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基于整体解决方案策略,通过建章立制、保障生源为高职院校招生考试模式改革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通过多元化招生渠道以及校企合作共同制定"知识+技能"的人才选拔方式为高职院校招生考试模式提供新方法;创新人才选拔培养方案,为高职院校招生考试模式提拱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单独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经过两年的改革实践,示范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工作试点省份、试点院校以及招生数量不断增加,在提高高职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创新高职院校生源选拔模式、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合理分流普通高中毕业生和全面落实"阳光工程"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是,高职院校通过单独招生来吸引优秀生源还需要一个过程,同时单独招生试点工作中也暴露出文化考试自主命题工作难度较大、生源类型单一、考生综合素质测试内容和标准的确定与职业岗位关联度不够等问题,而且由于时间紧、招生量较小,也带来了招生成本高的问题.因此,审核单独招生改革、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扩大生源类型以及提早启动单独招生工作,将是今后高职院校单独招生改革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3.
文章首先阐述了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机制样态,然后提出了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机制改革策略,包括针对高职院校建立与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相匹配的高考模式;改革单独招生考试模式,建立适合高职教育特征的单独招生制度;增大中职生的招收指标,从而提高高职院校招收生源数量和质量;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并行录取学生,提高高职院校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4.
在新高考背景下,高职院校要着眼于新形势、利用好新机遇、运用好招生自主权,积极探索单独招生考试管理改革,更加准确、高效、公平、公正地选拔出适应新时代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高职单招考试管理改革,应该严格按照国考标准,规范考试管理流程;弥补人工操作不足,提升考试管理信息化水平;创新分类选拔机制,满足不同生源类型评价需求。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考”这一单一方式的人才选拔机制迫切需要其他制度来予以弥补.自主招生制度的变革就是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之一.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尝试在自主招生过程中开展技能高考所面临的招考对象零技能、专业技能非显性等问题,结合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特点,阐述了通过扩大招生生源类别、精心设计技能高考试题和加强中高职院校专业和课程的衔接等方式来推进高职院校的高考改革.  相似文献   

6.
新高考改革推动高职院校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院校+专业”的投档规则决定了以“专业”为中心位的招生宣传导向。概述新高考改革内涵,从素质教育、科学选才、高考公平三个需求角度阐述了新高考改革的迫切性;对比高职院校招生宣传现状,从招生途径、宣传内容、宣传方式、队伍建设阐述高职院校面临的招生困境;从加强专业建设、招生制度改革、创新宣传内容、科学选择方式、健全招生队伍五个方面具体论述了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招生宣传策略。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招生入学考试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入口”,对高职院校以及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湖北省“技能高考”的出现是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突破。“技能高考”分层分类的招考方式,不仅有利于构建多元综合的招考模式,而且扩大了高校的自主权,有利于人才培养与选拔的个性化。本文尝试分析这一新招生考试改革的特点、不足以及它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高职高专院校作为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高等职业院校,在推动社会进步、技术革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长期以来,高职高专院校实行与普通本科院校相同的招录模式,更注重考查学生的文化素养,且在普通本科后进行顺次录取,严重影响了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新高考改革推行分类考试,取消批次设置,提倡技能型高考,为高职高专业院校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高职高专院校应以新高考改革为契机,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强化专业建设、推行教学改革,不断加强自身内涵建设,构建科学的考试招生制度,深入推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分类入学考试招生是人才选拔的新机制和生源结构多样化的新趋势,将对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和培养模式改革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战,特别是英语教学将面临较大的困境.文章通过对分类考试招生生源英语水平和能力现状,影响英语教学的主要因素的分析论述,提出了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和能力的虚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我国传统的高职院校招生模式制约着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进而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亟需顺应社会和考生的需求进行改革创新,建立独立的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考试体系,筛选适合的生源进入高职院校接受适合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