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3 毫秒
1.
多功能手枪     
全球爆发了新冠肺炎疫情。我要发明一种多功能手枪来帮助人们更好地战胜、消灭这种病毒。这种多功能手枪的外形和普通手枪差不多,不过,它的子弹非常特别。这种子弹只有针尖大小,可以轻松地穿透人的皮肤进人身体,几乎没有创口,痛感比打针还轻。  相似文献   

2.
欧阳江河在诗歌批评中阐释了写作自省和语言自律的元诗歌观念,强调疏离现实而“站在虚构这边”,其诗歌创作渗透着诗人的写作立场,体现了独具一格的写作方式.欧阳江河的诗歌在语言修辞、排列、运用上无不表现出他的“元诗歌”倾向,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元诗歌所产生的对于现实的离心力.面对诗歌在当代的困境,欧阳江河选择“元诗歌”建构“最高虚构的真实”,其诗学体现了当代诗人对生存本身以及诗歌技巧的追问与焦虑.  相似文献   

3.
小手枪     
小手枪是孩子们十分喜爱的玩具。歌词形象地描绘出小手枪的模样,以及用枪射击的动作、情态,加上“打豺狼”等爱憎分明的内容,就更能激起孩子们的学习欲望。学歌前,老师要把歌词的内容讲解一下,反复领读,读准“锃”、“豺”、“瞄准”、“梭”等字词。这首歌的曲调适合大班幼儿学唱,开头小节采用中等速度,三个休止符要唱准;九一十二节注意一字一音的紧凑;第十三小节前休止要掌握好,学时可让孩子们击掌一拍作辅助。接下去要唱得坚定有力。  相似文献   

4.
手枪风波     
“哇,小手枪!”小宇拿着一把漂亮的小手枪神气地走进活动室。小朋友都围上去,说:“小宇,给我们玩玩,好吗”小宇却不乐意地说:“不给,就是不给!”能不能有个两全其美的方法,既让小宇高兴,也让小朋友玩到手枪呢?我走到小宇身边,  相似文献   

5.
"亡灵"一词隐喻了欧阳江河对1990年代诗人主体身份的认定;"虚构"一词则包含对于诗歌本体论、方法论的暗示。"亡灵的虚构"准确地概括了欧阳江河1990年代的诗学思想。这种诗学思想刷新了诗人与现实的关系,为诗歌表现开拓了广阔的天地。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它也在很大程度上压抑了主体感受的兴趣,阻断了通往读者的道路,因而导致了一些读者与批评家的不满。  相似文献   

6.
一天下午,中班小丁脚穿黄球鞋,身着黄军装,头戴黄军帽,腰系宽皮带,并在腰间的右侧别着一支崭新的小手枪,很神气地走进了教室。全班小朋友的注意力一下子被他吸引过去了,而眼光几乎全集中在那支亮光闪闪的小手枪上。课间,一大群小朋友围着小丁,都想把小手枪借来玩一玩……放晚学前,小丁的小手枪突然不见了,小朋友  相似文献   

7.
手枪射击技术是我国警察警务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技能,也是成为一名合格人民警察的必要条件。结合目前我国警察院校手枪射击实战教学研究的相关情况作为分析基础,对学习过程中改进的训练内容以及相关创新性训练机制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关的指导性解决措施,为全面提升人民警察实战手枪射击技术提供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8.
玩具手枪     
万克是个枪迷,古今中外的枪全在他的掌握之中。他拿着自己的宝贝玩具手枪抓了一个小偷,还抓了……看看幽默故事《玩具手枪》吧!  相似文献   

9.
两把手枪     
战争时期,陈士榘将军缴获了一把手枪。精致小巧,剔透玲珑,金属雕塑一般,可作掌上观。将军把战利品上缴给军团长林彪,林彪转赠给了毛泽东。毛泽东一看,随手便把那把手枪摔到地上。面对一片愕然的众将,毛泽东说:“等到我该使用这把手枪的时候,咱们的军队早完了。”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今的世界上,没有哪种手枪比它上镜率更高。它被上千部影视剧选作道具,它还是吸引无数青少年的网络游戏的当家角色。它按口径大小发展有多个型号,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12.7毫米,因口径最大,它也被人称作“沙漠之鹰”。“沙漠之鹰”来源于美国“马格努姆之鹰”。1981年,刚组建不久的马格努姆研究公司的枪械工程师B·怀特造出了一把新奇手枪,这把手枪以其漂亮的外形和巨大的威力而受到枪械爱好者推崇。它被命名为“马格努姆之鹰”。但“马格努姆之鹰”技术还不完善,供弹系统还存在许多问题。由于生产商资金限制和技术实力太弱,无力弥补这些…  相似文献   

11.
《悬崖边的树》是曾卓最著名的代表作。这首诗既是自然现象的实写;又是一代受难的知识分子的处境和心境的真实写照,是一个严酷时代诗人的精神见证;更是作者对人生的象征性阐释;象征手法的运用、意象的创造、语言的凝练是其艺术上最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其辞赋初步呈现出宋代辞赋的独特艺术风貌,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欧阳修的辞赋善于表现其人生悲哀、兴趣爱好、仕宦感悟,有较强的抒情性。他的辞赋无论在情味上、语言上,还是艺术技巧上,都具有更多的文学价值。因此,历代辞赋名篇或多或少受其影响。  相似文献   

13.
十九世纪英国著名诗人白朗宁夫人的十四行诗有其独到的艺术魅力。它以每首中“起承转合”结构为基础,来完成整个诗集结构的“起承转合”。无论是一首,还是整组诗集,都向读者展示了“爱情”与“死亡”之间的抗争历程,达到了协奏曲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4.
论文通过翻译和分析美国著名诗人罗特克的《醒者》,讨论诗人如何采用适当的意象、修辞等手法,创造理想的意境;采用恰当的格律形式,如音韵,节奏等技巧,烘托和深化诗歌的主题:揭示人生的规律,从而正确面对生活。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对立与循环所形成张力是一种基本结构,它们存在于诗歌的声音、词语、形象、哲理等多个层面中,是其艺术力量的源泉。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贯穿着这种结构,这是它成为千古绝唱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在南渡后词史研究中,鲜有涉及那些长期处于灰色地带的作家们。其实解读他们的作品,有助于我们对南渡之后的宋代词学作更新更深的认识。南宋词人王质,便是很好的一例。王质的词作是南宋词作花园里一株恣肆开放的异类,其词作《雪山词》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别有特色的语言艺术、丰富多样的风格艺术和构思奇妙的修辞艺术。  相似文献   

17.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的名家,因七绝成就突出而倍受后人青睐。这与他的七绝具有高度的转折艺术技巧是分不开的。文章从转折手法的类别。转折艺术的意义和作用、转折艺术的形成原因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李清照晚年的作品《声声慢》,这首词押入声韵,并屡用叠字和双声字,节奏舒缓而急促、哀婉、凄厉。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正因为这首词艺术特征鲜明,著名作曲家黄永熙先生予以谱曲,赋予了这首词新的艺术生命。在解析《声声慢》词曲艺术的基础上,重点从歌词、伴奏、情感、音准、音色、演唱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与探讨,研究其演唱规律与特征。  相似文献   

19.
明代诗人李蓘及其诗歌创作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Gun是明代后期较名的南阳诗人。他富于才华,为人清高、胸襟开阔,一生喜游山历水,向往恬淡的田园生活。他四十岁以前为官但官职一直低微,颇不得志,四十岁后如愿归隐田园。他的诗可分为感遇诗、山水诗和田园诗等,表达了对游宦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山水、田园生活的赞美与陶醉,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20.
美丽的哀愁--思妇诗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妇诗是我国古诗苑中的一枝奇葩,作为一种诗歌艺术题材,思妇诗源远流长。本文就思妇诗的源流等方面作了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