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O04年3月底,由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办的“大学科技园之剑桥现象”高级研讨班在厦门大学举行。在研讨班的开幕式上,一场名为“大学科技园之清华现象”的专题报告深深吸引了来自国内众多大学科技园与高校科技产业界精英。在此次以学习、借鉴国外大学科技园的成功经验,分  相似文献   

2.
作为国内最早建设的大学科技园之一和国家的第一批国家级大学科技园,清华科技园致力于创建富有大学科技园特色的创新服务体系。今天的清华科技园已经成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鼓励支持创新创业的基地,成为清华大学社会服务功能的一个重要平台。清华科技园主动承担了“搭建  相似文献   

3.
作为国内最早建设的大学科技园之一和国家的第一批国家级大学科技园,清华科技园致力于创建富有大学科技园特色的创新服务体系。今天的清华科技园已经成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鼓励支持创新创业的基地,成为清华大学社会服务功能的一个重要平台。清华科技园主动承担了“搭建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清华科技园创建10周年的日子,十年来,清华科技园通过自己的努力提供了一个适合企业发展的平台,于是国内外的一些企业纷纷入园,这些企业的到来,在为清华科技园带来“人气”的同时,也为清华科技园带来了一些特殊的“荣誉”:  相似文献   

5.
西山苍苍,东海茫茫。吾校庄严,巍然中央……大气磅礴的校歌道出了中国第一学府清华大学九十余年的积淀与骄傲。而现如今,在这"屹立中央"的学府周边又多了一份清华人的骄傲——"比剑桥科技园都漂亮"的、大力推动清华大学科研成果转换的、哺育众多民族高新技术企业的清华科技园。  相似文献   

6.
在已经过去的十年建设历程中,清华科技园在园区开发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孵化创业企业、鼓励支持创新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大学科技园发展到今天,如何处理好与所依托的大学的关系是一个涉及到大学科技园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为考察大学科技园是否能提升高科技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这一有争议的论题,对清华科技园中的中小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和海淀区及北京市的高科技中小企业进行对比.研究发现,清华科技园的中小企业多是由一批年轻、高学历的企业家创办的以应用技术研发为主的高技术企业,有很强的创新意识.与其他中小企业相比,清华科技园的企业更善于利用科研机构的信息,研发层次更高,融资渠道更多,创新活动更活跃.  相似文献   

8.
梅萌简历 梅萌,男,汉族,1954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1982年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毕业。现任北京清华科技园发展中心主任,清华科技园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本科毕业留校后历任清华大学校团委部长、副书记,清华大学校长办公室主任、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副秘书长等职务。1994年创建清华科技园,长期从事清华科技园的发展建设工作。目前兼任清华科技园发展建设委员会秘书长、清华留学人员创业园主任、清华科技园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等职。  相似文献   

9.
2001年5月,科技部、教育部批准陕西省的西安交通大学科技园、西北工业大学科技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技园为“国家大学科技园”。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科技园、西安高新区大学生物医药园也在积极建设,争取挂 “国家大学科技园”的牌子。“十五”期间,如何抓好这5个大学科技园的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企业孵化,促进陕西高新技术产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促进西部大开发,是陕西省人民政府和全省人民关心的一个重要问 题。2000年,陕西省教育厅将“大学科技园‘十五’发展思路问题的研究” 列人了科学研究计划,成立了课题组,集…  相似文献   

10.
罗建北简历 罗建北,女,1945年出生,汉族,中共党员。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后留校任教,现为清华大学教授。现任清华科技园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清华科技园发展中心副主任,清华创业园主任,清华留学人员创业园副主任,清华科技园孵化器有限公司董事长。历任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党委书记,清华大学软件技术中心主任、清华信息技术公司总经理,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常务副总裁。目前兼任清华科技园教育培训中心主任,清华科技园技术资产经营公司董事长,北京厚德人力资源公司董事长等职.  相似文献   

11.
国外高新区管理模式的类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万华 《科技广场》2002,(11):28-29
从1951年世界上第一个高科技园——斯坦福科学园(俗称“硅谷”)诞生至今,“高科技园区”已遍布世界各地。但不同国家或地区高科技园区在具体管理模式和体制的选择上却不尽相同。 国外高新区管理模式的类型及利弊 1.大学机构管理型 一般由学校设立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进行管理。像英国剑桥科学园由剑桥大学的三一学院领导,由两名专职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其优点是鼓励了个人资质的  相似文献   

12.
国际典型大学科技园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科技园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高校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形式.本文通过比较分析美国斯坦福研究园、英国剑桥科学园和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的发展模式,总结它们发展的成功实践,为我国大学科技园的健康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3.
2006年11月11日,在喜迎诺贝尔奖获得者、清华大学名誉教授李政道博士80寿辰之际,清华科技园“科学与艺术”主题雕塑的揭幕仪式在清华科技园阳光厅隆重举行。李政道博士,科技部党组成员、科技日报社社长张景安,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及海淀区区长周良洛,已故著名画家李可染大师的夫人、著名雕塑家邹佩珠女士,清华美术学院领导和清华科技园领导等400多位来自艺术届、科技界的嘉宾出席了此次揭幕仪式。李政道博士与邹佩珠女士亲自为雕塑模型揭幕,共同揭开了“科学与艺术”主题雕塑这项促进科学与艺术相结合有特殊意义工程的序幕。与此同时,由李政道博士与著名画家吴冠中共同主持召开的第二届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暨研讨会也在清华大学拉开帷幕。  相似文献   

14.
清华创业园成立于1999年,经过五年的发展,清华科技园孵化器从单一的综合孵化器发展到今天,孵化器集群已初具规模。清华科技园孵化器公司是清华科技园下属的孵化器和技术平台的专业管理公司,成立于2001年3月15日,是园区创新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清华科技园孵化器集群和专业技术平台的管理经营  相似文献   

15.
大学科技园多元化投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大学科技园“十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 :“大学科技园是以研究型大学或大学群体为依托 ,利用大学的人才、技术、信息、实验设备、文化氛围等综合资源优势 ,通过包括风险投资在内的多元化投资渠道 ,在政府政策引导和支持下 ,在大学附近区域建立的从事技术创新和企业孵化活动的高科技园。”大学科技园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和其企业的投资主体多元化是一种必然趋势。从我国大学科技园建设的多年探索和实践看 ,在大学科技园投入的资金中 ,社会资金投入约占 76 .3%,高校和地方投入约占2 3.6 %,国家资助的引导资金仅占 0 . 1%。因此 ,开拓…  相似文献   

16.
中国首批二十二家国家大学科技园之一的南京大学——鼓楼高校国家大学科技园最近迎来“盛事”:隶属于其名下的“易发创业园”和“苏宁创业园”同时在南京鼓楼区开园。  相似文献   

17.
哈工大国家大学科技园1999年被国家科技部、教育部批准为首批15所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建设试点单位之一,其建设得到了黑龙江省政府、哈尔滨市政府、哈尔滨工业大学的高度重视。黑龙江省省长宋法棠亲自担任国家大学科技园规划建设领导小组组长,主抓哈工大国家大学科技园的规划建设工作。在黑龙江省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哈工大国家大学科技园已被列为振兴地方经济、实施“科教兴省”的重点工程。为进一步了解哈工大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和发展情况,近日,我们采访了哈工大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哈工大国家大学科技园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孙光裕教授。  相似文献   

18.
论大学科技园与风险投资的融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学科技园是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建立风险投资机制是“十五”期间科技园的重点建设内容之一。大学科技园是一个大孵化器,同时,园内又包含大大小小的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的孵化功能、孵化器与风险投资的融合,表明了大学科技园与风险投资融合是必然的趋势。大学科技园应着手建立和健全其独特的风险投资机制,以促进自身、地方以及国家科技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大学科技园缘于大学,是我国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基地、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基地、创新创业人才的培育基地、产学研结合的示范基地.大学是大学科技园的母体,生命之源.大学科技园对大学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是大学社会服务职能的延伸,是"潜在的技术和地方经济增长的来源".论文从大学和大学科技园功能着手,对大学科技园与大学技术转移、大学学科建设、大学创业教育进行探讨,揭示大学科技园与大学的互动关系,研究大学科技园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20.
大学科技园的创新职能 高等学校是知识创新的源头 ,是技术创新的重要领地。创办和发展大学科技园 ,做好技术创新源头的工作 ,对于促进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 ,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和深远影响。王大中院士认为 :“知识的创新速度和知识的应用能力将成为重塑世界经济格局的决定因素。从这个意义上看 ,我国教育特别是作为重要知识源、智力源的高等院校更是处在新世纪经济发展与竞争的前沿阵地。”而科技园正是这个前沿阵地的桥头堡。大学科技园是指以研究型大学或大学群为依托 ,把大学的人才、技术、信息、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等综合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