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4年隆冬的一个傍晚,有一个编辑约我去西郊.我问什么事情?她说去一家公司.我颇感疑惑的,而且当时也很忙,如果是一家企业请我们去,不会有什么  相似文献   

2.
没想到,我要求采访的对象,邀请我共进午餐。我和老同事尹任先(《大公报》原总经理)、老校友赵泽隆(《大公报》原副总编辑兼《新晚报》总编辑)一起,从香港大公报社走到餐馆预定的座位。这时,曾德成和夫人叶桦早已在等我们了。我是第一次见曾德成,但报刊上早就见到过他的文章和照片。他清秀挺拔、年轻力壮,才40多岁。叶桦更显得年轻,她是《大公报》英文版编辑。尹任先伸出三个手指,笑着对她说:“像30岁。”我送给曾德成一本我的作品选《半世纪前的大震撼》,里面有七八篇《大公报》用过,还有一篇记者生涯,专门写在《大公报》实…  相似文献   

3.
我很重要     
一位女大学生刚毕业时,到一家公司应聘财务会计工作,面试时便遭到拒绝,原因是她太年轻,公司需要的是有丰富工作经验的资深会计人员。女大学生却没有气馁,一再坚持。她对主考官说:“请再给我一次机会,允许我参加完  相似文献   

4.
这两年,我省各专业出版社先后成立,大批新同志进入各编辑部学做编辑工作。新编辑的第一句话是:“请多指教!”急于熟悉编辑工作的心情溢于言表。有人对我说:“你到出版社有五年了,已经迈出了第一步。你这第一步是怎么迈的,这种体会对于新编辑可能更容易理解。”在这么多老编辑面前,我有胆侈谈什么体会吗?然而,初入编辑部时,自己那种惶惑、急切,碰到难  相似文献   

5.
今年夏天的一个清晨,我如平时一样七点多来到办公室,惊奇地发现我们公司的总经理王竞也在办公室,她竟然比我来得还要早!她注意到了我那副惊讶的表情,和蔼地对着我微笑,然后低声说:“早上好啊,今天我有个东西想给你看。”我感到有些疑惑,有些好奇,跟着王竞走进她的办公室。此时晨光已洒在这间办公室的每个角落,我注意到总经理的电脑旁放着一个大牛皮纸袋。  相似文献   

6.
今年夏天的一个清晨,我如平时一样七点多来到办公室,惊奇地发现我们公司的总经理王竞也在办公室,她竟然比我来得还要早!她注意到了我那副惊讶的表情,和蔼地对着我微笑,然后低声说:“早上好啊,今天我有个东西想给你看。”我感到有些疑惑,有些好奇,跟着王竞走进她的办公室。此时晨光已洒在这间办公室的每个角落,我注意到总经理的电脑旁放着一个大牛皮纸袋。  相似文献   

7.
信息搬运工邓金萍在大学班级的QQ群里发了个网页,她是某著名门户网站的网络编辑.她请同窗有空都点开网页,"多浏览啊,拜托了,你们多看看,流量提高了,我才有奖金呢."  相似文献   

8.
今年春节过后,河南省一家电视台的一位年轻记者到北京采访,顺便来看望我。谈起他近年来的学习情况和写作方面的进展,他说:“从去年到今年,我下功夫读了您给我的那本《应该怎样写作──对78篇新闻稿的评析》。这本书对我采写和编辑新闻稿都很有帮助,内容很具体,很实在。” 听这位年轻记者一说,我想到:指导,贵在具体。《应该怎样写作──对78篇新闻稿的评析》的确是可以对年轻的记者、编辑起到具体指导作用的一本好书。 1998年春天,新华出版社老编辑、我的同乡万福元同志来访,说“新华出版社准备出一本书,我把书稿带来请你看看。…  相似文献   

9.
认识王小柔是十年前.那时,她刚出版她在天津《每日新报》的专栏结集《把日子过成段子》,是文坛崭露头角的"专栏女作家".而那时我到人民文学出版社工作也不过四年,刚编辑了我策划的第一套书——赵婕的专栏随笔集"纯棉时代".正因为"纯棉时代",赵婕"认定"我是一个好编辑,正好她的朋友王小柔想出第二本专栏结集《都是妖蛾子》,于是赵婕就推荐了我,帮我们结了这个缘.  相似文献   

10.
公司经理要招聘一名女秘书,来报名的女子挤破了房子,通过文化考试,最后只剩下美女、才女、淑女三人. 最重要的面试开始了. 第一位到总经理室面试的是美女. 美女柳腰丰乳,红唇可人.经理见她进来,眼睛狼一样地看着她说:"小姐,你知道我找女秘书最需要什么吗?"  相似文献   

11.
蝙蝠衫,窄脚裤,长筒靴;齐眉的刘海,轻声细语……北师大中文系毕业,在广播界摸爬滚打20载,从《新闻与报纸摘要》、《新闻纵横》王牌节目的记者、编辑,到都市之声副总监、央广都市文化传媒公司总经理。走街串巷采访,运筹帷幄管理……访前我想,风风火火、干练强悍该是她的标签,不想,眼前的孟昕,清纯曼妙如同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让我不禁有些惊愕。她不时地打开电脑中的各个文件,用图示向我阐释各种观点,娓娓道来。"挺职业"几个字在我脑海中蹦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最年轻的公司,在"央广都市"的名下,凝聚了孟昕的团队。对他们而言,变化的不仅仅是身份,更是心态。作为公司人,赚钱是他们的目标;作为文化公司,钱要赚得有品位;作为传媒文化公司,还应肩负传媒人的使命。"相信坚定服务意识、文化意识、创新意识,还有央广意识,就能更大气,更宏观,更有公信力。"她深信,由这些意识形成的"气场",必定能赢得"市场"。  相似文献   

12.
国际化出版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第十一届国际出版学研讨会本来应当在2003年举行."非典"的干扰使会期推迟.好在我们终于战胜了"非典".所以,今天研讨会的顺利开幕特别值得庆贺.两干多年前孔子说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请允许我代表中国编辑学会,对出席这次研讨会的各位专家学者和光临开幕式的各位贵宾,表示热烈的欢迎.  相似文献   

13.
我在一家以业绩为导向的公司担任总经理秘书长达10年,这10年来我一共为四位总经理服务过,也许有人好奇,如此算来一位总经理平均"寿命"竟只有2年多,会不会换得太快?没错,这就是以业绩为导向的公司的特色.做不好,立刻下台!  相似文献   

14.
伯乐识马2002年7月,20岁的钟敏从成都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到攀枝花市一家大型集团公司工作,刚在公司资料室工作半年就成了该集团刊物令人羡慕的编辑兼记者。其实,钟敏在公司也没有任何背景,这一切要靠公司宣传部部长罗云辉,公司里可谓人才济济,毕业于名牌大学的研究生电大有人在,罗云辉力排众议坚持要了刚从地方性普通大学毕业来不久的钟敏,理由很简单:她年轻、形象好,发过不少文艺作品。钟敏到编辑部上班的第一天,罗云辉亲切地对她说:“好好干,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尽管来找我……”钟敏尊敬地称呼48岁的罗云辉为老师,罗云辉从事  相似文献   

15.
1957年春天,人民日报副总编辑杨刚因车祸受到剧烈的脑震荡,休养了几个月后,到报社来上班了。因为有脑震荡的后遗症——经常头痛,她在报社编委会中的分工有了一点变动,主要是负责审阅副刊大样。我当时是文艺部的一名年轻编辑,正好值班划副刊版样,经常送大样到她办公室去。这中间她曾精心修改过我写的一篇已经上了版的文章——涉及一个国际问题。那次我去取样时,她对我说:“你写的文章我改了一些地方。”我回到自己的办公室,细细看了修改之处,  相似文献   

16.
石湾 《编辑学刊》2011,(2):62-65
正岁末年初,文艺界活动多,1月11日,竟然上下午都有会,没想到下午开完会打的返家途中,接到一个很意外的电话:"老板,今晚请你吃饭。"我一听,是一位10年没见的《作家文摘》的同事巴佳打来的。因近期她的名字在责编栏中消失了,我以为是新上任的总编把她解聘了,就问她是  相似文献   

17.
沈阳日报报业集团原总裁、党委书记兼《沈阳日报》总编傅贵余于2002年11月以受贿、贪污罪,数罪并罚,被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4年,并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30万元和受贿赃款人民币54万元,上缴国库。另外,其贪污所得"千禧金条"6根,被返还报业集团。夫妻反目祸起萧墙傅贵余与妻子赵某某并不是"结发夫妻"。傅的原配妻子在世时,在《沈阳日报》当记者的赵某某就曾大得傅贵余怜爱。傅的原配妻子因病去世后,傅、赵两人迅速结为夫妻,赵还被提拔为部门主任。傅贵余再婚后没几年,又与比赵某某年轻10岁、已婚的报社一女编辑关系暖昧。其实,这个女编辑长相很一般,孩子也不小了,但不知什么原因,傅贵余竟对她一往情深。沈阳市的检查官在调查傅贵余案情时,女编辑曾道出了她与傅的一段感情交往: "2000年3月,有一次傅贵余给我打电话,说对我的印象很好,工作上也很上进,有空想找我谈一谈。4月的一天,傅贵余  相似文献   

18.
女士们、先生们: 第11届国际出版学研讨会现在开幕. 两干多年前孔子说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请允许我代表中国编辑学会,对出席这次国际出版学研讨会的各位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  相似文献   

19.
1957年春天,人民日报副总编辑杨刚因车祸受到剧烈的脑震荡,休养了几个月后,到报社来上班了。因为有脑震荡的后遗症——经常头痛,她在报社编委会中的分工有了一点变动,主要是负责审阅副刊大样。我当时是文艺部的一名年轻编辑,正好值班划副刊版样,经常送大样到她办公室去。这中间她曾精心修改过我写的一篇已经上了版的文章——涉及一个国际问题。那次我去取样时,她对我说:“你写的文章我改了一些地方。”我回到自己的办公室,细细看了修改之处,感到她改得好,有学问。 1957年9、10月之交的一天下午,我把文艺部领导(是林淡秋同志还是袁鹰同志看的,记不清了)  相似文献   

20.
最初遇到这本书,是2012年6月21日《文史知识》开编委会的时候,杨先生专门带过来,赠送给我们的.当时书不多,杨先生对想要书的其他同事说:"书带的不多,先给一线的年轻编辑看吧."源于这种殷殷的关怀,端午放假的时候,仔细拜读了这本书. 因为书中谈到的许多事,在自己的编辑生涯中深有体会,所以,许多话就都能深深地走人心里.因此,也从心里感叹,这样的书真的不多,我们做编辑的,都应该读一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