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839年林则徐抵粤后,即发现处理与澳门葡萄牙当局的交涉事务,以及与澳门有关的事物极为重要。他日记中曾记:“澳门禀函络绎,日夜批答。”(《林则徐集·日记》,第359页)其时,澳门不仅为西方商人的立足点,更系外国侵略者(尤其是英国侵略者)的情报收集站、给养基地和贩毒中心。若按道光帝在深宫中设想的“剿夷”、“驱夷”方案盲目蛮干,则很可能树敌过多,即除与葡方、英方交锋,还得与欧美各国抗衡。但是,如毫不触动这一走私鸦片的渊薮,则禁烟运动势将大受影响。林则徐面对这样的形势,在“做知彼功夫”后,采取了如下措施: 首先,加强管辖。他在重申中国对澳门的主权的前提下,维持现状。容忍葡方的租借权,继续给葡方以贸易优惠。任命现任高廉道道台易中孚赴澳专辖澳门事务(原来管辖澳门的中国官吏仅为同  相似文献   

2.
十九世纪上半叶,英国资产阶级经过长期的、精心的策划,终于在1840年对中国发动了侵略性的鸦片战争。在鸦片战争前夕,珠江沿海人民在爱国官员林则徐、邓廷桢、关天培等领导下,曾经顽强地抗击了英国侵略者的战争挑衅,取得了鸦片战争前哨战的胜利。  相似文献   

3.
林则徐与澳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英雄林则徐,不仅代表了中华民族严禁鸦片的决心与行动,而且一再强调“琦善丢失香港没有经过朝廷”,“中国从来没有丧失澳门的主权”,“我去广州首先要到澳门巡视”,“澳门是鸦片之源,严禁鸦片必须严查澳门洋人之窝”。林则徐在广州禁烟收缴鸦片时还要求各国商人签字画押,保证“嗣后来船,永不敢夹带鸦片,如有带来,一经查出,货尽没官,人即正法,情甘服罪。”当时英国政府派驻广州的商务监督义律,是一个好战分子,态度十分蛮横。他对林则徐禁烟恨之入骨,百般阻挠无效,交出鸦片后,下令英国商人不许在保证书上签字画押,并率领他们于4月12日退出广州,先是住到澳门,后来澳门也住不下去,又退到了停泊在九龙尖沙嘴附近海面的船上。义律还下令英国商人不准同中国做买卖,又向英国政府报告,要求派兵到中国来“武力解决”,企图挑起战争。  相似文献   

4.
1836年,英国政府派一向主张武力侵华的查理·义律为驻华第一任领事。这个贵族出身、贩过黑奴的殖民主义分子,大力支持鸦片走私,极大地损害了中国人民的利益,清政府被迫采取了禁烟的举动。1839年6月3日,林则徐点燃了禁烟的火焰。  相似文献   

5.
答: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投降派琦善私自同英国侵略者查理·义律订立的《穿鼻草约》的时间,有关书刊其说不一.粗略统计建国以来,已有几种说法:1841年1月;1840年12月28日;1841年1月18日;1841年1月20日.现行全日制十年制中学课本《中国历史》第三册里有这样一段说"琦善吓得手忙脚乱,亲自去穿鼻洋……"这一天应当是1841年1月25日(道光二十一年正月初三日).这个日期,较早见于戴逸《中国近代史槁》第一卷(1958  相似文献   

6.
适应禁烟与抗英斗争实践的需要、林则徐通过多方面调查研究,对澳门地理位置的特点、社会特点、及其与鸦片走私的关系,对历史形成的澳葡特殊地位、澳葡对禁烟的态度、以及澳葡与英国的关系,有了比较全面、清醒的认识。有赖于这种认识的指导,林则徐在禁烟与抗英斗争实践中采取了:在“守法”前提下承认澳葡的自治权;恩威并济、促澳抗英等一系列较为实事求是的斗争策略,并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7.
十九世纪上半叶,英俄为争夺波斯、阿富汗广大中亚地区开展着十分错综复杂的斗争。 1838年,当沙俄假手波斯入侵阿富汗失败之后,英印总督奥克兰德于当年10月1日发表了臭名昭著的《西姆拉宣言》,赤裸裸地宣告对阿富汗的军事入侵。奥克兰德还亲自主持军事会议,部署入侵计划。1839年2月,一万二千名英印军队和一个由四万人组成的后勤队伍入侵阿富汗,阿富汗王位争夺的失败者萨多查依王朝原国王舒扎·沙赫(shah意为国王)充当了英国侵略者的帮凶。同年8月6日,英军占领阿首都喀布尔。阿富汗统治者“艾米尔”(Amir,意为穆斯林国家的君王)多斯特·穆罕默德从喀布尔出逃。8月7日,舒扎·沙赫在英国扶植下当上了傀儡国王。英国公使麦克诺顿成为事实上的太上皇,并依靠英国刺刀实行残酷的统治。英国的野蛮侵略,激起阿富汗各族人民的团结反抗,反英民族起义接二连三地发生。逃至北部的  相似文献   

8.
琦善(约1790年至1854年),清末满洲正黄旗人。袭侯爵,官至大学士。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诬陷力主抗英的林则徐,深得昏庸无能的道光皇帝的信任,被委任为钦差大臣兼两广总督,负责处理清廷和英国在华的尖锐矛盾。 琦善到达广州后,投降派嘴脸就充分暴露出来了,他革除林则徐等人职务。撤销主战派苦心经营的海岸防线,遣散水勇。向英国人低三下四,阿谀奉承。甚至秘密和英国在华监督义律谈妥《穿鼻条约》(又作《川鼻条约》),该条约规定割让香港给英国。慑于人民群众的抗制和主战派的不满,琦  相似文献   

9.
林则徐自1839年3月10日(道光十九年一月二十五日)以钦差大臣的身分到广州,领导了广东的禁烟运动,在广东人民的支持下胜利地进行了抗英斗争,打击了英国侵略者。但是,英国强盗在广东受到打击,转而去浙江攻下防务空虚的定海,又继续北上骚扰以后,投降派便乘机对林则徐大肆攻击,伟大的禁烟运动遭到了破坏,林则徐也由被谴斥而到被革职。从定海失守后林则徐被谴斥直到他离开广州,是他在广东的后期。这一时期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从定海失守后受谴斥到被革职为第一阶段;被革职后留广州“听候查问”为第二阶段;从奉旨出来  相似文献   

10.
鸦片战争时期有两个影响很大的思想家,一个是龚自珍,一个是魏源。人们常常龚、魏并称。然而由于魏源多活了十几年,亲自参加了反侵略的鸦片战争,因而他对侵略者的认识,对西方世界的了解,都大大超过了龚自珍。魏源是湖南邵阳人,出身于地主家庭,生于一七九四年,卒于一八五七年。在鸦片战争正式爆发之前,他积极参加了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在鸦片战争中,他又和主战派坚定地站在一起,积极参与了反抗英国侵略者的斗争。在斗争中,英国侵略者的凶  相似文献   

11.
清道光二十年七月二十二日(1840年8月19日)发生的中英澳门关闸之战,大致可以被看作是鸦片战争时期英军肆意侵犯广东沿海的一段序幕,同时,因为发生地是在澳门并且事涉澳葡政府的政治态度,所以也是澳门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英军之所以要发动对澳门关闸的攻击,既与澳门在国际贸易与地缘政治中的特殊地位有关,更与英商在澳门的既得利益有关.这场战事以清军失守关闸、英军完胜而告终,这与魏源、林则徐等人所持的英军败退论相去甚远,并对中英双方产生了诸多军事与政治方面的影响,甚至也引起了葡英关系和中葡关系的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2.
问题解答     
答:太平天国的宗教节日,据天历九年十月初七日(公元1859年11月16日)天王诏旨《天历每四十年一斡旋诏》的规定,共有6个,即天历每年“正月十三日是太兄升天节,二月初二日是报爷节,二月二十一日是太兄暨朕登极节,三月初三日是爷降节,七月二十七日是东王升天节,九月初九日是哥降节.”因为这六节都要在每年新颁的天历  相似文献   

13.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国侵略军于1841年强占香港前,义律曾发布公告,诡称“他和中国钦差大臣(琦善)已经签订了初步协定”。协定内容包括“香港本岛及港口割让与英王”等内容。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穿鼻草约》。此后,中外许多关于鸦片战争的著作和论文都沿袭此说,认定琦善与义律签订《穿鼻草约》,答应将香港割让给英国。其实,《穿鼻草约》是地地道道的讹诈,实属莫须有。 全面考察义律与琦善在广州附近谈判的整个过程,所谓“穿鼻草约”问题便真象大白。 琦善与义律的谈判,是从1840年11月底开始的。早在1840年8月9日,义律等在天津呈递英国外交大臣巴麦斯顿致“清国宰相书”中,即提出了赔款及割让一岛或数岛的无理要求。琦善11月29日到达广州后,义律12月7日便迫不急待地要求琦善根据英方提出的条件缔约签字。义律照会中说:“本公使大臣,会同前统帅公使大臣懿,于本年7、8月  相似文献   

14.
林则徐(1785年—1850年),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福建侯官(今福州)人,出生于清贫的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刻苦,以“童年擅文”知名乡里。由于其家境贫寒,传说林家每到除夕才吃得到一餐炒豆腐,林则徐自小就对下层劳动人民的痛苦有了切身体会,故出仕后,他常存一颗报国忧民之心。 在中国近代史上,提起林则徐,自然会联想到他是抗击英国侵略者的民族英雄,可是你  相似文献   

15.
道光十八年十一月十五日(1838年12月31日)诏命湖广总督林则徐为钦差大臣,驰往广东查禁鸦片.林则徐于道光十九年正月二十五日(1839年3月10日)抵达广州,即开展了震撼中外的“广东禁烟”和“虎门销烟”运动,谱写了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对侵略光辉篇章的第一页.关于林则徐在这次禁烟运动中收缴、  相似文献   

16.
关于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日期,诸家史书通常都持“从四月二十二日(6月3日)至五月十五日(6月25日)”前后二十余天说,其中也包括一部分史书只言“从四月二十二日(6月3日)起”销烟,无结束日期。也有个别的如杨国桢的《林则徐传》持“整个销烟过程历时二十天(其中六月十五日端午节,暂停化烟)”说。《清史稿·林则徐传》持“四十余日始尽”说,肖一山的《清代通史》持“几月余而始毕”说,英人撷·义律·宾汉的《英军在华作战记》持“于六月四日(阳历)开始销毁说。先谈“虎门销烟”从“四月二十二日(6月3日)至五月十五日(6月25日)”前后二十余天说。持此说的,都是依据林则徐的《销化烟土已将及半情形折》和《虎门销化烟土一律完竣折》。在第一个奏折中,林则徐言“计自四月二十二日起截止五月初三日,已销过八千三百二十箱,又二千一百一十九袋……”。在第二个  相似文献   

17.
新华社澳门(2019年)12月19日电(2019年)19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崔世安陪同下,来到位于澳门黑沙环的政府综合服务中心和濠江中学附属英才学校,同澳门市民和师生亲切交流……随后(视察黑沙环政府综合服务中心结束后),习近平来到濠江中学附属英才学校。濠江中学创建于1932年,是澳门学生人数最多的基础教育学校,现由校本部即中学部、附属英才学校、小学部和幼稚园部四个校部组成,建校以来始终坚持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了大量优秀爱国爱澳人才。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远见卓识的思想家和反对侵略的爱国主义者林则徐,从他一生的为人行事,可以说是封建社会的一位好官。清道光二十年(一八四○年)庚子,鸦片战争之役,由于清廷的昏庸和对外屈膝投降,反侵略的两广总督林则徐被撤职;次年五月初十日,又被“革去四品卿衔,从重发往伊犁效力赎罪。”五月二十五日,林则徐奉到遣戍的命令,第二天就从江苏镇海启程北上赴戍。据来新夏《林则徐年谱》第三五九页引郭柏苍《竹间十日话》卷六云:“大车七辆,载书二十箧曰: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诵诗闻国政,讲易见天心。余皆公卿求书绫绢宣纸也。”可见林则徐西行,带有大量书籍和帛纸,随在不忘读书,也随在挥毫不停。道光二十二年(一八四二年)壬寅,七月初六日,林则徐从西安出发,在登程时,他写下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的诗句,表达了他的“浩荡襟怀”。七月二十九日,林则徐抵达兰州,在兰州小住八日,除了官场中的互相拜访、宴饮、游览名胜外,就是  相似文献   

19.
1839年(清道光十九年)3月10日,林则徐奉命抵达广州,开始查禁鸦片。半个月前,当他途经江西的时候,就向广东方面发下一个与烟毒有关的大约60名要犯的名单。但是,这份名单上却没有鸦片走私集团的最大头目——厂州总兵韩肇庆。韩肇庆原本是广州水师的一名副将。1837年,两厂总督邓廷桢设置巡艇,堵截烟犯,韩某却暗中与英国鸦片贩子商定:英贩每走私一万箱鸦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清代嘉庆、道光年间名臣邓廷桢的事迹.他始任两广总督,厉行禁烟,引起豪猾烟匪的仇怨,邓廷桢具实奏闻.道光帝谕旨:“该匪徒等因查拿严切,肆行诋毁,深谌忿恨.……断不可因群言淆惑、稍形懈驰,当勉益加勉,严拿…….”道光帝乃于道光十九年(1839)派林则徐前往,合同邓廷桢等严厉禁烟.林则徐、邓廷桢、关天培等共同监督虎门销烟.邓廷桢奉调闽浙总督后,在厦门等地给英国侵略者以严重打击.当英人欲索香港,琦善曾征询他的意见,邓延桢力言不可.道光帝为向英国示意主和,乃先后撤办林、邓.但林、邓的禁烟抗英事迹,将永载史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