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9 毫秒
1.
《新闻世界》2006,(6):61-61
每一个周末都是让人雀跃期待。因为释放一个星期的活力到了。对于各位MM来说,逛街是常备活动,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去逛街,心情也会很high。你千万别错过这节搭配课呀![编按]  相似文献   

2.
《青年记者》2008,(13):49-51
做好“对话”,关键在于采访对象的性格、内心想法要跃然纸上,要让他们说真话,要让读者有兴趣看下去。如果你的位置站得跟对方不平等,你就很容易被对方左右,或者你会遭到对方的心理排斥。时刻记住,你是个记者,客观是你的追求,所以,“对话”一定要有新闻感。  相似文献   

3.
人狗情难言     
我住在郊外,周末时喜欢出去走走。上周发现了一个热闹场所,车来车往,人流不息,很是吓人。走近看了,发现这是个狗市,规模相当的大。天安门广场大吧?到这狗市走一圈,你会发现这里不比广场小多少。在狗市有幸第一次见到了数目如此众多的狗。据说不少城里的明星也经常开着车前来选狗。用不了多久,这里的狗市就会名满四方了。  相似文献   

4.
[观点摘要] 做好"对话",关键在于采访对象的性格、内心想法要跃然纸上,要让他们说真话,要让读者有兴趣看下去. 如果你的位置站得跟对方不平等,你就很容易被对方左右,或者你会遭到对方的心理排斥.时刻记住,你是个记者,客观是你的追求,所以,"对话"一定要有新闻感.  相似文献   

5.
试想一下,你一星期都在公司里埋头苦干,而室外阳光普照,正是拍摄的好天气。好不容易等到周末,就迫不及待地外出拍摄风光照片,你到了拍摄的目的地.可老天阴阴沉沉,哭丧着脸,真是令人扫兴。  相似文献   

6.
梅卓慧 《新闻前哨》2005,(11):33-33
国家实行每周五日工作制之后,人们的休闲时间更充裕了,许多媒体适应这一变化,推出了休闲周刊-“周末”。从某种意义上讲,“周末”是社会安定,民情祥和的伴生物。不少报纸的“周末”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周末”创造了报纸媒体的繁荣。但有的“周末”却难以为继,干脆停办或转作其它“周刊”。其主要原因是在出版质  相似文献   

7.
很多人对娱记这个职业充满了好奇,要是在七八年前,得知你是娱记,对方大概会很兴奋地问,你见到了梁朝伟吗?张曼玉有没有跟你合过影?但这年头,你得尴尬地去跟对方解释,你还没练就偷拍的本领.  相似文献   

8.
你最大的问题就是你从不告诉对方你有多需要他,男人很在乎被别人需要,而你表现得太强了,尽管你内心非常爱他  相似文献   

9.
中国式发烟、中国式敬酒、中国式火锅、中国式聚餐等,都可以说是我们构建人际关系时的可控第三者。这种场合下,你可以先理解到,对方非要给你敬酒,其实是他想和你构建关系,而他特别强硬,其实是他内心很脆弱  相似文献   

10.
在美国,如果有人对你说“你说话很克林顿”时,可别以为自己谈吐有元首风范而高兴得太早,对方的意思很可能是:“你说话很虚伪,没诚意”。去年轰动全球、险些把克林顿赶下总统宝座的“拉链门”性丑闻事件,已经衍生出一批新词汇,被美国人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11.
小张: 我知道你从小就喜欢读文学作品,常常读到半夜还不睡,幻想长大了当个作家。现在你做了新闻记者,听说你怕耽误新闻采访与写作,干脆连一本文艺作品也不看了。这样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我很不赞成。你怎么能把记者工作和阅读文学作品对立起来呢? 新闻和文学固然分属于不同的领域,但是它们之间又结下了不解之缘。前者是新闻工作者经过对客观事物的采访调查,将事实直接写成的新闻报道:后者是文学工作者经过对社  相似文献   

12.
沙爽 《网络传播》2007,(12):91-91
这一段时间,你和你的同事们不约而同,埘一个短语形成了条件反射。一听说某人“需要支持”,赶紧抓过一张纸,无比流利地默写出自己的姓名和身份证号,减惶诚恐地递上去。如果对方大度地接过,表明万事大吉,你可以暗暗舒出一口气,同时绽放一个发自内心的灿烂笑容。但如果对方并不伸手来接这张纸,你只好乖乖坐回电脑前,关闭你正急于编辑的文档或写到一半的电子邮件,依从对方的指点,搜索并进入某某网站,从某个旮旯里翻出“XX评选”字样,输入姓名、身份号码、单位名称和手机号,经系统验明正身之后,庄严地投出宝贵的一票。  相似文献   

13.
8月28日凌晨2时左右。菲律宾首都——马尼拉。“滴铃铃,滴铃铃……”一阵阵清脆刺耳的电话铃声,把我从睡梦中吵醒。“半夜三更,准又是那讨厌的电话串线了?!”过去,我常在夜间接到这类莫名其妙的骚扰电话。我睡意正浓,懒洋洋地拿起床头的电话机。“喂!不好了!又发生兵变了!”对方是个熟悉的声音,此刻他讲话的声调显得紧张不安:“反政府军人正在攻打总统府和政府四号电视台!”说完,他把电话挂了。自1985年9月报社派我到马尼拉任职以来,我亲  相似文献   

14.
母亲情怀     
那天是周末,说好了要同朋友去逛夜市,母亲却在下班的时候打来了电话,声音是小女孩般的欢呼雀跃:“明天我们单位组织春游,你下班的时候到威风糕饼店帮我买一袋椰蓉面包,我带着中午吃。”  相似文献   

15.
"最棒的十幅画"、"最佳的五部小说",那些榜单真叫人恼火……太荒唐了:假如可供挑选的范围原本就少之又少,那么很可能你根本就没得选择。瞧,你去搭一趟长途航班,或者在乡村度个周末,可能会为带上哪本书而烦恼不已,不过,要是叫你在托尔斯泰或陀思妥耶夫斯基之间明确选择,唯一合乎常理的反应是"两者都好"。同样,如果哪天你不得不  相似文献   

16.
李鹏飞 《今传媒》2010,18(10):128-129
面对记者的采访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一种戒备心理,对方一般都会说一些他愿意说的而回避他不想说的,而这就要考验记者的采访功力了。在与采访对象交流时有的记者干脆就按照事先罗列好的问题一个一个来问,其实这样做有时候会失去一些能出彩的回答,有的时候采访对象的回答只要记者再追问下去就很能表现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相似文献   

17.
这一生中,你是否真心享受过独处的时光——独有一片静谧的空间,或干脆独自一人去远行?你自己跟自己做伴:你会感觉到自己仿佛置身于宇宙中央,地球和星河都绕着你旋转。  相似文献   

18.
张白影 《图书馆论坛》2005,25(6):344-345,339
在一次周末休闲随意的朋友聚会时.突然接到一个与耳畔咖啡吧飘逸的轻音乐不太相宜的庄重电话:华东师范大学的范并思教授,要我为他即将出版的理论著作写序。我不想范老师扰局,对他说了一句话就按断了电话,态度明确,而且干脆:“可以.把稿子寄来吧。”  相似文献   

19.
去年9月30日,党的十四大召开前夕,香港《快报》记者梁慧珉,经有关部门同意对即将召开的中共十四大进行采访。临行前她所在的部门主任交给一项特殊的使命。梁慧珉一下飞机,便急忙拨了电话。话筒里传来了那个熟悉的显得很年轻的男中音。“我是梁慧珉,你好。我刚刚到的,来采访十四大呀!……对,还是住在老地方。前几次多谢你的关照了,这次还要麻烦你。……这一次嘛,要得可是很急呀。你看一看能不能在10月4、5日之前弄到……”她渐渐把声音放得很低很低。对方似乎是在犹豫。  相似文献   

20.
程红 《传媒观察》2004,(7):45-46
办报办出了个“周末”,这在上个世纪80年代是个创新。到90年代初,步入了黄金时代。然而,近年来周末版“新闻失血”的现象,不得不叫人担心。无论“周末”是在副刊原有的基础上扩大而成的还是另立炉灶,它一开始都吸收了副刊所具有的特点和风格,加上“周末”的办刊人员大部分是专副刊平移过去的,在办报的理念上、在具体的编辑方针上,难免会打上较深的文艺性和文学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