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小提琴学习者很多,但在发音问题上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仅靠机械式的练琴是不可取的,需要正确方法的支持。影响小提琴发音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更多的是主观因素。如持琴姿势、左右手技巧和正确的训练方法等。只有在熟练掌握了科学的方法之后,才能在发音问题上有所突破,并不断提高小提琴的演奏水平。  相似文献   

2.
大提琴发音的好坏直接影响音色,纯美、浓厚、轻松、自如、具有穿透力的声音是大提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追求的目标。好的发音是由许多要素组成的,握弓时手指的位置、拉弓时手臂的动作、适中的触弦点,如何克服生理上的弱点,及力量的来源等。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发音训练,提高学生的演奏水平达到音乐表现目的。  相似文献   

3.
琴弓作为小提琴演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提琴演奏的灵魂。进入20世纪,随着现代音乐思潮的蓬勃发展以及传统审美意识的改变,作曲家对小提琴的音色和演奏方式有了新的要求,"美"的音色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这个时期的作曲家们,通过对琴弓进行孜孜不倦地探索,从而在琴弓上探索了更多的表现力,在运弓技术上拓展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本文结合现代小提琴技术的发展探讨小提琴弓法的演奏技术。  相似文献   

4.
中国小提琴乐曲创作在整个近现代音乐文化中具有较为典型的意义,在小提琴乐曲创作的民族化追求中,中国的作曲家将民族元素融入到作品的旋律、调式、曲式以及小提琴的演奏技巧中,力图创作出具有中华民族气质,表现中国人思想情感的小提琴器乐作品.  相似文献   

5.
声音的好坏在钢琴演奏中是至关重要的。想演奏出好的声音,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好的声音,然后结合科学的演奏技巧和方法以及对音乐丰富的想象力才能达到。  相似文献   

6.
《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凝聚了门德尔松多年的心血,该作品是门德尔松音乐创作风格的集中体现。本文通过对门德尔松的生平简介以及作品《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的赏析,全面分析了作品的艺术特点和创作风格,系统探讨了门德尔松协奏曲的演奏技巧,表明了他在音乐中独树一帜的音乐风格,为深层次的理解门德尔松的作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长笛声音的松弛训练和科学的呼吸方法是振动好长笛(笛头、笛身、笛尾)的关键,它能使音乐的表现具有流动性、感染力、穿透力,且音色优美。笔者结合本人在多年相关教学中的经验,论述了长笛声音与气息的训练方法,旨在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技巧,提高长笛演奏水平。  相似文献   

8.
意大利古典艺术歌曲是声乐艺术曲库中的瑰宝。由于其独特的发音规则使得其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适合歌唱的语言,全国乃至全世界各大音乐艺术院校、综合师范院校等都将其列为声乐专业学习的必唱曲目。它对于科学发声技巧的建立、良好歌唱习惯的养成等有着中、外任何时期的作品无法比拟的优越性。通过从语言、声音、音乐素养的角度研究分析,探索其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希望能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声乐学习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论钢琴演奏听觉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一个钢琴演奏者来讲,欲表现完美无瑕的音乐,必须具备超越的音乐听觉水平和非凡的听觉驾驭能力。音乐听觉能力是演奏者的锐利武器,是表现美的音乐的前提条件。然而,要获得这些能力,一方面要重视在专业演奏中的培养,即在演奏中建立倾听音乐的心理功能,另一方面必须要加强在视唱练耳课堂中培养。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扬琴新曲《落花·夜》的演奏分析,描摹和梳理了《落花·夜》意境美与音乐之声的创生及由来:意境之美由美好心灵创造,音乐之声由熟练手法而生。乐由心生,"乐"是人们对生活、情感的一种态度,随心境而变化,且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感性,而演奏技巧则是对这种感性的一种理性支撑。足够的理性练习(对节奏、节拍、音准、时值、音色控制能力的练习)是理性演奏的基础,没有理性演奏的支撑再美好的曲谱和情感也无法通过演奏表现出来;但是真正能打动人的音乐其实是人类最深刻的内心生活和人们的感性表达。在扬琴演奏中,要准确把握理性演奏与感性表达的平衡和适度原则。美好的感性表达与熟练的理性演奏融会贯通,就会营造出深邃的意境之美,流淌出感人肺腑的音乐之声。  相似文献   

11.
节奏 ,在音乐中反映着演奏的力度与速度。节奏处理 ,是手风琴演奏中的主要问题之一 ,而培养良好的节奏感觉 ,仅靠对作品本身的分析和认识是远远不够的 ,还要认识其本身的结构特点。笔者在此强调三点 ,以帮助学生在演奏中具体处理  相似文献   

12.
音色决非是一个简单或是单一的概念,它是与音乐内涵、创作者的意图和演奏者的二度创作相联系的。手风琴室内乐演奏中的音色变化是通过变音器的选用、风箱及触键的紧密配合来完成的。  相似文献   

13.
超高音演奏是较为尖端的演奏技术之一,本文以萨克斯乐器构造、发音原理为出发点,实际教学经验为依据,从人工泛音、气息、口型、实际应用四个角度来研究萨克斯超高音演奏技法。  相似文献   

14.
节奏是构成音乐的基本骨架,是引领幼儿了解音乐、听懂音乐的基本要素,也是幼儿体验音乐美感的重要来源。因此,节奏乐教学在幼儿音乐活动中有着重要作用。它不仅能帮助幼儿掌握初步的乐器演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节奏感,而且能发展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敏感性等。本文从对节奏乐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的作用的剖析,提出在幼儿园中发展节奏乐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小提琴演奏艺术美本身作为人的创造性活动是一种特殊类型美,它还具有现实主义艺术美。  相似文献   

16.
中国小提琴是一种从西方舶来的艺术,在我国经历了几个世纪的时代变迁之后,得到了迅猛发展。艺术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创新,中国小提琴在不断汲取外来演奏技巧和文化的同时,还致力于对民族乐器与文化精神的传承和探索。中国小提琴要发展自己的艺术,必须在创作风格上和表演技巧上体现民族风格的特点,走民族化的发展道路。本文通过对中国小提琴的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剖析,探索出中国小提琴艺术民族化发展趋势的路径,从而使中国小提琴艺术以独特的民族风格逐步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7.
韦伯是十九世纪德国著名的浪漫主义作曲家,他的《f小调第一单簧管协奏曲》是单簧管演奏艺术中的经典之作,也是韦伯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在乐曲的结构中韦伯主张自由,浪漫主义的色彩。本文就《f小调第一单簧管协奏曲》的结构特征,分析其在曲式结构和音乐表达上所体现的音乐理念,并且进一步从演奏技巧方面对其作品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8.
音乐素质的培养是对一个人音乐综合能力的培养,不能将它等同于弹钢琴,奏小提琴等技能与技巧,音乐素质的培养应该包括对音乐的深层认识,审美境界感悟等等许多方面,本文将对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9.
演奏技巧的出众与艺术表现的完善在音乐表演中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此,只有掌握了演奏的基本方法,无论是对于一个优秀的单簧管表演者来说,还是对于其他乐器的优秀表演者来说,都是呈现音乐所必备的条件。本文将就单簧管演奏基本技术作以浅述。  相似文献   

20.
小提琴独奏曲《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采用了新疆塔吉克族的音乐素材、特性的增二度音程、装饰性半音进行并吸收模仿了新疆民间乐器冬不拉的弹奏手法,突出了其创作的风格特点。经实验:应用减少滑指、八度双音上下行皆用一四指的指法和减少连续下弓的弓法,才能使演奏充分地表现该曲的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