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学生对我说:"郭老师,看得出来,你是真心喜欢我们的,你看我们的眼神就像‘葛朗台看金子’的眼神!"朱永新教授说:"我们之所以需要教育,是因为我们相信教育能够把人类带向美好,我们之所以用心去做教育,是因为我们相信每一个生命都是朝向美好的,生活在教育中,就是生活在美好中。"这些年,我一直在农村地区当老师、做教育,带着美好心灵,引领学生朝向美好心灵成长,给孩子播种了幸福,也成就了自己的幸福人生。  相似文献   

2.
正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培养人,首先要了解他的心灵,看到并感觉到他的个人世界。"没有心与心的沟通,就没有爱的琼浆玉液滋润学生的心田,学生心灵深处的种子就不会发芽,更不可能茁壮成长。许多事实告诉我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核心是一个"爱"字,情感因素运用得好,才能够让师生的心灵之花结出纯洁高尚的果实。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建立融洽、和谐、宽松的教育氛围,不仅可以加快  相似文献   

3.
爱默生说:"人的眼睛和舌头说的话一样多,不需要字典,就能从眼睛的语言中了解一切."的确,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通过眼睛可以透视人的心灵世界,了解和掌握人的心理需求和心理动机.那么,班主任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借助"目光效应"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呢?笔者结合教育教学实践谈谈体会.  相似文献   

4.
<正>梁漱溟一生研究人为什么活着这样一个深奥的人生哲学课题。最终,他得出结论:"人的一生要解决三个关系。首先是,人和物的关系;再次是,人和人的关系;最后是,人和内心的关系。"他研究这个课题,与他的父亲有关。1918年11月7日,父亲60岁生日前夕,问在北京大学当哲学讲师的儿子:"这个世界会好吗?"儿子回答说:"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能好就好啊!"父亲说罢离家,三天后,自沉  相似文献   

5.
浅议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领会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的基本关系是我们突出精英教育、畅通大众教育的根本。一、纵观国际教育体制演化和当前中国教育体制变革,我们认为,应该处理好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的关系把握好两者关系的实质,关乎到我们能否办出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从唯物辨证法的观点出发,立足于整体和局部相互依托的思想,我们认为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就这点而言,我们必须在整体中看到局部,在局部中把握整体。因此,当前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必须立足于大众教育,加强精英教育,使精英教育能够立足在大众教育的普及…  相似文献   

6.
1.抒情诗的写作;2.哲理诗的写作。诗和心灵存在着直接的对应关系。诗歌能够直接地、聚焦地体现作者的内心世界,具有强烈的情感性和深刻的启示性;诗歌又具有强烈的节奏感,能够巧妙地宣泄感情发生、延续、收结的流程。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学生诗歌写作能力时,牢牢把握外部客观世界和内部心灵世界的关系,牢牢把握内部心灵世界和表达中介的关系。1.缘物启情的能力。诗歌往往寄寓作者强烈的感情和深睿的哲理。感情和哲理,不能凭空产生,往往要依托外部世界的物象;而能够把物象和情思联系起来,就需要一颗敏感的心灵。我们常说诗人是多愁善感的,就是…  相似文献   

7.
张道明 《四川教育》2020,(13):48-48
“在匆忙的教育改革中,我们忘记了一个简单的事实:如果我们继续让称职的教师应当依赖的意义和心灵缺失,仅仅依靠增加拨款额、重组学校结构、重新编制课程,以及修改教科书,改革永远不能够成功。”初读这段文字,心里为之一震之余,不免觉得此话多么不合时宜。然而,细读帕克·帕尔默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心里充盈着兴奋与激动,感佩于作者对教师教育生活和心灵世界的深刻洞察。  相似文献   

8.
做个好教师,这个"好"只能是相对而言,因为这是没有止境的追求.做个好教师,是为自己树立一个人生事业的标杆,常用这标杆衡量自己:今年与去年比是否在不断超越自我.而决非以示自己比别人好.有一段话我很是欣赏:"教育的成功不在于你是否为学生点亮了一盏心灵之灯,教育的美丽也不在于写出了多少教育新论,而在于你因人而异的方法中,在于加一分则嫌过,减一分则不足的睿智中."……  相似文献   

9.
<正>好教育是有故事的,好教育更是诗意的。带着这个教育信念,本刊记者走进了广东省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以下简称中心小学)的大门。在一份份文字材料的品读中,在一次次漫步校园的流连中,在一个个教育故事的聆听中,记者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生命意蕴,遇见了久违的教育"乡音"。教育人生如诗如画,松湖烟雨果真美妙!在人类精神物化、教育物化已经达到触目惊心的程度的时代,人类的"乡愁"越来越显得迫切,不断地追问我们从哪里来,找寻我们生命与精神的出发点,渴望回归人之本来面目。在这样一个"离道"与"回归"相较相磨、相生相长的教育环  相似文献   

10.
<正>著名教育家斯普郎格曾说过:"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个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在教育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屡教不改"的学生,我认为这是我们没有找到好的教育契机和突破口,未曾"唤醒"学生的人格心灵。我们知道,在处理学生的错误时,教师常有两种不同的态度:对平时表现好的学生,在处理过程中常有宽容之意,而对于问题学生则是严厉有加,训斥不已,若是对正在转化的问题学生,更有  相似文献   

11.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注意是一道门,凡是外界进入心灵的东西,都要以过它。不打开注意这道门,外界的一切都不能进入心灵,人就不能认识世界。"真是一语中的,道出了"注意"的重要作用。兴趣是各种注意发生和保持的前提条件。多变的、新异的刺激容易引起学生的无意注  相似文献   

12.
教育是价值关涉活动。好的教育是人们在观念上对理想教育的体现,也是人们在教育实践上的目标追求。当前,由于各种原因人们在教育价值导向上存在分歧,因而在"什么是好的教育"上也存在偏差:有人认为,有先进教育理念的教育就是好的教育;有人认为,现代信息技术化教育就是好的教育;还有人认为,拥有"大楼"的教育就是好的教育。  相似文献   

13.
柏拉图曾说,人要合目的活着,其心灵就需要得到培育和教化。从这一句话中便引出了我们对"心灵教育"探讨,还引发了我们对什么是心灵、什么是心灵教育的思考。心灵教育关怀人的自我认知、德性、个性以及全面发展。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反思,引发了我们对心灵教育现状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4.
本科院校办高职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形成了多种办学模式.同济大学在办学实践中实施"依托母体,相对独立"的办学模式,其内涵是发挥本科院校的优势,形成相对独立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并取得了实际成效.实施"依托母体,相对独立"的办学模式,要正确处理好师资、管理、不同教育类别及与相关机构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5.
当我们发现大路也是交通拥堵时便需要寻求另外的一条芳草萋萋的小路。帕克·帕尔默在《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中提出,世界上没有优质教  相似文献   

16.
教育必须走进儿童的心灵世界。儿童纯美的心灵在尚未遭到破坏前的卓越表现,应是一切教育和教学的出发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教育实质是对人的培养和塑造,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鲜明个性、完善品格的人。由此可见,如果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发展,去建构新型的课堂,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会真正迈向一个崭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7.
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决策.高师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特殊层面,实施素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高师的素质教育是关系到我们的事业是否后继有人,我们的国家是否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大问题.为此,作为人才培养“工作母机”的高师教育,应以此为契机,深入开展教育思想的大讨论,实施素质教育,以完成自己的特殊使命.高师实施素质教育涉及到培养模式、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等方面的改革,还涉及到管理部门与实践者之间的种种关系,这些都需要以全新的思想观念去认识、去处理.总的来说,高师实施素质教育应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相似文献   

18.
杨玺 《教师》2013,(13):128-128
歌德曾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我非常有幸读到黄佑生老师著作的《培养真正的人》。本书通过典型的、现实的,关注社会、关注时事、关注孩子心灵的事例把最新颖的话题进行了梳理,让我产生心灵震撼的同时更多的是对教育的思考与启发。只要人好,世界就好;只要人对了,世界就对了,只要人对了,教育就对了。  相似文献   

19.
儿童是谁——重构我们的儿童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论我们意识到还是没意识到,无论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任何教育行动都受着教师的儿童哲学的干预。当前,儿童哲学的斗争还在持续,"乖孩子"的民间儿童哲学正受到史无前例的冲击。从对"儿童是什么"的发问方式转向对"儿童是谁"的追问,重构我们的儿童哲学是教育事业的召唤。儿童是他自己,他有自己的心灵世界;儿童属于童年,成年人读不懂他;儿童需要好教育,他需要在教育中实现自我。只有在儿童的世界、童年和教育活动中,我们才能完全搞懂"儿童是谁",才能重构一种崭新的儿童哲学。  相似文献   

20.
帕克·帕尔默在《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中,指出教师自身认同的重要性,从共同体的视角强调教师通过认知、教学、学习于教育共同体,来达到教师心灵的完整性。本文主要是基于教育中的单向教学实例对教师心灵、共同体进行理解与诠释,召唤一种具有生命力的教师心灵和希望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