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英 《西藏教育》2009,(2):20-21
“留白”就是留出空白。教学中的“留白”,就是在教学过程中,留出“不讲”的时间,让学生有更多地“看、思、做”的机会。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有时只注意到“如何讲”,却没有很多的研究“如何不讲”,害怕课堂上出现空白,总试图用声音去填充课堂上的每一隙时空。美国教育学家哈·曼说:“那些不设法勾起学生求知欲望的教学,正如同锤打着一块冰冷的生铁。”  相似文献   

2.
吴红英 《考试周刊》2012,(61):34-34
教学交往中的沟通,常常要借助“对话”而实现。正如克林伯格所说:“教学本来就是形形色色的对话,具有对话的性格。”“对话”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志。教学中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以教材内容为“话题”或“谈资”共同去生成和创造“文本”去构造“意义”的过程。所以“对话式”是一种实用有效的教学形式。那么“对话式”教学有哪些表现形式呢?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对话式”教学至少存在四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3.
何谓“体验学习” ?……学生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 1千米有多长、1吨有多重 ,这是间接学习 ;而让学生走出课堂去估一估、走一走、看一看、称一称、算一算等实践体验 1千米、1吨 ,这便是体验学习 ,两种学习的效果 ,后者肯定优于前者。“体验学习”就是要让学生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去感受、去体验 ,去应用实践 ,从而发现知识 ,理解知识 ,掌握知识 ,解决问题。荷兰著名数学家弗赖登塔尔在提出“再创造”的教学原则外 ,还提出了“数学现实”的教学原则。即数学教学要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既然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 ,那么我们的数学教学就应联系生活、…  相似文献   

4.
自2000年以来,我们开展了“感悟———创新”教学法实验。两年来,这一科研课题得到不断改进、充实、提高,已经显示出了它的可行性、实效性、科学性及创造性。一、“感悟———创新”教学法的内涵“感悟”教学法,我国自古有之。古代的吟读诗词,背读“四书”、“五经”,用的就是“感悟”法。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体现的就是“感悟”。我们现时提倡的“感悟”法注入了时代的气息和现代的信息内容。我们不拘泥古代的光靠背读去感悟,我们主张在感悟中去探究、去总结、去创新。“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感悟———创新”教学法…  相似文献   

5.
一、提高教学有效性,必须抓住教学中的“关键问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取决于教师教学的有效性,要想“有效”就应该对那些“无效”、“低效”的教学加以改进。我们认为,导致教学“无效”或“低效”的问题就是教学中的“关键问题”:寻找、研究、改进“关键问题”的过程就是“加强教学有效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生活中有句话叫“好事多磨”,教坛中有句话叫“好课多磨”。磨课对于我们幼儿教师来说已经不再陌生。磨课,就是在其他教师的协助下,采取多种形式,对教学预案和试教进行认真研究、反复推敲、细致打磨,保证该课教学成为质量较高的精品课。磨课活动中,通常先由执教者试教,学校教师集体听课,然后大家围坐在一起,像医生会诊一样,从教师语言、教学设计、师幼互动行为、教学手段的选择与运用等方面各抒己见,献计献策,以打造出精品的教学活动。以下结合大班绘本阅读《母鸡萝丝去散步》这个教学活动谈谈我们的做法:  相似文献   

7.
教学成功是靠“水磨的功夫”,并无诀窍可言。说穿了.“诀窍”就是“掌握规律”,以情感为纽带。 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儿童”。我们常常会忘记孩子是有情之人,学生有情,教材亦有情。那“教材一学生,,之间情感的桥梁便是老师的情感。靠老师去传递、去强化.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人情、动情、移情、抒情。因此,情感的纽带就联结沟通在教材、学生、老师之间。  相似文献   

8.
贾丽莎 《新疆教育》2013,(5):160-160
俗话说:一只手伸出来,五个手指总有长短。在我们教学对象中也总有层次不同的学生。我们会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转化“后进生”,但经常会忽略中等生、先进生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在我们的教学中实施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分层教学”是非常有必的。去年开始,我校开展“导学案”的设计教学。在小学语文“导学案”教学实践中,我在分层教学方面进行了有效的尝试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有人戏称,我们的课堂教学遵循着“四部曲”:首先是“赶鸭子”,把学生都赶到教室里去;其次是“填鸭子”,给他们很多东西;填完以后,到期终就是“考鸭子”;最后学生都变成了“板鸭子”。反思一下:我们的课堂是不是这样?封闭的教学观念、封闭的教学时空、封闭的教学内容、封闭的教学形式、封闭的教学过程、封闭的教学评价……试想:在这样的课堂里,我们的学生怎能不千人一面、失去自我、流失个性?如此“封闭”的教学又怎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呢?  相似文献   

10.
“邂逅”,是指“偶然遇见”。因此,并不在我们预期设想之中,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意外事件”。而这些所谓的“意外事件”,可能是异想天开的古怪答案,嘀嘀咕咕的跑题讨论……当我们在课堂中发生众多我们难以预料的事情时,就是与“意外”发生了一场“邂逅”。可以说在课堂中“意外无处不在”,对于教师来说“挑战也无处不在”。新课程背景下当我们用发展与研究的眼光去看待所谓的“意外”时。会欣喜地发现,精彩等待着我们,因为,它是我们语文教学中动态生成的一种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11.
一、问题的提出 研究“智慧树”教学用具对小学生学习兴趣、动机的影响,既有理论价值,又有实践意义。从理论上看,通过“智慧树”教学用具对小学生学习动机、兴趣影响的研究,可以认清“智慧树”教学用具对小学生学习的影响,进一步启发我们去思考:“智慧树”教学用具是否对其他方面也有影响,从而促进教育教学评价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刘兵 《语文天地》2010,(6):60-61
语文课堂就是我们教师的“战场”,课堂教学就是让我们吹响冲锋号去“战斗”。语文课堂教学就整体而言,在朝着课改的方向不断推进,但是课堂教学的低效和无效的问题依然普遍存在。语文教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投入,最大限度的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呢?笔者的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3.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大部分中学将进行课改,如何进一步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全面优化课堂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效率,这是每所学校都急待去研究的问题.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学生学习的困难.我们认为“所需即所学”就是一种较好的教学设想.  相似文献   

14.
葛志军 《小学生》2010,(12):38-38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为数不少的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5.
针对小学生的特点,我们要树立小学作文教学的新理念,借用华中师范大学杨再隋教授的观点:那就是在“小”字上做文章.在“真”字上做研究。在“趣”字上下工夫。概括起来就是要了解童心、激发童趣、培育童情、宽容童言、呵护童真。千万不要用成人的思想去代替他们的思想.用成人的语言去代替他们的语言,“把天真烂漫的儿童教成老态龙钟的学究。”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维就是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再者,文本是由一个个传承中国文化的汉字,它不是“死板”,它承载着创作者的思想、观念、价值观,情感倾向等,都需要我们去解读,去品味,才能踏上语文教学的求真之旅。由此,笔者以为,不管语文教学理念如何翻新,教学手段如何变化,进行丰富、灵动、多元的文本解读,始终是我们一线语文教师必须要过的“铁门槛”。  相似文献   

17.
如何去实验与演示化学,我们基础教学往往是停留在对某些化学反应的说明,这在认识论上就是“一叶障目”。通过对实验类型的分类,可以找出一条研究教学的途径.可以很好地从能力上将教材中的知识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8.
还学生一片静的时空,就是让课堂有相机适度的“休止”与“空白”,“让课堂出现一种灵敏的寂静的气氛”。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室里静悄悄,学生集中思维,要珍惜这重要的时刻。”的确,张弛有度、动静相生正是我们应该遵循的教学辩证法。其实,学汉语最重要的就是默读,默读绝不只是不出声的读,而是用心去悟,去贴近、融合、揣摩、感悟文本。默读中的静谧恰恰是动态的生成过程。“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只有在这种静读中,学生的思维才能自由辐射,想像才能自由放飞,个性解读才能生成,我们所期待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才不是一句空…  相似文献   

19.
一、对“科学自主教学”概念的界定 科学自主教学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种学习使学生有能力以开放的、多元的、主动的思维去搜集信息并有权利为科学探索“丰富多彩的答案”,学生有为捍卫真理的“质疑权利”和“争议自由”。一句话,科学自主就是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相似文献   

20.
教学策略是保证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通常我们所说的“放”与“收”,指的就是教学策略问题。所谓“放”,说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学习中放开眼睛去看,放开手脚去做,放开头脑去想,放开嘴巴去说。所谓“收”,就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始终围绕目标开展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