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建设在当今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尤其是在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文化已成为同经济、政治、军事等相并列的因素,在国家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一席。我们党历来重视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并把马克思主义的文艺原则与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提出了文化建设的方针。我们应该根据中国的现实状况,对文化的古今中西关系进行深入地思考,在此基础上,我们应该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相似文献   

2.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必须首先处理好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还要处理好文化与政治、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作为文化工作者特别是出版工作者,还必须正确处理好文化建设与“两为”方针、民族化与世界化、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在创作和出版发行工作中则要正确处理好普及与提高、俗与雅、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全面发展的过程。而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4.
构建和谐社会不仅是经济和政治的和谐,而且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全方位和谐。从人的内在需求的角度,以发展的眼光看和谐,丰富和谐社会的文化内涵是人的深层需要,建设和谐文化则是我们的时代诉求。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关于文化建设的思想,是他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强调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的紧密联系,提出了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双百”方针和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的科学方针,并非常重视知识分子在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和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关于文化建设的思想,是他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强调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的紧密联系,提出了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双百"方针和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的科学方针,并非常重视知识分子在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和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7.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宏健 《安康学院学报》2007,19(1):34-36,40
构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综合国力、促进经济和政治发展、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内在需要和必然要求。在此过程中,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和“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事业,提高科技水平,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8.
陈兴华 《天中学刊》2002,17(4):97-98
一、深刻领会建设先进文 化在高等教育中的战略地位 文化是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先进文化不仅可以提高人的素质,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能够为社会发展提供新的观念、精神和理想,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内容和精神动力。 近年来,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江泽民同志在提出党的思想文化建设一系列方针原则的基础上,把“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提升到关系党的性质、宗旨、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的政治高度,指出党能否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关…  相似文献   

9.
郑颖  周克刚 《教师》2014,(11):36-37
全球化虽然缘起于经济领域,其发展速度却极快,现已延伸至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就我国而言,相对于经济的发展速度,文化领域的发展还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调整、大变革时期,弘扬中华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一直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本文从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面临的困难、英美语言文化的优势两个方面出发,试分析以英语语言文化为媒介,推动汉语语言文化全球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从历史角度看,当代中国文化发展具有自身的逻辑,它是近现代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具体说,现代化构成了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动因,“分合”交替是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形式,文化重建是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道路,而文化强国是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目标.正确把握当代中国文化的发展逻辑,不断推动文化建设与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对于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基本实现现代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网络文化是人类文化发展史上的一场深刻革命,它以崭新的文化形态、性质和功能冲击着传统文化,引领当今文化发展趋势,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及社会建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建设和管理好网络文化,要唱响网上主旋律、建设网上阵地、管好网上主战场。  相似文献   

12.
提升大学文化内涵建设 强化文化育人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文化是大学的灵魂和血脉,是实现大学功能的动力源泉和精神力量。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我们必须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正确认识和处理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的关系,对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促进社会发展具有根本性、决定性的意义。本文试图就这个与社会兴衰悠关的关系作理论性探讨。论证中将避免对经济、政治、文化的定义作广义、狭义及多义的繁琐区分,三者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界定以及三者的关系,完全以十五大报告关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论述为依据。在十五大报告中,经济、政治、文化是作为社会结构的三大要素并列加以论述的:经济的概念,既包含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又包括经济体制和整个国民经…  相似文献   

14.
校园文化是当代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成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成人高校文化建设水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的需要。在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一个以先进文化营造出来的成人高等学校,必将在人才建设上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列宁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是其晚年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宁提出“在一个丈盲的国家内是不能建成共产主义社会的。”从经济层面来看,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是相辅相成的,经济建设是丈化建设的物质基础,文化建设是经济建设得以长远发展的前提;从政治层面来讲,加强文化建设才能根除俄国文化历史对俄国政治建设所造成的严重影响。列宁认为夺取政权后的苏维埃应该从正确对待人类历史文化、大力发展教育事业、重视知识分子的作用几个方面进一步落实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观经历了从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到为社会主义服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历史演进;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表现为广义和狭义的两种理解和实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文化理论日趋理性和成熟,文化建设方针和政策进入系统化和与时俱进的新时期--对此可以从三个层次上加以概括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文化建设是围绕提升文化力,理顺文化与政治、经济和社会建设以及文化领域内部的关系。文化力推动了文化生活方式的变革。文化力诸多因素对文化生活方式的变革有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当前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协调发展是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地区在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然而在全球化发展中文化建设也将遇到前所未有的新挑战和新的机遇,我们将通过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实施有效保护、整理和研究、积极开展文化交流、把民族文化渗透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之中等等有效途径推广民族文化与发展民族文化,这也是内蒙古地区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也是建设和谐内蒙古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是有机统一,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在当今历史转型时期,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一个重要课题。必须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角度,冷静、客观地对高雅文化——这个敏感而重要的文化建设问题进行肯定,正视面临的危机,剖析反思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建设高雅文化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20.
文化建设理论是列宁晚年重要的理论遗产之一.列宁晚年领导苏维埃俄国实行轼略“退却”,其直接原因是经济、政治的危机,而背后更深层次的是文化困境的危机.建设社会主义的内在蕴意、实现经济强国的现实诉求、发展民主政治的迫切要求、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外在压力共同促成了列宁晚年异常注重俄国的文化建设.时至今日,我们有必要重新厘清列宁晚年异常注重俄国文化建设的背景,这对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