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艺术是人们把握世界、认识世界和了解自我的重要方法,而音乐是诸多艺术门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音乐是反应人类现实生活情感的一种艺术,而人文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音乐是人们用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和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与人文息息相关。一个国度的音乐疆域有多宽有多广,它的文化包容性就有多大;一个民族的音乐种类有多丰富,它的人民就有多富足、多幸福。我们关注的焦点在于,世界音乐的人文叙事及其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音乐是人类精神文化最早出现的形态之一,对人类的文化曾经有过重大的影响。它是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时间艺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音乐以越来越多样化的形式出现在我们面前。因此,如何引导学生聆听多样化的音乐,成为高校教师首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反映的是人类社会生活及其人类思想感情。音乐作为一门艺术,不仅能给人们提供一种精神上的享受,还可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鼓舞意志。人们常说,音乐可以陶冶情操、净化灵魂,这当然和音乐的特性以及人们对音乐的心理感知是分不开的。人们对音乐的感知、理解与欣赏是通过一系列心理活动来完成的,而音乐的社会功能也主要是以潜移默化的方式,通过欣赏者的心理活动得以发挥。  相似文献   

4.
音乐不仅是艺术门类的一脉,而且是作为人类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伴随着人类的出现而产生的;或者更确切地说.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全面发展国民的素质教育是我们实现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础.继承民族的文化精神,着眼未来面向世界发展我们民族的新国乐,让世界更多更广的分享我们民族的音乐文明,这是我们的天职.  相似文献   

5.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也是一种时间艺术。它运用语言的声调加以强化、扩大,通过有组织的乐音所塑造的音乐形象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现实生活。“音乐可以运用最富有特征的声音形象使人产生明确的艺术联想。”许多美学家把想象的创造性品格当作衡量艺术才能的重要标尺。想象在审美心理中的特殊功能表现为:“它能借助情感的推动,把审美的感知和理解联结起来,想象的心理实质是建立在记忆基础之上的表象运动,即表象的再现、组合、改造。”我国当代著名音乐家廖乃雄先生指出:音乐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条有效途径,但是音乐的价值更多地是体现…  相似文献   

6.
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音(主要是乐音)所形成的艺术形象,表现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艺术。音乐欣赏是人类诉诸于听觉的感性活动,它能唤醒人的音乐感觉。  相似文献   

7.
音乐艺术以其特殊的魅力而经久不衰,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它以自身的独特特性服务于社会,通过音乐功效实现其对人类社会的教化作用和其他功能,从艺术学的视角来看,音乐艺术有提升人类社会审美功能和非审美功能两大方面的功效,它在以审美功能为主导的网络系统中,相互渗透和融合,对于人类精神层次的提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音乐艺术的发展层面和其社会功能作用层面,探讨音乐艺术对人类社会的促进作用和发展影响。  相似文献   

8.
"艺术是创造美的手段",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和对社会现实生活的感慨,而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音符构成的听觉盛宴。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精神上的享受,音乐作为受众面最广的艺术表现形式,成为人们追捧的热点。那么,如何吸引更多的人享受到音乐带来的快乐,理解音乐所要表达的深刻内涵?本文就音乐教师个人教学风格方面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9.
刘香 《成才之路》2010,(23):66-66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是一种社会的意识形态,是现实生活的审美反映,是人类的一种精神产品。它和人类所从事的其他艺术活动一样,都是人的主体行为。在音乐美学诸多的研究门类中,集中体现人的主体行为是音乐实践。音乐实践包括创作、表演和欣赏三大环节。音乐创作是其中的基础,从某种程度上讲,音乐创作实际上反映了音乐艺术发展的基本面貌。现围绕音乐实践的三个方面来谈谈音乐的艺术精神问题。  相似文献   

10.
音乐,人们对它并不陌生,作为一种艺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反映的是人类社会生活,人类思想感情,通过节奏、旋律、和声、音色完美的组合,感染欣赏者。人们常说,音乐可以陶冶情操、净化灵魂,这当然和音乐的特性以及人们对音乐的心理感知是分不开的。人们对音乐的感知、理解与欣赏是通过一系列心理活动来完成的,而音乐的社会功  相似文献   

11.
音乐是一种艺术,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历史底蕴,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很重要的文化形态与文化载体。它依靠独特的艺术魅力跟随着历史文化发展的脚步,满足着人类的精神层次的需要。而音乐课作为人文科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落实美育的重要手段。欣赏音乐,受音乐熏陶,使人们深受益处。在高校音乐的课程教学中,正确运用正确有力度的教学策略,才能使学生们的音乐艺术涵养得到真正的提升,使学生的音乐情操和自身灵魂音乐艺术化,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达到高校教育学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吕维华 《考试周刊》2011,(87):206-206
音乐享有空灵、隽逸之美,净化着人们的灵魂。音乐大师贝多芬曾有惊世之语,音乐应当使人类生活爆发出火花。确实,音乐是一种全球化的语言,是人文精神传承的一种手段。通过音乐,人们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反之,通过传承人文了解更多的音乐。因此,音乐与人文文化密不可分。对于一个历史悠久、伟大的民族来说,  相似文献   

13.
武瑞玲 《考试周刊》2010,(33):40-41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是一种社会的意识形态,是现实生活的审美反映,是人类的一种精神产品。它和人类所从事的其他艺术活动一样,都是人的主体行为。在音乐美学诸多的研究门类中,集中体现人的主体行为是音乐实践。音乐实践包括创作、表演和欣赏三大环节。音乐创作是其中的基础,从某种程度上讲,音乐创作实际上反映了音乐艺术发展的基本面貌。我围绕音乐实践的三个方面来谈谈音乐的艺术精神问题。  相似文献   

14.
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可能脱离文化这个整体而独立存在。音乐课程是一种文化课程,具有人文属性,它的本质是“育人”。那种把音乐课程当成“唱歌课”、“音乐知识技能训练课”的做法,违备了音乐教育的宗旨,偏离了音乐以人的生存意识为核心的轨道,也失去了音乐课程的人文内涵。因此,音乐课程应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淡化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态度、对人对事的情感意向和价值取向,以及宽容乐观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15.
同宗音乐所折射出的人文精神是一个特定的历史范畴,是中国特定的社会历史的产物。音乐只不过是以一种独特的方式体现人类的精神世界,它的历史是中国文化自身不断演化的历史。它是中国特定历史阶段所形成的中国文化的本质特征在音乐中的一种体现,因此对中国同宗音乐文化特征的研究,也就是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对中国文化的本质特征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王玢 《华章》2011,(13)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音乐活动在本质上来说是人的精神活动方式之一,它从来不是以纯粹的乐音形式存在,而必然和社会文化其它艺术门类相关联,从史前社会的乐舞开始,音乐就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了,所以作为音乐教育活动存在的音乐课堂,就不能仅仅是照本宣科,教唱歌曲、学几条乐理那么简单.好的音乐课堂,应该承载更多的文化内涵,联系更多的相关艺术门类,才能达成音乐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7.
简论发展音乐文化教育事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是一种文化,是反映人类精神层面的文化产物.长期以来,人们对音乐的教育研究更多的只是在追求和强调对音乐的技术性、教育方法及手段的研究,而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和文化现象,音乐文化的发展同样离不开艺术的普遍发展规律,作者将音乐从文化的大视角,从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来探讨音乐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紧扣时代脉搏,唯有与时俱进才是音乐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最好途径.  相似文献   

18.
音乐教育,自古有之。我国素以“礼乐之邦”的美名而著称于世。自先秦时期萌芽的音乐教育思想,经过历代思想家、教育家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我国从古至今重视音乐教育的优良传统。音乐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喜爱不仅仅因为音乐是一种可供听赏的艺术品,它还是一种与社会人生有着密切联系的文化现象。它的存在与自然、人文、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一种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文化存在。  相似文献   

19.
音乐通过有组织的音(主要是乐音)形成艺术形象,表现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现实生活。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给人们的感受首先是情绪上的反映,如愉快、烦躁、激动等等,而情感又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某种态度。音乐的音响形式是情感的直接载体。因此,音乐能给人以情感的移入,它能更直接地进入人的情感世界,被誉为“最情感的艺术”、“人类感情的速记”。音乐能引起情感的共鸣,音乐欣赏是音乐情感体验的重要通道。音乐对人的情感作用比较直接,声音刺激于人的感官,唤醒着听觉、感觉、知觉和表象,蔓延到大脑神经系统,引起生理变化,改变了心跳、…  相似文献   

20.
音乐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多少年来人们常以现实生活中相对稳定的艺术形式对音乐进行类比、理解。但这样的理解方式并不能真正深刻把握音乐的实质,也就不能更好地、更充分地发挥音乐对人类、对社会的积极作用。因此,尝试从音乐的艺术本质出发,分析作为艺术的音乐的一些特征,力求从本质上说明何为音乐,让人们更为清晰地感受音乐艺术无穷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