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考试周刊》2020,(96):129-130
运用问题导向型模型建构的方法,通过设置一系列问题串,引导学生探究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和相关结构的变化,然后让学生自主建构有丝分裂模型,将抽象的过程形象化,有效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2.
介绍通过引导学生通过制作染色体行为变化的物理模型、建构数学模型、再由数学模型总结出概念模型(有丝分裂的特征),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有丝分裂过程中,各时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以及DNA数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结合有丝分裂教学案例阐述模型建构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通过细胞膜的结构教学案例说明利用模型建构发展科学思维的方法,结合生物膜模型制作说明在模型建构中可渗透结构与功能观、稳态与平衡观等生命观念,最终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4.
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主要有两种: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在有丝分裂的过程中,复制后的染色体经过着丝粒分裂,相同的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形成含有与母细胞一样染色体组成的子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复制后的同源染色体联会后相互分离,结果形成的生殖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为体细胞的一半.无论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DNA复制差错会导...  相似文献   

5.
科学思维是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有丝分裂"的教学中,抓住"有丝分裂"的本质特征,以实验图像为证据,引导学生运用推理、想象、批判性思维等方法揭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与DNA的变化规律,进而构建及完善染色体变化的物理模型,从而有效建构有丝分裂概念,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相似文献   

6.
1有丝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在有丝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复制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复制发生在体细胞滋长增大的时期,即有丝分裂的间期.设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DNA分子的含量为2c.复制的结果,每条染色体都变成了一个着丝粒连接的两条姐妹染色单  相似文献   

7.
《中学生物教学》2019,(8):42-43
在有丝分裂教学过程中,以染色体行为变化为线索,利用毛根铁丝、带孔小圆磁铁、软磁片、即时贴等自制教具,通过分析有丝分裂中一条染色体的变化,总结染色体先复制再均衡分离的特点,引导学生构建分裂期各阶段的染色体变化模型,并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形式进行归纳总结,有效突破难点知识。  相似文献   

8.
谢德娟 《考试周刊》2011,(51):188-189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以其微观、动态、连续带来认知困难而成为教学的难点。本文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尝试运用模型建构的方法进行探究式教学,在课堂上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有的放矢地加以解决,变文字的抽象、静止为模型的直观、动态,突出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地位,课堂学习气氛浓郁,学生当堂能深刻理解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的概念,掌握染色体的变化,与播放多媒体动画相比学生掌握知识更深刻牢固。  相似文献   

9.
对数学模型思想充分解读基础上进行模型建构,是遵循学生思维规律、遵循数学知识的发展规律的探索。以《鸡兔同笼》一课为例探索模型建构的基本途径,通过"这是真的吗?"——"这是真的。"——"确定真的!"——"这也是真的……"——"都是真的!!!"等环节,带领学生感受建模过程,感悟模型思想,学生乐在其中。  相似文献   

10.
陈刚 《物理教师》2024,(3):16-20
模型建构是个体运用模型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作为认知策略的模型法,不仅有其适用的条件,还有引导学习者建构模型过程中思考方向的具体步骤.课堂学习中的模型建构属于结构良好的问题,其运用模型法的步骤可以比较清晰梳理出,各环节子问题的解决所需要的逻辑方法亦可明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遵循模型法各环节策略的引导,帮助学生经历运用相应逻辑方法确定对象、确定必要因素、确定次要因素等过程,可以初步达成培养学习者模型建构能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将“倡导探究性学习”作为课程理念之一,力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勤于动手和动脑,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在一次关于“减数分裂”的教学中深刻体会到了探究式学习的妙处.浙江省的《生物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中将“比较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异同”定为这一节内容的发展要求,而学生对于细胞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过程难以掌握,导致“细胞分裂图的判断”成为这一内容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采用了教科书中第23页“模型建构”的方法,并在原有教科书内容的基础上做了改动.现将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整理如下,供同行参考、切磋.  相似文献   

12.
一、自制教具,把复杂数据化作最原始的"一",形象地化难为易. 细胞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数目和DNA分子数目的变化是教学的难点.进行教学时,我们首先对有丝分裂的间期特点精心安排,巧妙处理.我们自制教具用铝心线制作染色体模型:铝心代表DNA分子,外胶皮代表蛋白质,铝心线构成了染色体,两铝线中间用钮扣连结为着丝点.通过展示模型,师生一起认识染色体的成分、形态、结构后,进一步理解一条染色体复制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13.
模型建构能力是科学思维的重要维度,小学科学教学中常用的模型主要有实体模型、具象模型、规律表达模型和机制性解释模型。有别于将建模学习过程等同于复制、描述的“做模型”,思维型探究取向的模型建构要求学生将建模作为交流想法并对科学现象进行解释、预测的学习方式。通过对基于可视化模型、规律表达模型和机制推理模型的学习分析,提出了在三种主要建模课型中的思维型探究策略。  相似文献   

14.
吴波 《生物学教学》2013,38(4):42-43
利用构建模型的方法,把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变化用实物展现出来,从而达成让学生对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彻底理解的高效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5.
《中学生物教学》2016,(14):60-61
通过建构"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物理模型,以制作实物、图示等间接材料过程中所获得的具体经验为支柱,将分裂过程抽象化,深化教学内涵。  相似文献   

16.
图解是对有关生物学知识的形象化说明,在涉及细胞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识图题中往往要求确定某图属何种分裂的哪个时期,学生对这类试题往往是无从下手,胡乱猜填答案,结果造成错误。教学中,笔者采用编制细胞分裂图分期检索表的方式,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明确解答该类试题的方法步骤。 一、编制检索表的特征选取 细胞分裂的过程主要是指染色体的复制和染色体数目的有规律性的变化过程,以及与此相关的着丝点、纺锤丝、纺锤体的变化过程。例如,减数第一次分裂主要是经过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四分体的形成和同源染色体的分离,结果是染色体数目减半;在有丝分裂中,虽然细胞内存在成对的同源染色体,但无同源染色  相似文献   

17.
1有丝分裂后期染色单体的移动具随机性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中的染色体进行复制,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它们互称为姐妹染色单体。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在酶的作用下自动分开,两条染色单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分别移向细胞两极,两条染色单体分别移向哪一极具有随机性。  相似文献   

18.
许明 《教学月刊》2016,(Z1):57-60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突出50个重要概念。生物学概念的形成并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是学生在自己的头脑中建构与发展生物学认知的过程。对一些无法通过实验直接建构的概念,模型不失为一种"四两拨千斤"的方  相似文献   

19.
“细胞增殖”是高中生物教材中的一个重点知识,主要包括细胞周期概念、动植物的有丝分裂过程特征、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 N A的变化过程、无丝分裂的概念及特点,其中有丝分裂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对于细胞增殖(第二课时)中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是学生在学习了“细胞的  相似文献   

20.
细胞分裂是生活细胞的重要生理功能之一。细胞分裂的方式有三种: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对于绝大多数动植物来讲,主要是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两种。生物之所以能够在荣代和子代之间保持遗传性状的稳定性.主要是因为在细胞分裂过程中,保持了遗传物质的相对稳定性。而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是DNA染色体又是遗传物质DNA的主要载体,所以在细胞分裂过程中讨论比较多的是染色体和DNA的变化。以下就两种主要分裂方式谈谈DNA和染色体的变化规律。1有丝分裂生物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特征,就是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平均分配到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