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中国大陆地区的"新基础教育"研究中,班级建设是一个重要的教育实践领域;诸多的中小学教师与高校教育科研人员共同合作,努力实现着班级建设的育人价值。在国际化背景下,21世纪能力及其评价的研究,启示我们要建立班级建设领域的学生发展评价体系。在前期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基础上,"新基础教育"在班级建设领域形成了新的评价目标体系,关注学生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精神发育、学习境界等素质构成。在基于学生班级日常生活的评价实践中,"新基础教育"逐步开发着一系列的评价工具,包括实践活动、日常观察、学生作品、现场展示、调查问卷、专题测试等。在评价途径的拓展上,"新基础教育"研究强调日常评价与集中评价相结合,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就评价过程的推进而言,"新基础教育"注重师生共同形成评价体系,强调群体与个体的多维互动,关注评价与教育的紧密结合。班级建设中学生发展评价体系的建设,也需要形成相关的保障体系,包括教师素质的提升、学校管理的变革与教育政策的发展等。  相似文献   

2.
当今社会,“责任”正在发挥着比以往巨大得多的作用,责任教育引起了世界性的关注,对当代大学生进行责任教育意义重大。当前,责任教育存在不少问题,如重视不够、内容缺乏针对性、方法僵化、途径单一、家庭教育的缺位和社会转型的负面影响等。教育者应采取包括注重权利教育、自我责任教育、情感教育、实践和营造责任教育氛围等有效对策,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当今社会,"责任"正在发挥着比以往巨大得多的作用,责任教育引起了世界性的关注,对当代大学生进行责任教育意义重大.当前,责任教育存在不少问题,如重视不够、内容缺乏针对性、方法僵化、途径单一、家庭教育的缺位和社会转型的负面影响等.教育者应采取包括注重权利教育、自我责任教育、情感教育、实践和营造责任教育氛围等有效对策,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加强道德责任教育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要使道德责任教育落到实处,体现其有效性,必须注重遵循道德责任教育的原则,如,与时俱进、传承优秀文化、遵循责任教育规律、进行责任教育模式创新等。  相似文献   

5.
道德责任教育是当代大学生责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家庭、学校、社会、个体认识等因素对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念的形成和道德责任感的培养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加强大学生的道德责任教育,在运用家庭引导、学校教育、社会影响、个体自我教育等渠道对教育对象施加影响时,注重家庭教育的导向性,发挥高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创造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水平,做到各方面的协调一致,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责任教育是高校德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然而当前高校责任教育却在内容、途径、方法及实践方面存在着严重缺失的现象。因此,为促进高校责任教育的有效实施,需要加强责任教育制度与体系结构建设,注重实践与师生互动,强化学生主体地位及强调学生体验等来实现责任教育的回归。  相似文献   

7.
责任是一种基础性道德品质,责任意味着担当。个体道德责任的生成及其实现依赖于外生动力机制和内生动力机制。高校应从重建责任主体、尊重关爱学生、贴近生活实际、注重层次递进等方面开展责任担当教育。  相似文献   

8.
责任教育途径是对学生实施责任教育影响的渠道,是实现学校责任教育目标、落实学校责任教育内容的组织形式,包括课程类、实践类、组织类、环境类、管理类、咨询类、媒体类等七大类。责任教育方法有语言说理类、榜样示范类、修养指导类、实践锻炼类、行为训练类、规范制约类、评价激励类等七大类。  相似文献   

9.
易开刚 《教育研究》2012,(1):152-157
我国对商科人才的企业社会责任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形式、内容、评价等多方面的问题。为此,需要切实转变教育理念,由技能培养转向素养提升、由利润生产转向责任承担、由单向灌输转向多元互动、由知识传输转向体验升华、由短期培训转向持续教育。在应对策略上,应深化多方互动的教育理念,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改革,强化多元、高效的教育方法创新,引入全方位、全过程的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10.
高校班级管理工作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具有贴近实际、时效性强、收效好等优势,其具体内容包括新生"心理断乳期"教育、全程化的职业生涯教育、个体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干预等。需要通过全面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精心建设与学生交流互动的平台、加强班委会和班级制度的建设、实施心理委员制度等措施来有效开展这项工作。  相似文献   

11.
座右铭:把自己全部的爱献给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教育工作。 我校从2001年开展责任教育,在实施责任教育过程中,把责任教育与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相结合,把责任教育与公民道德教育相结合,注重品德和行为的养成,构建了一个具有“明德特色”的育人环境。同时搭建责任教育平台,结合“责任教育”开展各项教育活动,力求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具体操作如下: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城镇学校生源快速增长。但学生个体之间思想道德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学校德育面临新挑战。基于校情,秉承学校优秀文化传统,倡导责任教育,科学架构教育内容,推进"知行合一"的责任教育课程化实施,包括优化校本课程、精致一日常规管理、开展系列实践活动、务实家校间的合作、营造特色文化氛围等实践路径,以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意识、责任情感,养成自觉的责任行为。  相似文献   

13.
对当代大学生进行责任伦理教育意义重大.针对大学生进行责任伦理的教育要着眼于不同层面的关注.文章从重建大学校园文化,营造全新育人环境;实践中注重整合中外责任伦理资源,加强道德认知教育;制定责任伦理教育的中长期规划,搭建责任伦理教育体系;探索教学做相统一的育人模式,创设责任伦理教育评价新机制;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树立全人教育新理念五个方面提出了有效实施大学生责任伦理教育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面临着的空前危机,以及呼吁可持续发展的“碳中和时代”以不可抵挡之势的来临,要求人类必须注重自然和未来社会的长远发展。在全世界共同应对生态危机的诸多方案中,教育是应对人类世以来全球性生态危机的关键途径,而其所遵循的伦理方法是责任伦理。这种以自然为目的、强调行为动机善性与行为结果善性的“自然责任伦理”成为了拯救发展困境的理论指引,它强烈要求人类为自然永续发展负责。反观现实,当前自然教育效果有待提升,“自然缺失”的问题仍然比较严重,距离社会期待与自然教育的应有之义仍有较大差距。旨在培养青少年对自然负责的自然责任伦理教育是碳中和时代下的必然趋势,且能够实现自然教育效果的帕累托最优状态。自然责任伦理教育的责任行动主体可以是集体也可以是个体,相应地,实施自然责任伦理教育也分为集体途径和个体途径。从个体层面来讲,作为社会公民的每一位个体,都肩负着履行保护自然的道德责任;从社会层面来讲,能够切实履行自然责任教育职责的实体主要是政府,其具体执行者又主要表现为政府举办的各级各类学校及其机构。自然责任伦理教育需要广大青少年关心自然资源及环境生态,认识人类社会之外的自然界的美,了解环...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爱与责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科学发展观领航的思想政治教育,蕴含着丰富的爱与责任思想。进行大学生爱与责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全面发展的原则,坚持系统性和协调性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大学生爱与责任教育: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教育新理念;建立爱与责任教育的长效机制;强化教育者的爱和责任意识;让学生增加爱与责任意识;构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与自我教育整体互动的合力系统。  相似文献   

16.
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是我国教育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在核心素养框架下,社会责任是价值观素养的核心成分,更是实现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统一的关键素养。通过对各国际组织和主要国家及地区所遴选的社会责任素养及其内涵进行比较,同时综合社会责任结构的实证研究,本文提出社会责任素养主要包括家庭责任、集体责任、国家责任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等多个方面,是个人认知、情感和能力的综合表现。培养学生社会责任素养应以"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导向,融入现有课程体系与开发新课程相结合,注重基于情感体验和过程评价的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17.
责任教育是高校德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然而当前高校责任教育却在内容、途径、方法及实践方面存在着严重缺失的现象.因此,为促进高校责任教育的有效实施,需要加强责任教育制度与体系结构建设,注重实践与师生互动,强化学生主体地位及强调学生体验等来实现责任教育的回归.  相似文献   

18.
个人与社会责任课程模式是情意导向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核心价值在于"以学习者为中心,注重人文关怀、身心发展以及社会实践",把隐性德育目标转化成显性活动。个人与社会责任课程模式在体育教学实施过程中,要综合考虑教学知能、教学环境、教学时间等影响因素,完善我国目前的体育责任教育。  相似文献   

19.
实施责任教育,要遵循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关注他们知情意行的发展与培养。要强化责任认知,唤醒责任意识。要组织责任体验,培养责任情感,责任体验的内容力求全面,体验的过程力求充分。要坚持责任评价,形成责任行为,发挥学校、班级、教师、家长评价的促进作用,帮助学生形成自觉自律的责任行为。  相似文献   

20.
顾士荣 《文教资料》2014,(7):144-145,149
问卷调查显示,中学生的责任教育现状堪忧,责任教育任重道远。何确定责任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评价方法,如何创新责任教育机制和模式,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本文通过对省某校中学生责任意识现状的两次问卷调查,探索高中生责任教育实施细则,旨在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创造美好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