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大家都知道伯乐善于“相马”,所谓“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是也。其实,在古代典籍的记载中,伯乐乃是天上星宿,其本职工作是“司马”或者“典马”。说白了,伯乐就是养马的天神。  相似文献   

2.
韩愈在《杂说》的《说马篇》中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先有伯乐,后有千里马,担心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如此怀才不遇,类似韩愈心境的在大中专毕业生分配中颇有市场。以“过犹不及”为特征的“中庸之道”羁绊着一些大中专毕业生的思想,把与世无争,“藏才隐智”作为君子之道,不  相似文献   

3.
选才四议     
常言道:“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确实,有了伯乐,不愁找不到千里马。这一来,找千里马又转化为找伯乐的问题。伯乐也是一种人才,是识别人才的人才。伯乐应该是什么样的人呢?我国古代有不少关于千里马的精采故事。这些故事精采之处在于,它们不是去渲染千里马如何“数百里瞬息而至”,而是侧重于讲伯乐和伯乐怎样找千里马,在选才问题上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冲浪大看台伯乐相马新解在蒸汽机发明之前,马是人类的主要交通工具。古希腊人用木马为武器攻克了特洛伊城,三国时期诸葛1亮发明“木牛流马”(三国时期一种交通运输工具),为部队运送粮草。现在,马的原始功用几乎消失,除了少部分城市的巡警配有马队外,马基本上是在游乐场所博得游客一骑或为人类提供马肉进补之用。但马的精神仍然得以在人类中发扬光大,“龙马精神”“一马平川”仍是人们所向往的。现在的“千里马”指各行各业的拔尖人才,发现和培养“千里马”的各级领导自然而然地也就有了“伯乐”的美誉。现代“伯乐”选拔人才比原来的“伯乐…  相似文献   

5.
人们常说:“是金子,终究会闪光的!”可韩愈却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干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于是,我们明白了千里马的难得,更知道了伯乐的可贵。“21世纪什么最重要?”“是人才!”“比人才更重要的呢?”“是发现人才的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老师就是发现人才,推销人才的人,他们更可贵!“我们以大浪淘沙的眼睛将合格的学生招收到我们的学校,通过几年的高等教育,不仅要让他们学有所成,更要让他们学有所用,真正地在社会上实现自己的价值。”怀着对大浪淘沙者的敬重和感恩,我采访了北京理工大学招生就业工作处的郝志强处长。  相似文献   

6.
说到伯乐,大家都能想起韩愈《马说》中的那句话:"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据说伯乐原名孙阳,是春秋中期郜国人,擅长相马,为秦国富国强兵立下了汗马功劳,得到秦穆公信赖,被封为"伯乐将军",后来其将毕生经验总结成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相马学著作——《伯乐相马经》。  相似文献   

7.
虽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我却不这样认为。我认为一匹马只要它能够尽力地展现自己的才华,那么即使没有伯乐,它也不会被埋没。反之,如果有伯乐,而千里马不把自己的才华展露出来,试问:伯乐能发现它是一匹千里马吗?所以我认为一个真正的人才是不甘被埋没的,一定会通过各种途径向人们展现自己的才华。“伯乐相马”虽然是一种选拔人才的方法,但“毛遂自荐”则是更加有利于展现才华的方式。毛遂凭着自己的胆识,向平原君自我推荐,为赵国出谋划策,促成楚赵两国联合抗秦。假使毛遂自甘懦弱,无胆自荐,那么赵楚能够结盟吗?毛遂又能为国家效力吗?…  相似文献   

8.
一直以来,伯乐与千里马之间的故事就被广为流传,而长久以来人们从中得到的经验之谈也不过是如韩愈《马说》中说的那样“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之类的话。照此看来,千里马非得遇上了伯乐才能“尽其材”吗?大量的事实经验告诉我们: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就如我们共同生活的这个大社会,虽然有许多优秀的人才,但是有许多人却不敢勇于尝试,去展现自己;甚至有一类人由于某种优越性,自认为高人一等,就如千里马一样“虽有千里之能”,却整日地等待着某一天伯乐来发现自己,但最后往往是坐失良机而空叹怀才不遇,有的甚至被埋没…  相似文献   

9.
缘于“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之说,常乐得伯乐终日昏昏然,直觉得身价陡增百倍。瞧他趾高气扬的样子,连相马的态度也非同于以往。一日,马场上聚集了许多来自四面八方的马,等着伯乐慧眼识珠。伯乐呢,高傲地在马场内瞧瞧这匹,望望那匹……最后,不仅对马们不屑一顾,还指手划脚地对马们进行了训诫:“如今,我要相的是像徐悲鸿画的那一匹昂首疾驰的奔马。都说‘千里马常有’,可惜你们这些马中,我还没发现千里马。马群中身材高大形态姣好的马,很可能是品性极差的劣马;色彩艳光泽好长得俊的马,很可能是经过化了妆的马;招人现眼装…  相似文献   

10.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在全国1000多所普通高校中,本科院校几乎占据着半壁江山。大家一般对一些名牌院校耳熟能详,但对很多本科院校还不熟悉,一些如千里马一样有实力的高校,有待于“伯乐学生”来慧眼相识。下面,我就挑选出如下8所院校,一一呈现给大家,以方便各位考生慧眼识“千里马”。  相似文献   

11.
韩愈《马说》开篇说到:“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两句话表明了是“伯乐”创造了“千里马”,千里马只是被动地站在原地,静候着伯乐的发现,也就是机遇的到来。如果说机遇是幸福的话,那千里马就是在生活中等候着幸福来临的人。总是让命运主宰着自己,从不去争取,只会在原地怨天尤人,这样的人才,只是一个迂腐的“聪明人”,终有一天会被时代所淘汰。因此千里马应该去主动创造机遇。机遇不是等出来的,而是创造出来的。懂得创造机遇的人,也一定懂得创造生活。有时候,显示自己的实力是必要的,这绝不是骄傲,而是自信的…  相似文献   

12.
伯乐常在     
韩愈的《马说》一文脍炙人口,流传了一千二百多年。文中说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由于伯乐难得,千里马常被埋没,只能“骈死于槽枥之间”。一千多年来,大家认为韩愈已经把“千里马”的问题说透了,也就是说,只要找到了伯乐,千里马就在眼前。然而,有一点至关重要的问题韩愈却没有告诉我们:千里马该如何主动寻找伯乐?  相似文献   

13.
儿提时代读唐代文学家韩愈的《马说》,觉得伯乐相马眼光独到,入木三分,让人佩服。近日再读此文,倍感伯乐相马技艺的高超和爱才、惜才的心情,令人油然而生敬意。因为伯乐有一双慧眼,所以千里马会被选拔出来,千里马日行千里的梦想才得以实现。"马遇伯乐而嘶",就表  相似文献   

14.
伯乐常在     
黄剑秋 《今日教育》2007,(2S):59-59
韩愈的《马说》一文脍炙人口.流传了一千二百多年.文中说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由于伯乐难得.千里马常被埋没.只能“骈死于糟枥之间”一千多年来.大家认为韩愈已经把“千里马”的问题说透了.也就是说.只要找到了伯乐.千里马就在眼前。然而.有一点至关重要的问题韩愈却没有告诉我们:千里马该如何主动寻找伯乐?  相似文献   

15.
有人说教师是伯乐,伯乐善于相马,教师也要善于认识每一位学生的个性。但是教师又不能只是伯乐,伯乐相马的目的是挑出千里马而淘汰其余的马,而教师必须对每一位学生负责,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16.
韩愈(768-824)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在广东也曾留下众多业绩。潮汕之韩江因他而命名。也曾被贬到当时“天下之穷处”阳山当县令。他在世时多有怀才不遇的境况。“马说”是他的一篇杂文,借千里马与伯乐来比喻与抨击当时掌权者不识人才、不尊重人才的病态。现录于后:“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养马者)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称也。”  相似文献   

17.
韩愈曾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作为自己怀才不遇,愤懑一生的写照,这也是情有可原的。因为当时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等级制度把阶级之间的界限划分得滴水不漏,使得不少“千里马”“骈死于糟枥之间”,甚为可惜,可叹!而今——一个生机勃勃、人才济济,充满激烈竞争的新时代里亦有一部分人自称为“怀才不遇的有志之士”,整日大侃特侃社会的种种弊端,说什么机遇少之又少,“伯乐”更是难得之至,使他们这些“人才”不得用武之地,直说得唾沫横飞,好像他们果真是可怜兮  相似文献   

18.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对于伯乐,找一匹千里马容易,但是,对于千里马,找一个伯乐似乎很难。不过,我们都应该清楚地知道,寻一个伯乐首先你得是一匹千里马。若想成为一匹千里马,应该不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让自己具有出众的才能,同时把握机遇、创造机遇,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得到伯乐的赏识。  相似文献   

19.
驯服     
我是一匹天生逍遥的马,平生以奔驰为乐,愉快地飞奔于天高地远的草原。我不愿有束缚,自由便是我的生命。当然,我既不是圣人,也不是傻瓜,与同类们一样,我幻想着有朝一日成为千里马,一展雄风,可古今都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唉!我虽有满腔报负,却因无人赏识而不能建功立业,实属悲哀!  相似文献   

20.
新伯乐传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话使伯乐名声鹊起,找他相马的人挥袂成云。伯乐忙不过来了,况且相马工作工资太低,伯乐心生一计,现在千里马多,而伯乐少,我何不开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