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儿童和少年中单纯性肥胖症的发生率有所上升。有些家长误以为孩子胖就是健康、身体好,因此对孩子的肥胖不加注意,任其发展,这是不对的。 大部分单纯性肥胖儿与正常体重儿一样活泼、健康。但是,部分单纯性肥胖儿却会出现一些病态现象,其中之一就是肝脏“发胖”,也就是肝脏内脂肪含量明显增多,医学上称之为脂肪肝。正常孩子肝内脂肪含量仅占肝脏湿重的3%~5%,而肝“发胖”的孩子,肝内脂肪含量超过肝脏湿重的10%。调查表明,有的孩子肝内脂肪含量竟高达40%。 从临床看,脂肪肝患儿大多呈肥胖型,无明显症状,其食欲…  相似文献   

2.
长江铜鱼和圆铜鱼肝胰腺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长江上游铜鱼和圆口铜鱼的肝胰腺进行了比较研究,两种铜鱼的肝胰腺都很发达,且同属于含脂肪为主的类型,二在结构和成分上虽有一定程度的相似,但差异也十分明显:铜鱼的肝胰腺分为3叶,肝胰腺结构较为致密,肝细胞较小,肝糖元含量较多,肝胰指数为2.2%,蛋白质含量8.7%,脂肪含量18.2%;圆口铜鱼的肝胰腺分为2叶,肝胰腺结构较为疏松,肝细胞较大,肝糖元含量很少,肝胰指数为3.8%,蛋白质含量8.8%,脂肪含量22%。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脂肪肝脂肪肝就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正常人肝脏的脂肪含量约占肝脏重量的5%,如果肝内脂肪含量超过肝脏重量的5%,就称为脂肪肝。从20世纪80年代起,随着超声诊断和CT检查的普及,脂肪肝逐渐引起临床医师的关注,并将其进一步分为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和脂肪性肝硬化三种类型。从病因方面看,脂肪肝大致有酒精性脂肪肝病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两大类。近年来,由于饮食结构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乙醇消费量的增加。脂肪肝已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并有明显的年轻化甚至低龄化的倾向。这使得脂肪肝的防治不…  相似文献   

4.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是常见的肝组织发生病理学改变的临床代谢综合征.目前,研究者普遍认为氧化应激反应的失衡是导致和加剧肝细胞脂肪化的重要原因.因此,抗氧化药物的使用是临床上治疗NAFLD和NASH的方法之一.维生素E作为一种在医学领域广泛应用的抗氧化剂,能有效清除自由基,阻断由氧化应激引起的细胞衰老,同时预防血液中脂肪氧化及沉积.因此,维生素E能否用于NAFLD和NASH的治疗受到越来越到学者的关注.本文整理近几年的临床试验结果,从单独补充维生素E和维生素E结合其它药物两方面对维生素E在NAFLD和NASH中的疗效进行概括,为探索维生素E应用于NAFLD和NASH临床治疗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5.
对2003年9月湖州师范学院教职工体检的471位中老年教职工的脂肪肝与高脂血症、高血糖、高尿酸血症、高血压疾病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经统计学检验,发现脂肪肝组患高脂血症、高血糖、高尿酸血症、高血压疾病的患病率与非脂肪肝组的患病率比较有显著差异.分析认为:脂肪肝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脂肪蓄积过多的一种病理状态,脂肪肝与其并存的相关疾病虽然发病机制不同,但均属于生活习惯病,常合并存在,互相影响,且互为因果,彼此相关,严重地危害着中老年人的健康和生命,应当加强宣传和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超声测量内脏脂肪厚度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诊断和分级的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8月至2011年4月在某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资料共122例,NAFLD组74例,非NAFLD组48例,经超声测量内脏脂肪厚度。结果:超声测量内脏脂肪厚度在NAFLD组和非NAFLD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04)。轻度、中度、重度NAFLD组测量的内脏脂肪厚度经方差分析结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91,P〈0.001),进一步用LSD法分析显示两两之间都有差异。经超声测量的VFT诊断NAFLD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4,p=0.011,诊断切点值为2.70cm。结论:经超声测量的内脏脂肪厚度可作为NAFLD诊断和分级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肝脏是脂类合成和分解代谢的中心器官。如果肝脏内脂肪的分解与合成代谢失去平衡,或运出发生障碍,脂肪就会在肝细胞内过量积聚。当脂肪含量增加至30%以上,则称为脂肪肝。当肝细胞肿大,压迫肝血窦,逐渐造成细胞缺血、变性、坏死,若进一步发生肝细胞的纤维化,则转变成肝硬化。很多人患脂肪肝都是因为“管不住嘴巴”,尤其是嗜酒和甜食。甜食可导致嗳气、反酸、腹胀,易聚湿生痰;酒精则会直接损害肝实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脂肪肝大鼠在生化、病理、脂肪代谢、细胞因子、胰岛素及瘦素各方面指标的变化.方法:雄性Wistar大鼠22只,按体重层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A)11只,脂肪肝组(B)11只.对照组饲以普通鼠饲料,脂肪肝组饲以高脂饲料.8周后,全部处死,取血及肝组织,测定血中AIT、AST、TG、CHO、INS、FBS、FFA、Ieptin、II-6、TNF.肝组织匀浆测定肝组织TC,TG,SOD、MDA,观察肝脏组织学变化.结果:脂肪肝大鼠存在明显脂肪代谢紊乱,肝功能异常,胰岛素抵抗及瘦素表达增高;细胞因子升高.结论:实验性高脂饮食脂肪肝大鼠存在瘦素抵抗及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9.
正常人的肝脏内只含有少量的脂肪,如果超过10~15%,或者在组织上超过50%时,那就是脂肪肝了。得了脂肪肝以后,75%的人可出现肝区胀痛等症状。25%的人没有自感症状,只是在作体检、超声波检查时才被发现。引起脂肪肝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饮酒过量。酒对肝脏有毒性作用。2.营养过剩。多余的蛋白和糖会转化为脂肪储存在皮下和肝脏中。所以患过肝炎后,许多发胖的人会出现脂肪肝。3.消耗过少,即病后不注意活动锻炼的人易患此病。由于营养增加,入大于出,人易发胖,胖则容易得脂肪肝。4.脂肪肝与激素有关。例如…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物教学》2005,(12):30-30
<正> 很多人都认为脂肪肝是胖人的专利,其实过度节食也会造成脂肪肝。大吃大喝和肥胖者导致的脂肪肝,是由于过多的脂肪和蛋白质无法及时代谢而积存于肝脏所致。而长期过度饥饿造成的脂肪肝,则是由于人体长期处于饥饿状态时,机体无法获得必需的葡萄糖这一能量物质及各种脂肪燃烧时所需的氧化酶类,为了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探讨在非肥胖、高血压和糖尿病的中国中青年群人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和动脉硬度的关系。创新要点:在非肥胖、高血压和糖尿病的中青年人群中,阐明NAFLD和动脉硬度的关系,对预防和诊断早期动脉硬度有重要临床意义。研究方法:在非肥胖、高血压和糖尿病的中青年体检人群中进行一项大型横断面研究。用B超诊断脂肪肝,用臂踝脉搏波指数(baPWV)测量动脉硬度,根据是否有NAFLD和baPWV水平分组。重要结论:NAFLD组患者的baPWV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321±158)cm/s vs.(1244±154)cm/s;P0.001),NAFLD患病率在baPWV升高组明显高于baPWV正常组(29.3%vs.16.9%;P0.001),且NAFLD患病率随baPWV水平和动脉硬度程度的升高而升高(两者趋势P值0.001)。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表明,NAFLD发生与baPWV独立相关。因此,在非肥胖、高血压和糖尿病的中国中青年群人中,NAFLD发生与动脉硬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体长10~12cm养殖健康斑节对虾肝胰腺含水量71.06%,干重样品脂肪含量34.28%,湿重样品脂肪含量9.60%;班节对虾杆状病毒(MBV)感染严重的班节对虾肝胰腺含水量较健康班节对虾少,干重样品脂肪含量和湿重样品脂肪含量明显高,二者比较,3项指标均具显著位差异;MBV轻度感染斑书对虾肝胰腺含水量和脂肪含量与健康斑节对虾相近,无显著性差异,养殖健康斑节对虾肝胰腺饱和脂肪酸以棕榈酸为主,不饱和脂肪酸以十八碳和二十二碳脂肪酸为主;必需脂肪酸亚油酸达21.72%,体长16~18cm日本对虾肝胰腺饱和脂肪酸以棕榈酸为主,不饱和脂肪酸中油酸、花生烯酸和二十二碳烯酸(C22:1)含量较高,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较少,二十二碳六烯酸含量达9.91%.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山茶油、大豆油和橄榄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NAFLD)病的影响。创新点:通过不同食用油的脂肪酸成分及对大鼠血糖、血脂、肝脏组织细胞特性和超微结构影响的比较分析,揭示了山茶油对NAFLD的影响与n-6/n-3比率不完全相关,可能还涉及其它因子。方法:分析了山茶油、大豆油和橄榄油的脂肪酸成分;测定和分析了三种油对大鼠的体重、肝脏系数、血脂的影响;采用细胞学和透射电镜技术对大鼠肝进行细胞学和亚细胞结构的观察。结论:山茶油、橄榄油和大豆油的多不饱和脂肪酸n-6/n-3比率分别为7.69%、12.50%和33.33%,但三种油对大鼠血糖、血脂、NAFLD肝细胞特性和亚细胞结构的影响结果比较表明,山茶油对诱导大鼠NAFLD的风险性高于大豆油,但低于橄榄油。这为油脂饮食对NAFLD的影响提供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脂肪肝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方法、效果,临床病理变化。方法:将42例糖尿病性脂肪肝患者分为A、B两组,分别采用静点胰岛素、皮下注射胰岛素强化治疗,肝穿刺活检检查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两者间不同时相血糖及血浆胰岛素浓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肿大肝脏恢复正常大小时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肝穿活检证实代谢紊乱纠正后脂肪肝可以逆转。结论:提示静点胰岛素强化治疗糖尿病性脂肪肝优于皮下注射胰岛素强化治疗。  相似文献   

15.
研究中药复方银苓Ⅰ号对铅中毒小鼠肝、肾损害的改善作用。小鼠自由饮用0.2%醋酸铅溶液造模,实验组分别予银苓Ⅰ号和EDTANa2Ca治疗,监测治疗后血液、肝、肾铅含量。并利用透射电镜技术观察肝、肾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银苓I号可显著降低血铅和肝、肾铅含量,明显减轻肝、肾细胞的超微结构损害。说明中药复方银苓Ⅰ号对铅中毒小鼠肝、肾损害具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雌激素诱发的鸡脂肪肝出血综合征(FLHS)模型的自愈性及其特征。方法:160羽15日龄青脚麻鸡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模型组肌注苯甲酸雌二醇(3 mg/kg·BW,1次/3 d,共9次),对照组注射玉米油,分别于末次注射后3、17、31 d测定肝脏质量、肝指数、肝出血分数、腹脂率、皮脂率、皮脂厚与肌间脂肪宽,同时生化检测血脂和血清肝功能指标。结果:模型组停止雌激素注射3 d后,其肝脏质量、肝指数、肝出血分数以及腹脂率、皮脂率、肌间脂肪宽均显著大于对照组,血清TG、CHOL、LDL-C含量及ALT、AST活性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血清HDL-C含量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停止雌激素注射17、31 d后,模型组肝指数与肝出血分数,血清TG、CHOL、LDL-C含量及ALT、AST活性等指标呈进行性下降,至31 d,所有测定指标已趋于对照组,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雌激素诱发的鸡FLHS模型可在中断雌激素注射31 d后基本自愈。  相似文献   

17.
《老年教育》2006,(1):60-61
世界卫生组织(WHO)一位专家指出:如果每个人都能及时安全、有效的清除血液中多余的脂肪,给血液“减肥”,世界上将减少80%的脂肪肝、60%的脑中风、50%的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和40%的英年早逝。  相似文献   

18.
《老年教育》2006,(2):60-61
世界卫生组织(WHO)一位专家指出:如果每个人都能及时安全、有效的清除血液中多余的脂肪,给血液“减肥”,世界上将减少80%的脂肪肝、60%的脑中风、50%的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和40%的英年早逝。  相似文献   

19.
采用正丁醇抽提、硫酸铵沉淀、DEAE-琼脂糖层析、Sepharyl S-200凝胶层析和DEAE-纤维素层析,从再生肝中分离纯化出碱性磷酸酶,为深入研究其在肝再生中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荜茇-13味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疗效.方法:雄性Wister大鼠40只随机分组,每组8只.正常对照组仅喂饲普通饲料,其他大鼠喂饲高脂饲料(88%标准普通饲料+10%猪油+2%胆固醇)12周.分为模型对照组和荜茇-13味低(2mg/kg)、中(4mg/kg)、高(8mg/kg)给药组.治疗组于13周开始灌胃荜茇-13味.药物干预8周末结束实验,测定体重、肝湿重和肝指数,检测血清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丙氨酸转移酶(ALT)、门冬氨酸转移酶(AST)、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肝组织TG、TC.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体重、肝湿重、肝指数以及血清中TG、TC、LDL-c、、ALT、AST、MDA和肝组织TG、TC含量均增加,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而HDL-c和SOD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药物干预组大鼠肝湿重和肝指数及血清TG、TC、LDL-c、ALT、AST、MDA和肝组织TG、TC降低,且肝脏脂肪变性和炎症坏死减轻(P〈0.05,P〈0.01).结论:荜茇-13味对大鼠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D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