不例外。月亮刚一出来,我就端着小竹凳坐在皎洁的月光下。(开篇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