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廖昌喜 《新闻界》2001,(6):45-45
近年来,我国新闻界出现了一个“负面报道”的新闻概念。那么什么是负面报道?这个报道是如何界定的?它产生的根源是什么?如何在新闻实践防止负面报道的产生?笔者拟就这些问题进行一些简单的探讨。所谓负面报道,是指在各类媒介传播的新闻信息中产生了负面社会效应的报道。这里指的“媒介”不仅是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还包括互联网等新媒介。“新闻信息”,不仅指常规的新闻消息,还包括传媒发布的一般信息。“负面社会效应”,是指新闻信息传播后在社会上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对社会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生活秩序产生了损伤或…  相似文献   

2.
负面报道也称批评报道。它是新闻报道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新闻舆论监督的重要社会职能。正确引导好负面报道,不仅可以有力地扼制社会丑恶现象,同时也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的建立。当前,在坚持正面报道为主的原则下,如何正确引导好负面报道,是新闻部门十分值得研究的问题。然而,怎样才能搞好新形势下的负面报道呢?下面  相似文献   

3.
负面报道也称批评报道,它是新闻报道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新闻舆论监督的重要职能。正确引导好负面报道,不仅可以有力地扼制社会丑恶现象,也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的建立。当前,在坚持正面报道为主的原则下,如何正确引导好负面报道,是新闻部门十分值得下力气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新闻报道通过两种报道推动社会和谐进步:正面报道和负面报道。每种报道都存在报道的正面效果与负面效果。新闻媒体通过负面报道进行舆论监督,以促使社会做出一定的改革,同时这些报道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矛盾、维护稳定,正面效应巨大。当前我国负面报道因为各种原因,受到某种程度的限制。负面报道如何扩大正面效果、缩小负面效果,既是新闻观念的问题,也是新闻报道的技术与艺术问题。  相似文献   

5.
郑佳 《今传媒》2015,(4):53-55
近年来,随着媒介环境的变化,负面报道这种特殊报道形式也慢慢受到广大媒介工作者的重视.在如今的媒介环境下,如果一味否定负面报道,则明显有悖于当代舆论环境;若过分纵容负面报道的泛滥,又可能会引发舆论危机,给社会带来不稳定的影响.什么是“负面报道”,如何把握负面报道的“度”,减少它的负面效果,这是当下关于负面报道行为所需要迫切研究讨论的问题.论文从“负面报道”这一概念的定义入手,结合负面报道在中国的发展历史,通过分析比较具体的新闻案例来总结归纳负面报道的两种传播效果——正面效果和负面效果.同时,就负面报道所出现的负面效果,应该怎样从不同的主体出发控制或者避免负面效果的扩大化,也是本论文所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政法新闻在报道社会热点新闻、突发事件,其社会的受众较多,提高政法新闻的可读性一个办法就是随警作战,增强读者亲身体验的感觉,然而在政法报道中往往都是带有血腥、暴力等负面的新闻素材出现,所以说如何在政法报道中增强人性关怀,让政法报道充满人情味是增强可读性的一个方向。在对罪犯指责的同时,政法报道更应该关注罪犯如何走上犯罪道路,深刻挖掘出罪犯背后来自多方面的社会根源,才是政法报道的归宿和真谛。  相似文献   

7.
积极开展舆论监督、善待社会新闻是地市党报改进报道的取向之一,也是新闻报道落实“三贴近”要求的一个方面。新闻报道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在具体的新闻报道实践中, 往往会涉及新闻事件的“正面”和“负面”问题。通常认为见义勇为、除暴安良、爱幼扶老、邻里相帮以及人们生活的新观念、新风尚等题材的社会新闻是“正面”报道,是党报社会新闻的主格调; 各种批评报道和跳楼寻短、抢劫嫖娼、事故伤亡等题材的社会新闻, 一般被认为是“负面”新闻,作为党报要尽量少报或不报,以减少负面效果。 其实,对“正面”和“负面”报道做如是的界定…  相似文献   

8.
张钢 《新闻实践》2010,(7):39-40
在当下,社会新闻仍是许多报纸的主要新闻品种之一,尤其是市场化程度较高的都市类报纸,大都以社会新闻为主打。但翻开一些报纸的社会新闻版,读到的都是一些抢劫杀人、偷盗扒窃、吸毒贩毒、绑架勒索、卖淫嫖娼、家庭暴力等负面报道。负面社会新闻张牙舞爪攻城略地,正面社会新闻苍白无力而偏居一隅。  相似文献   

9.
戴恒曙 《新闻世界》2009,(11):89-90
“负面报道”是通过反映和暴露社会阴暗面,来达到促使公众警醒、推动社会前进的作用。“负面报道”所产生的社会效果是正面还是负面的,不在于事件本身,而在于媒体的报道思想、报道角度、报道手法。在新闻实践活动中,记者编辑如果妥当地处理“负面报道”,就能够发挥“负面报道”的正面功能,对公共利益以及社会健康运行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现在一些媒体在正面报道的同时,却对负面的社会新闻不注意角度,渲染了一些不良的社会情绪.笔者在本文中,重点阐述的是如何将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的社会新闻艺术地、高明地"正"起来. 舆论引导力不只在"减负" 社会新闻内容与市民生活有着天然的贴近性,它关注社会生活中出现的社会问题、社会活动、社会现象、社会风尚等多个方面,内容鲜活,为百姓所喜闻乐见,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11.
王玉婷 《青年记者》2007,(12):86-86
在具体的新闻报道实践中,往往会涉及新闻事件的“正面”和“负面”问题。通常认为见义勇为、除暴安良、爱幼扶老、邻里相帮以及人们生活的新观念、新风尚等题材的社会新闻是“正面”报道,是社会新闻的主格调;各种批评报道和跳楼寻短、抢劫嫖娼、事故伤亡等题材的社会新闻,一般被认为是“负面”新闻,作为党报要尽量少报或不报,以减少负面效果。  相似文献   

12.
甘社会 《新闻世界》2008,(12):43-44
社会新闻,是反映社会生活、社会问题、社会风气的报道,俗称“八小时之外的新闻”。社会新闻大致可分为正面的、负面的两大类。正面社会新闻的传播,有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负面社会新闻的泛滥。则会消磨人的意志,甚至引入误入歧途。社会新闻的报道,存在着一个度的把握问题。一、社会新闻的采写社会新闻的采写.  相似文献   

13.
在新闻报道中,往往会涉及新闻事件的“正一面”和“负面”问题。通常认为见义勇为、除暴安良、爱幼扶老、邻里相帮以及人们生活的新观念、新风尚等题材的社会新闻是“正面”报道:各种批评报道和跳楼寻短、抢劫嫖娼、事故伤亡等题材的社会新闻,一般被认为是“负面”新闻。  相似文献   

14.
本文所谓的负面新闻报道从内涵上说,是对现实中的负面事件的报道。负面事件包括自然性灾害和一切社会性事故,这些负面事件都具有一定的突发性、异常性、危害性,影响社会的正常发展,但具有一定的新闻价值,仅从这一点上看,负面事件是新闻中的  相似文献   

15.
社会新闻是对于社会现象、社会风貌、社会生活、社会动态、社会事件、社会趋向、社会问题等方面的报道,严肃的政要部门或机关人员把它称为"八小时以外的新闻".现阶段社会新闻的价值观改变甚至是颠覆了传统的新闻价值观,特别是社会新闻的报道,充满了暴力、血腥、色情与性、凶杀、矿难等,给社会生活带来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16.
曹溢 《传媒》2018,(14):34-36
作为中央纪委机关报,刊发反腐败新闻稿件是《中国纪检监察报》的一项重要职责.但这些稿件中往往包含贪污、受贿、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侵害群众利益等负面信息.如何在负面信息报道中挖掘正面宣传价值,成为《中国纪检监察报》开展新闻舆论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正>长期以来,媒体人对负面新闻持有偏见,认为负面新闻就是不利于民族团结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报道。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新闻思想下,负面新闻一直是媒体不敢触摸的禁区。近些年来,随着各级政府对信息透明与公开的程度提高,随着舆论环境逐渐宽松和媒体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人们从一些固有的新闻宣传观念束缚中解放出来,正确区分"负面的报道"和"报道的负面",负面新闻有了宽松的报道空间。但是,如何处理好负面新闻和正面新闻的比例,如何掌握负面新闻和正面新闻传播的节奏,如何让负面新闻不会产生负面影响,都是我们媒体人应当长期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陈曦 《今传媒》2007,(2):57-58
关于什么是社会新闻,目前在业界和学界还没有统一的定义.大多数人认为,社会新闻一般是指相对于政治、经济、科技、文教新闻而言的,不受行业的局限,侧重于报道社会上或自然界中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件的一类新闻.近年来,社会新闻的外延在不断地扩展,大致可分为正面和负面的两大类,也有的学者称之为"亮色"和"暗色"两大类.正面的社会新闻是以先进的、积极向上的事件与人物为报道内容,通过宣传正面典型,帮助人们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相似文献   

19.
负面题材报道中审丑意识的彰显,缘于新闻业和美学审美观念发展,也是新闻从业者和新闻受众在市场经济环境和大众文化氛围下的消费共谋。负面题材报道有消极作用,更有揭露丑恶、警醒社会、警示监督等积极作用,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20.
新闻娱乐化浪潮猛涨的今天,法制新闻也被"淘进"新闻娱乐化浪潮之中。本文通过分析药家鑫杀人案报道,揭示其具体的表现形式及法制新闻娱乐化的负面社会影响,对法制新闻该如何避免娱乐化作了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