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办高校初任教师的职业适应水平不但直接影响着青年教师自身职业生涯规划和专业化成长,更影响到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文章从民办高校初任教师的职业适应水平现状展开,从社会、高校和教师自身角度对当前影响民办高校初任教师的职业适应水平的因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江西省某市若干农村小学初任教师的深入访谈和调研,从摇摆不定的职业选择、大强度的工作压力以及与农村文化的隔离等,呈现出当代农村小学初任教师职业认同的历程和现状。初任教师入职阶段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化生涯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而职业认同作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在动力从各个维度影响着初任教师。因此,有必要从国家政策、学校管理及初任教师自身等方面对教师职业认同进行干预,提高农村小学初任教师职业认同水平。  相似文献   

3.
在已有的教师专业化研究中,职业适应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中、小学教师,对高校教师的研究尚不多见。对高校初任教师职业适应开展研究,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初入职场的高校教师所面临的特有的适应问题,丰富高等教育领域有关初任教师的理论,利于深入开展初任教师培训、管理和激励体制等方面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教师职业认同已成为一个独立研究的领域。本研究从职业生涯周期的角度出发,调查研究大学初任英语教师职业认同及其影响的因素。本研究对广西的12所大学的74名初任英语教师的职业认同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的结果表明初任英语教师的总体职业认同水平较高。影响因素中教师自传和教学环境对初任英语教师职业认同都有影响,其中教学环境中的学校文化对教师的职业认同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学教育》2018,(6):54-61
本研究以583名初任教师为研究对象,探讨指导教师支持、入职适应、职业认同、职业承诺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指导教师支持、入职适应、职业认同、职业承诺两两之间的关系均呈显著正相关;初任教师的入职适应在指导教师支持与其职业认同、职业承诺之间发挥着部分中介效应;初任教师的职业认同在指导教师支持与职业承诺、入职适应与职业承诺之间发挥着部分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指导教师支持不但可以直接正向预测初任教师的职业承诺,同时可以通过入职适应和职业认同产生重要的中介作用。在对上述研究结果进行探讨的基础上,就如何提升初任教师的职业承诺水平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初任教师职业自我认同影响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事关教师队伍的稳定性,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因此,追踪初任教师的自我认同的发展变化规律,识别其认同危机的特征,可以有效预防职后教师的认同危机。研究发现,小学初任教师职业自我认同先下降后回升,变化丰富,初始水平显著反向影响自我认同的变化速度,群体分化明显。小学初任教师面临的职业自我认同危机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第一学期认同危机高发;职业自我情感和行为倾向波动较大;职业自我认同的初始水平能够预测职业自我认同的后期变化,出现聚集性马太效应。为了提升初任教师的职业自我认同水平,有必要建立预防—辅导—淘汰三级教师职业认同管理机制:追踪职前教师的职业自我认同的变化,从源头阻断低职业自我认同的准教师进入教师行业;营造支持性的学校组织氛围,帮助初任教师顺利渡过危机高发期;打破“入职定终身”的教师聘用制度,建立完善的准入和退出机制,以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7.
初任教师处于职业生涯的适应阶段,对教师职业、自我以及所在的工作环境等的认识都处于模糊状态。由于缺乏生涯意识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这一阶段的教师很容易陷入迷茫和困境。为了有效帮助初任教师走出困惑,找到更好的发展自我的路径,本文拟从初任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做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8.
袁景丽 《林区教学》2014,(7):111-112
双语教师的职业能力对幼儿双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了解幼儿双语教师的现状及不足,找出影响因素,探索培养幼儿双语教师职业能力的途径。基于此,从加强职前教育,优化职前课程;加强专业意识,打造学习理念;加强双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加强园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双语教师的自主发展能力等五个方面,探讨伊春林区幼儿园双语教师职业能力培养的途径,以期进一步提高幼教质量。  相似文献   

9.
初任教师继续社会化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任教师通常指人职一到三年的新教师,由于在职前教育中缺乏充分的角色实践机会,初任教师未能完成角色社会化的任务。因此,初任教师在人职以后需要继续社会化。调查发现,初任教师无论是在职业价值的内化、职业技能的掌握、职业规范的认同,还是在职业性格的形成等方面,都存在不足。为此,需从创建良好的学校文化、完善初任教师人职制度、促进教师之间的社会互动和发展校本培训等方面着手促进初任教师继续社会化。  相似文献   

10.
初任教师通常指入职1~3年的新教师,由于在职前教育中缺乏充分的角色实践机会,初任教师未能完成角色社会化的任务。无论是在职业价值的内化、职业技能的掌握、职业规范的认同,还是在职业性格的形成等方面,都存在不足。为此,需从创建良好的学校文化、完善初任教师入职制度、促进教师之间的社会互动和发展校本培训等方面着手促进初任教师继续社会化。  相似文献   

11.
初任教师刚步入社会不久,对工作既迷茫又充满热情,对职业生涯进行规划有利于帮助教师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克服职业倦怠;有利于学校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促进教师及学校的发展。文章主要介绍相关概念、理论并从教师、学校方面提出具体的对策,完善初任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促使初任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推动教师、学校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双语教育是稳定新疆、促进新疆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之一,而构成此基础的重要因素是双语教师。要构建稳定的双语教师队伍,提高双语教师的职业“安全边际”就成为必然的策略。文章概括了职业“安全边际”的基本含义,并从思想层面和实践层面提出了提高双语教师职业“安全边际”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3.
教师职业信念问题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师职业信念是指教师在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在教师劳动价值方面所产生的坚信不疑的态度,它在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形成教育劳动自律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职业信念与职业道德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要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就必须研究教师坚定而科学的职业信念的形成问题,影响教师职业信念形成的因素可分为教师的教育认识和需要两大方面,而后者又包括教师的生活需要、职业声望、角色期望、发展需要等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14.
声乐教学不仅应当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与提高,还应当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声乐教学的特殊性,对教师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教学理念、教学态度、教学能力以及专业技术能力等方面,初步揭示了这一职业的特点,并探讨了教师提高自身职业素养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5.
教师由于其所处社会地位和扮演角色的特殊性,对其自身的职业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本文从教师社会化的角度,就教师如何更好地完成学生个体社会化承担着的责任,加强职业素质修养,提高业务能力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在综合访谈结果和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新疆640名少数民族双语教师进行问卷测试,编制了《少数民族双语教师职业认同量表》,并重新选取182名少数民族双语教师进行重测,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对问卷进行了结构检验。结果表明:少数民族双语教师职业认同是由双语教育认同、职业价值认同、职业情感认同、职业支持感、职业行为倾向和职业能力认同6因子组成的多维度结构,以此为基础编制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师职业认同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作为测量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师职业认同的工具。  相似文献   

17.
学前双语教师职业准入关系到学前双语教育的质量。通过对兵团双语幼儿园园长、教师的访谈发现,目前新疆学前双语教师的职业准入并无明确的标准,但现行学前双语教师职业准入在实施中存在着以下问题:学前双语教师数量缺口大,专业水平不高,培训质量有待提高;学前双语教师资格标准笼统,没有真正发挥其"门槛"作用。针对这些问题,建议加强培养院校的学前双语师资培养,并尽快完善学前双语师资标准,提高专业准入资格,以有效保障和推进学前双语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对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的建设不仅仅是他们业务素质的提高,更重要的是拥有健康的精神状态,笔者针对当前职业学校教师中的"职业枯竭"现象,分析原因,陈述危害,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19.
初任教师的适应与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初任教师的入职阶段是他们在教师生涯中一个重要的部分,是他们从事教学专业工作的关键适应期,对教学的有效性、工作满意度以及职业持久性产生长久的影响。但我们对初任教师的职业适应状态不容乐观,他们往往面临“现实的冲击”,影响其留任率。本拟从师范院校、学校和初任教师三个角度,考察初任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从职前和入职培训两个方面,提出改善初任教师适应状态的某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教育管理工作中,我们会发现。一些教师对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热情远高于师德素养提升的需求。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笔者认为。对教师职业认同感的缺失是一些教师提高自身师德素养内乱力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作为学校管理者,有必要去了解教师的职业状况,以便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师的职业认同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