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正>本书是一部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友谊勋章”获得者伊莎白·柯鲁克百年人生的报告文学。作为人类学家、国际共产主义者、教育家、新中国英语教学拓荒者,伊莎白·柯鲁克与中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奋力投身于建设新中国的伟大事业中,为中国教育事业和对外友好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她用一生“向世界展示了一个真实生动的中国,传播了和平美好的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2.
<正>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广播事业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爱国人士运用广播武器宣传抗战、促进民族觉醒、进行国际交流、推动抗日救国的特殊历史阶段。1940年8月1日正式播音的昆明广播电台,是为抗战国际宣传而建立、抗战时期中国功率最大的广播电台,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舆论宣传和战事报道以及思想文化传播等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中国新闻是国际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的综合国力逐步提升,国际新闻也将中国作为重点关注对象.互联网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使得全世界人民的交流更加便利,中国的新闻热词也被传播到国外,英语是国际通行语言,因此新闻热词的准确传播取决于英语对新闻热词的翻译.由于新闻热词的翻译对英语新闻的准确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主要研究的是正确的翻译新闻热词,通过阐述新闻热词的概念和意义,提出准确的翻译方法,为精准传播中国新闻提供参考,为我国新闻和文化传播提供新的助力.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是最受世界关注的中国故事,是最具国际传播力的中国故事.通过国际合拍、国内自媒体、在华国外自媒体不同的视角讲述这些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反映中国人民真实生活的中国故事,独具魅力,通过互联网新媒体平台实现广泛的国际传播,为世界了解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打开了一扇缤纷绚丽的视听...  相似文献   

5.
2022年全国两会备受瞩目。中国网坚持政治引领,立足自身优势,把握报道时机,主动顺应国际传播规律,推出多语种、全媒态新闻产品,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阐释“全过程人民民主”价值理念,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为推动国际传播提质升级开展有益实践。  相似文献   

6.
国际媒体合作传播既有利于促进世界相互理解,也有利于提升媒体国际传播能力,是被国际媒体广泛运用的国际传播实践策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国媒体近年致力于拓展与亚非发展中国家媒体的合作,以“借船出海”为代表的合作传播实践成为国际传播的重要依托。长期以来,中国学界和业界较为关注合作传播的“供给侧”,即中国媒体的合作意愿、合作形式与合作效果,对参与合作的外国媒体关注度稍显不足。本文以共情理论作为切入视角,依托某持续性国际媒体合作项目,面向参与合作传播的中方媒体记者、亚非国家媒体记者与关键中介三类人员开展深度访谈,发现共情在国际合作传播的不同阶段分别发挥了不同的作用。在合作意愿确立期,共情是合作传播双方参与合作的主要动机;在合作方案执行期,共情是合作双方采取的一种有效传播策略;在合作常态化发展阶段,共情作为合作双方共同期待的理想传播效果,推动着双方合作关系的升维。基于此,本文对国际合作传播的共情路径作出细化阐释,认为中国媒体为达成国际合作传播的共情目标,应以对其他国家媒体和人民的深层次共情为传播动机、在合作传播过程中注重与合作媒体的共商共享、注重倾听国际受众反馈并适时给予共情回应。  相似文献   

7.
周凯 《传媒》2015,(22):78-80
中国梦作为崭新的国家形象,其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国际体育赛事作为一种特殊的媒介,有着独特的传播功能,在塑造并传播中国梦形象时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国际体育赛事传播功能的研究,论述了其对树立国家形象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从宣传模式出发,探讨宣传模式在国际新闻传播中的效用及相应的抵抗模式。中国国际新闻传播抵抗模式正在经历着从精英主导向人民抵抗的深刻变化,人民抵抗模式在未来将具有光明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在2015年9月3日举行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的观礼台上,作为特邀嘉宾的日本籍人士中村京子心情格外激动,她收到一枚颁发给她的丈夫——已故德国洋八路、医学专家汉斯·米勒的编号为2015006054的抗战勋章.汉斯·米勒不仅作为国际志愿者投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之后,他还定居中国,加入中国籍,继续为中国人民奉献自己的全部才华与力量.  相似文献   

10.
国际政治传播是以国家为政治共同体进行的国际间的政治传播,是国际传播的核心.作为中国人民政治生活重要内容的全国两会是进行国际政治传播的宝贵资源,也是国际社会一年一度解读中国的重要窗口. 2016年两会期间,《人民日报》《环球时报》、新华社、CCTV News、 《China Daily》五家主流媒体以及隶属于国务院新闻办的中国网,在美国社交网站脸谱网以统一的#CPPCC #NPC #2 sessions #China Politics标签形成报道矩阵,通过图片、音频、微视频、漫画及各类可视化呈现,是“联接中外、沟通世界”、寻求国际政治文明共振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1.
安娜·路易斯·斯特朗 (1 885— 1 970 )是美国著名进步记者和作家 ,也是中国人民诚挚的朋友。她一生追求进步 ,坚持真理 ,以犀利的笔为武器 ,始终不渝地支持世界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 ,尤其热情讴歌了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和建设成就。她的一生 ,为增进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作出了巨大贡献。1 885年 ,斯特朗出生于美国中西部—个有教养的家庭。在父母的影响下 ,她自幼刻苦学习 ,年仅 2 2岁 ,就以优异成绩获得了芝加哥大学的哲学博士学位。她早年在美国投身进步活动 :积极参加反对美国加入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运动 ;参…  相似文献   

12.
《中国建设》(英文版)诞生于新中国应对国际斗争的外交过程中,是践行中国特色“人民外交”的重要媒体手段。本文探讨了国际政治与外宣工作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认为:《中国建设》(英文版)的创刊,不仅反映出党和政府根据国际形势和具体国情在对外战略上的调整变化,更是我国国际传播工作贯彻“人民主体”思想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冬奥会的国际传播既是展示真实、立体、全面中国的重要契机,也是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中国冬奥会的国际传播,除了中国媒体的对外传播外,外国媒体是其他国家民众了解中国冬奥会更为主要的渠道。因此,研究外媒对中国冬奥会的报道,不但可以了解中国冬奥会的国际传播情况,还可以发掘外媒涉华报道国际传播的内在特征与逻辑,进而深化对中国国际传播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为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供思路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新闻传播学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担当与理论创新工作指明了方向。新时代新闻传播学理论创新的核心目标是探索构建一套兼具中国特色和世界意义的新闻传播理论体系,在创新路径上应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根本遵循,系统回应和科学解答好“四问”:应基于人民中心,坚守人民中心的价值立场和最终旨归,回应人民之问;应立于中国语境,面向国家重大问题开展实践创新和理论攻关,提供新闻传播学的学术支撑和智识贡献,解答中国之问;应基于时代变局,以学科基础前沿问题驱动基础理论体系化重构,回应时代之问;应拓展全球视野,为增强国际传播能力、解决世界性新闻传播问题提供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理论,求索世界之问。  相似文献   

15.
中国慈善文化源远流长,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中国式现代化”也赋予了中国式慈善文化现代化内涵:中国式慈善文化的现代化是在人口规模巨大的背景下的现代化慈善文化、是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现代化慈善文化、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慈善文化、是走人类命运共同体道路的现代化慈善文化。中国式慈善文化必须走出国门,才能向世界展现中国式慈善文化中的以人为本、公平公正及共享理念。目前,中国式慈善文化国际传播面临着传播主体、传播途径单一等缺陷,所以应从扩宽传播主体、创新传播路径等方式做好中国式慈善文化国际传播的优化。  相似文献   

16.
<正>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影响下,世界经济格局、国际力量对比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国家形象需要更深入、更系统地建构。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十分重视,提出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进行了再部署,提出要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1]中国新闻社建社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信祝贺中强调,要创新国际传播话语体系,提高国际传播能力,增强报道亲和力和实效性。这些重要论述是我们在新形势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根本遵循和指导。在我国的国际传播格局中,  相似文献   

17.
月度大事     
《传媒》2022,(1)
要闻习近平致信祝贺中国人民对外广播事业创建80周年2021年12月3日,在中国人民对外广播事业创建8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向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全体同志致以热烈的祝贺,向支持中国人民对外广播事业的国际友人表示诚挚的问候。习近平在贺信中指出,8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对外广播事业弘扬光荣传统、不忘初心使命,宣传党的主张,全面宣介中国发展,积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习近平强调,希望你们不断开拓创新,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打造具有强大引领力、传播力、影响力的国际一流新型主流媒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涉台传播包括对台湾岛内受众传播、对大陆受众传播和对外国受众传播,因受众群体不同,传播的内容、方式、语言各不相同,非常有必要就涉台传播的针对性作专门的研究,以提高涉台传播的有效性。涉台传播必须做到精准传播、分类传播、分众传播,并以入岛传播为核心,对内对外传播形成合力,让台湾人民以及全世界人民都明白台湾从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反独促统,实现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是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意志。  相似文献   

19.
姜鹏 《新闻知识》2006,(1):8-10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世界各国的交往日趋紧密。中国的传媒机构在“让中国了解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国际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无论是在国际新闻传播理念、传播策略、还是在对外传播管理体制方面都还存在诸多问题,至今仍未形成与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声望相称的传播局面。如何应对全球化、信息化带来的冲击是一个目前不容回避的问题。这不是简单的互通有无的过程,而是激烈的生存竞争,它关系到世界占大多数人口的发展中国家人民生活的幸福和尊严。  相似文献   

20.
就目前的《网络传播》杂志的地位来看,她是中国目前唯一的一份专门研究网络媒体的杂志;就《网络传播》研究的内容来看,她的研究领域主要涵盖政治宣传、舆论引导、主流文化建设、媒介经营管理与新媒体开发等诸多板块。她俨然把中国乃至国际主流网络媒体最容易遇到的问题纳入自己的研究范畴,格调高,视野开阔,地位突出、责任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