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今年我在莫斯科等地逗留了一个多月,有幸亲眼看到今日的俄罗斯。在这里,我以读书人的视野和执著,尽力争取给朋友们一个真实的俄罗斯观感。刚到莫斯科的前几天,最使我注目或凝视的是那些在大街上走动的俄罗斯人。他们那走路的神态、速度,匀称开阔的步伐,他们在生活中的来去匆匆,这一反映民族群体动态及精神的现象,首先在我心灵深处引起了一个触动。俄罗斯商店午休时间不营业,不到时间不开店门,俄罗斯什么地方都排队,而且排队时特别规矩,特别认真。这是俄罗斯人行为和意识高度规范的现象,这种品行和素质可能不是一两代人所能养成…  相似文献   

2.
世界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日渐富足,流浪的魔影渐渐地远去了。祖辈那流浪的岁月退成了历史,父辈那流浪的经历化成了故事。还曾见过那流浪在特区的乞丐富翁,流浪的神态十分从容。而有幸跨入流浪作家队列的,却再也不是胸无点墨的愚人。在俄罗斯,在莫斯科,流浪的艺术家给人们那么丰富的艺术享受和艺术想象,我不知道是流浪的艺术家催生了俄罗斯的艺术,还是俄罗斯的艺术造就了这流浪的艺术家。莫斯科古老的阿尔巴特大街,是访俄的人们几乎必到的地方。这一条数千米的步行街,就是一个全面展示流浪艺术家高超技艺的露天艺术殿堂。走过曾经…  相似文献   

3.
左贞观是著名的俄罗斯籍华裔作曲家,也是第一位荣获“俄罗斯功勋艺术家”的华裔艺术家。“我生在中国,长在中国,16岁到俄国定居。我接受的是中俄两个国家的文化和教育,这使我的生活很有意思。我的根在中国。”这便是左贞观在接受我采访的开场白。左贞观的父亲是中国人,母亲系中俄混血血统。其父母均曾在复旦大学教书。适值1958年反右时期,其父遭遇不公正待遇。1961年,母亲将其4个孩子统统带往前苏联学习生活。左贞观曾求学于新西伯利亚音乐学院大提琴专业和莫斯科音乐学院作曲系。大学毕业后,作为职业作曲家,他在前苏联对华广播的…  相似文献   

4.
谷羽 《世界文化》2023,(7):15-18
<正>谢公说:李白是我的最爱。这里的谢公,不是谢灵运,也不是谢朓。说这句话的不是中国人,是外国人。他是俄罗斯汉学家谢尔盖·托罗普采夫。这位汉学家,1940年4月23日出生于列宁格勒。1944年跟随父母迁居莫斯科。他的父亲阿尔卡基·托罗普采夫是建筑师。20世纪50年代初,作为苏联援助新中国建设的专家来中国工作,曾担任北京展览馆和上海展览馆的总设计师。因此,1954年至1955年期间,谢尔盖曾跟随父亲在北京生活过两年多,到过上海、西安等中国大城市。  相似文献   

5.
在由计划经济转入市场经济的社会大转型过程中,不具有市场竞争品格的传统文化遗产普遍处在危机状态,该怎样解决传统文化遗产生存命运是许多国家遇到的共同难题。俄罗斯对19世纪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文化遗产所采取的保护性措施是有意义的。雅斯纳亚·波良纳是列夫·托尔斯泰的出生地和生活创作主要地方。这儿既有浓郁的俄罗斯自然风光,又富有俄罗斯传统文化氛围。然而,氮气厂等“工业巨怪”的烟雾袭击了这块优雅的环境,威胁这一文化遗产的安全。为此,1994年8月间,俄罗斯文化部长西多罗夫邀请了许多新闻记者去莫斯科近…  相似文献   

6.
正在俄罗斯坐过两次火车。两次都走的同一路线。第一次是从莫斯科到圣彼得堡,第二次是从圣彼得堡回到莫斯科。所走的路线虽然相同,却让我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情况,莫斯科与圣彼得堡(1924—1991更名为列宁格勒)的火车站外观居然完全相同。更有意思的是莫斯科的火车站叫"列宁格勒火车站",而圣彼得堡的火车站叫"莫斯科火车站"。这是100多年前留下的故事。1842年,沙皇尼古拉一世签署了建设俄罗斯第一条铁  相似文献   

7.
冬日的太阳     
飞机落地了,舷窗外是白茫茫的莫斯科国际机场。我一阵激动.终于踏上俄罗斯大地了,多年的梦想成真了。  相似文献   

8.
品味伏特加     
一提起俄罗斯,人们很容易就联想到伏特加酒。几百年来伏特加酒已慢慢融入到俄罗斯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俄罗斯酒文化。2003年一座伏特加酒博物馆在莫斯科落成,人们举行了盛大的庆典来为500岁的伏特加贺寿,这足以证明伏特加酒在俄罗斯人心目中的地位,它已经成为俄罗斯的国酒。  相似文献   

9.
2003年2月8日晚,重新编排后的现代音乐剧《东北风》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杜布罗夫卡剧院再次上演,这是自去年10月莫斯科发生恐怖人质事件后的首次演出,所以显得格外引人瞩目。  相似文献   

10.
“将每一个地铁车站都建成龙)“‘阶级的艺术宫殿!”无论你今天是以什么身份什么感受对待这样一句口号,也无论你是否对它感兴趣抑或十分反感,你都不能改变曾在世界的交通史上、建筑史上,在世界的艺术史上产生过十分重要作用的这句口号的地位。我想一定是这样。踏上莫斯科地铁车站高速电动扶梯的台阶,在坡度很大而且很深的快速下落过程中,观赏着十分宽阔的穹形顶壁上精美的大型彩饰宫灯,赞叹着俄罗斯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我与朋友两人并排地站在同一个台阶匕;陪同我们的博士、莫斯科大学中国留学生许涛,嘱我们每人一层站立在电梯右…  相似文献   

11.
去俄罗斯的行李里除了必备的东西,没有一本书。到俄罗斯难道还会没有书读吗?我这个名义上的俄罗斯学的爱好和研究想起俄罗斯学就觉得像是置身于初雪的莫斯科,会有雪花轻轻地触摸你的面庞,并不觉得冷,也许几片雪花之后就是漫天的飞雪了,无论你怎样转身都在包围之中。  相似文献   

12.
王麟 《世界文化》2003,(5):47-48
您见过博罗金诺黑面包吗?它是那么黑,好像是用俄罗斯黑土烤制出来的;它又那么香,在俄罗斯所有美味食品中堪称一绝。许多前来莫斯科的外国人都购买这一独特食品,将它作为回国赠送亲朋好友的礼品。一些国家进口博罗金诺黑面包,还有一些国家甚至仿制这种面包。  相似文献   

13.
《中外文化交流》2010,(5):95-96
最近,由青海省旅游部门组织的“大美青海”旅游展台,随国家旅游局旅游促销团走进俄罗斯,在2010年第17届莫斯科国际旅游展会上亮相并吸引众多关注目光。俄罗斯是我国第三大境外游客客源国。莫斯科国际旅游展是由世界旅游组织、莫斯科市政府、俄罗斯联邦议会及俄罗斯工业和企业联会支持的大型国际旅游展。来自俄罗斯各地及157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余家参展商参展,  相似文献   

14.
在风光秀丽的莫斯科城西南的列宁山上,矗立着一簇雄伟壮观的建筑柽群,其主楼顶端高耸八云的塔尖,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永远给人一种神圣、震撼的感觉和进取、向上的冲动,这就是俄罗斯最高学术殿堂、俄罗斯科学及化教育的标志性建筑——莫斯科大学。  相似文献   

15.
到莫斯科不可不去红场,到红场不可不瞻仰列宁墓。在俄罗斯学习生活了近一年的时间,回国前终于有机会去莫斯科,去看一着列宁他老人家。 到达莫斯科后,我们一行四人的头一个目标就是红场。初见红场,我们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红场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宽阔宏伟,但这里蕴藏着丰富的历史,见证着发生在莫斯科的重大历史事件。克里姆林官、列宁墓、瓦西里·勃拉仁内大教堂、俄罗斯最大的商场环绕在红场的周围,述说着不同时期在莫斯科所发生的一切。列宁墓在克里姆林宫宫墙正中的前方, 1924年1月 27日装有列宁遗体的水晶棺安放…  相似文献   

16.
2008年秋到2009年夏,我曾有幸到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师范大学进修学习,同时在那里给俄罗斯学生上汉语课。时间已经过去一年多了。作为一个外国人,我特地留意了俄罗斯大学的教育、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以及俄罗斯人的性格和品德,这一切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7.
中国观众对前苏联电影并不陌生。《列宁在十月》、《静静的顿河))、《莫斯科不相信眼泪》等一批优秀影片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但恐怕现在很少有人说得出又寸俄罗斯今天电影的印象。俄罗斯电影业怎么啦?带着这个问题,记者不久前参观了莫斯科电影制片厂。  相似文献   

18.
沐浴风情录     
联荣 《世界文化》2006,(10):39-39
俄式蒸气浴俄罗斯的蒸气浴有着悠久历史。从古至今俄罗斯澡堂都没有太大的变化——两间木屋:更衣间和蒸气室。老式的“黑黢黢的澡堂”在莫斯科已经绝迹,消防部门不让建,因为老式澡堂的蒸气室里有一个敞开的火炉,生火时滚滚浓烟从澡堂向四面散开去,然后把水浇在烧得滚烫的石头上面,以便产生蒸气。据说,这种浴室曾引发一场莫斯科历史上最大的火灾。在俄罗斯古代,上至沙皇,下至黎民百姓,人人都进这种澡堂洗澡。莫斯科的澡堂可分为两大类:公共澡堂和豪华澡堂(后者出现较晚)。公共澡堂可以洗和蒸。豪华澡堂外形像别墅,费用高昂,只要有钱谁都可以…  相似文献   

19.
胜利广场,是俄罗斯为了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在莫斯科兴建的,于1995年落成。  相似文献   

20.
进入3月的莫斯科,冰雪开始消融,寒冬渐渐退去,万物复苏的迹象出现了。在这乍暖还寒的季节里,俄罗斯人迎来其古老而传统的也最喜庆的节日——谢肉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