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客商”、“客商”文化的历史与时代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客商"是中国传统商帮的重要一支,也是目前仅存的两大中国传统商帮之一。"客商"在近现代史上影响巨大。"客商"文化是近现代中国儒商文化的重要代表,在近代以降的中国商业文化转型发展以及华商网络的组织建立和国际化竞争方面有重要的历史影响。当前,研究"客商"、"客商"文化,有利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和东南亚各国的经济贸易和友好往来,巩固国家经济安全;对于加强华商网络的联系,促进中国的对外贸易也有积极的作用;还有利于弘扬"儒商"文化,进一步提高民族企业家素质。  相似文献   

2.
“客商”的社会责任及其渊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客商"崇尚诚信,热心公益慈善,是近现代中国"实业救国"、支持民主革命和建设国家的主要力量。"客商"在创造财富的同时,承担起社会公民的社会责任,追求与社会各方面的和谐发展,给社会的贡献远远超过物质本身。"客商"社会责任意识的形成有一定的历史文化渊源,可以从文化、环境和时代三个方面追溯:客家传统文化的影响、生存法则的需要和时代进步的要求。社会责任意识为"客商"构建了和谐的经营环境、塑造了企业良好的形象,为"客商"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体现了"客商"管理思想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3.
“客商”的教育情结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客商"是一个跨地域跨国界的客籍实业家群体。"客商"传承儒家崇文重教的优秀文化传统,有很深的教育情结。从上个世纪初到现在,一批"客商"领袖不仅对东南亚的华文教育奠基和推动而且对客家地区的教育发展,乃至新中国的教育事业,都做出极大的贡献。"客商"为"文化之乡"地位的确立和客家人文精神的发扬光大起到巨大而深远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客商"有深沉的教育情结。在客家人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这种情结为客家地区的教育从科举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型,为梅州成为声蜚海内外的"文化之乡,"为经济欠发达的区域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做出卓越的贡献。同时,"客商"在继承中原儒家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征程中对客家历史人文精神作出了深刻而独特的诠释。  相似文献   

5.
"客商"由传统商帮发展成为今天跨国界的实业家组织,在近现代为国家复兴与建设作为了杰出贡献。"客商"不仅是"实业救国"和"实业兴国"的重要力量,而且也是近现代民主革命和国家建设的积极支持者;"客商"为中国传统"儒商"文化的现代转型作出杰出贡献,是现代"儒商"文化的积极践行者;"客商"也是近现代"华商"网络的倡建者和积极推动者。新时期经济全球化竞争的进一步加剧,要求当代"客商"同所有华商一起,共同弘扬优秀儒商文化,团结合作,树立爱国济世、诚实守信、自律自强的儒商情怀,提高竞争与发展素质,为国家富强和民族自强而继续奋斗。  相似文献   

6.
客家教育文化是一个多元文化的集合体,儒家传统文化是其构成的主体框架和核心要素。客家教育文化融合了科举教育文化、客商教育文化、西方宗教教育文化、客家民系民俗教育文化等东西方、近现代的教育文化因子,形成了具有客家民系特征的多元融合的教育文化特色,对世界客都——梅州的教育现代化进程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宁化石壁地处赣南闽西交界之要冲,由于特殊的区位优势,成为了历史上客家先民最重要的聚居地与再迁出发地,见证了客家形成的全过程,因而是客家发展史上最有代表性的里程碑式的地域性标志。客家文化应由"前客家文化""客家文化"和"后客家文化"三部分组成。作为"客家祖地",石壁集中体现了"前客家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漂泊中的宗法文化、家族文化、血缘文化和农耕文化等。"文化客家"论者否认血缘文化在客家形成过程中之重要作用是不妥当的。  相似文献   

8.
《嘉应学院学报》2017,(4):10-15
槟城开埠之后,吸引了不少客商,他们不仅在这里大展商业宏图,也重视整合和壮大客家人在槟城的政经地位。19世纪末20世纪初张弼士号召客商一同在槟城的"莲花河"街购地建宅,打造一条集富贵和权势于一体的"客家百万富翁街"。在此,探讨客商在此条街一同建宅的背景和缘由,还原一代华人在马来亚的丰功业绩,以纪念客家先贤过去的荣光。  相似文献   

9.
东江流域客家文化是"客家文化圈"的四大区域之一,与以梅州为代表的梅江流域客家文化、以赣州为代表的赣江流域客家文化、以汀州为代表的汀江流域客家文化三个区域并列。河源是粤境内东江传统客家文化的代表;惠州客家文化在其形成的过程中,较明显体现了对传统客家文化的离析与对广府文化、潮汕文化的吸纳,并与本土文化整合,形成了一种与传统客家文化有别的"后客家文化"。惠州文化作为"后客家文化"的代表,由于其地域环境的特殊性等因素,使之相对于传统客家文化的自足性、保守性,显得更具进取性、开拓性和现代性特质。  相似文献   

10.
"狮舞"是中华大地上炎黄子孙的一种传统舞蹈形式,而用席子作为道具的"席狮舞"是客家地区独有的一种"狮舞"形式。分析同属于客家文化传统的江西赣南信丰古陂镇的"席狮舞"和广东梅州梅江区的"席狮舞"两者的舞蹈形态共性与个性中得到舞蹈形态的产生与变化与其所处地区的舞蹈生态环境和舞蹈心态的变化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通过田野考察实证的基础上 ,提出改进客家研究方法 ,拓展客家研究空间的一些观点。内容包括族谱与客家研究的思考、田野调查与比较方法在客家研究中的运用、拓展客家研究的空间。并简述嘉应学院客家研究所在与法国远东学院劳格文教授合作项目“客家传统社会结构与原动力”(1994-1999)研究的基础上策划实施的新轮一计划 :“梅江流域 (韩江上游 )客家传统社会与生计”研究  相似文献   

12.
概述客家文化旅游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探讨利用客家文献发展客家文化旅游的具体措施,分析客家文献蕴藏着丰富的客家文化旅游资源,由此着重阐述了客家文献对发展客家文化旅游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客家是中华民族汉族的一个分支,它在闽粤赣边地形成。它形成的基本条件为:第一,主体条件:客家不是一个单纯的文化概念,有其实存的主体;中原汉人移民及其融合的原住民是客家文化的主体;主体的形成必须有相当的人口规模;客家血缘因素与文化因素并存。第二,地域条件:一定的地域是客家文化物质基础的形成地;在一定的地域内的繁衍生息构成生产力第一要素;在一定的地域发展经济奠定客家文化的物质基础;一定的地域是客家人口播迁的出发地和寻根的祖地。第三,时间条件:人口集聚和发展生产需要一定的历史时期;客家民俗文化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形成;客家方言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形成。第四,环境条件:需要安定的社会环境;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宗法制社会环境;需要良好的文化教育环境。客家思想文化的形成,是客家文化成熟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4.
因客家文化以及客家菜名有其特殊之处,所以在翻译时需要采取与翻译其他菜系的不同方法。客家菜中有注明原料和烹调方法的常规菜名;也有非常规菜名,例如使用客家方言、菜品的形状以及附加寓意命名,翻译时可采用音译,直译,注释等技巧。另外,向外宾推荐客家菜应注意中西方文化差异,特别是狗肉的菜肴。  相似文献   

15.
客家是汉民族的一个支系,有着独特的文化体系;作为客家人已经习惯了的精神向度和价值取向,客家文化浸润了闽西客家文学;闽西客家文学自两宋出现萌芽到20世纪的逐步成熟,经历了从民间到殿堂的发展过程;自觉清醒的客家意识,成为20世纪闽西客家文学创作的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6.
"台语文学"应包括客家文学,但鉴于鹤佬话的影响力远远超过客家话,故客家文学只好另张新帜。客家文学今后要得到健康发展,在强调族群独特生存境况下形成自成一格的文化个性的同时,决不能由此割断与汉民族共同体的内在联系,更不能把客家话拔高为所谓"台湾民族语言"之一种。要凸显客家意识写作,而不能把用客家话写作强调到绝对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17.
在客家学的研究中,客家民系的本质问题争论较多。我们认为客家群体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原汉人南迁而不是客家人南迁的结果,南迁的中原汉人与古百越族的支系主要是畲族融合形成了现在称之为客家的民系,而且在这个融合过程中畲族不占少数。  相似文献   

18.
客家是我国中原汉族中的一支重要民系,以操客家方言为其主要特征。客家民系和客家话的形成与南方客居地土著居民直接相关。中原汉人则向南方带去了当时较发达的中原汉文化。客家人文丰富,社会传统经久不衰,民居风俗代代相传。深入挖掘和弘扬客家人文精华,对建立现代中国和谐社会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客家建筑具有强烈的政治理论色彩和宗法观念,这些观念、色彩的体现无不借助于其装饰艺术。客家建筑的装饰艺术与客家民族的文化直接相关,是客家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客家建筑装饰艺术中的象征表达,从雕刻物、纹样和色彩方面对客家建筑的装饰艺术做了浅要分析,以期能为艺术作品的创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