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空城记》一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课文前面说的是马谡自告奋勇并以人头担保去守街亭,孔明虽然让他去了,但由于先主对他的评价是“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所以“犹豫不定”。马谡到街亭后.不听王平的劝告,占山为寨,王平只好自己领着一部分士兵另外扎寨,并派人把扎寨情况画成图本送给孔明。这不仅验证了先主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失街亭》一文,开头在部署兵力时,孔明的精明谨慎就充分地显露出来了。先说精明。首先当听探细人说:“今司马懿撤兵到长安,见了魏主,同张邰引兵出关,来拒我师也。”孔明的第一反映是大惊。很准确料定“今司马懿出关,必取街亭,断吾咽喉之路。”这是”一位天才军事家的精明之处。其次,当孔明问及“准敢引兵去守街亭?”而马谡说“某愿往”时,他就对街亭的重要地位一语道破:“街亭虽小,干系甚重。  相似文献   

3.
大丈夫马谡     
《失街亭》中马谡一意孤行,拒绝忠谏,失却要路,终失街亭。孰不知,他也是个铮铮好汉。街亭之战前夕,敌军势如破竹,而街亭既无险隘可凭,又无城堡可拒。要固守谈何容易!街亭失陷,蜀军必危。当孔明惊呼:“谁赶领兵去守街亭?”帐下勇将无人敢应,惟独马谡挺身而出,慨然一声:“某愿往!”马谡在大兵压境的紧急关头,不是明哲保身,而是挺身赴国难,并“乞斩全家立下军令状”,坚决请缨,这该是有何等的胆略何等的气概!可谓公而忘私,为国而亡家。街亭失去后,马谡临危不惧,奋勇当先。生为蜀汉将,死为蜀汉鬼。这时马谡没有屈膝投降,求个一官半职,也不是远遁…  相似文献   

4.
街亭之失,是谁之过?对于这个问题,历来众说纷纭。有责孔明用人不当,有责马谡好大喜功。但我认为,街亭之失,实在不能怪他们,根本原因在于当时的蜀国,除了孔明自己,再也无人能与司马懿抗衡,选择马谡守街亭,在孔明来说,是惟一有望成功的人选,实在是无奈之举。对于马谡性格中的弱点,孔明也有所觉,于是又派出颇有实战经验的王平前往协助。关于这一点,只要看孔明之后的蜀国战将也就清楚了。人们不是把“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与“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视为同义语吗?说到马谡,我以为想要建功立业是人之常情,谁不想出人头地?马谡要求守街亭,是…  相似文献   

5.
《三国演义》脍炙人口,众多人物形象丰满,个性鲜明。但如《失街亭》(高中语文第四册节选)中用简约文字,对马谡的“三请”“三笑”“三拒”“一哭”的极富个性的描写却不多得,细细品味,不得不佩服作者的高超技艺和良苦用心。作品一开始就写出蜀军面临极其严峻的战略形势,孟达被杀,孔明担心“深有谋略”的司马懿率兵出关,且料定“必取街亭,断吾咽喉之路”,于是决定派兵防守。当孔明问“谁敢引兵去守街亭”时,“言未毕”马谡便向孔明请求“某愿往”。一个“言未毕”便把马谡建功心切、迫不及待、不假思索、轻率浮躁的性格点出。孔明对马谡的轻…  相似文献   

6.
《失街亭》说的是: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曹魏,魏将司马懿率兵迎战;孔明遣马谡守街亭,由于马谡指挥不当,致使街亭失守,孔明挥泪斩了马谡。历来人们对马谡的评价是:狂妄自大,刚愎自用;而对孔明的评价则是:料敌如神,深谋远虑,执法如山云云。对此,我不敢苟同。以往,向孔明建议采用安抚人心的策略,平定南蛮孟获等叛乱而  相似文献   

7.
一字失街亭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失街亭》节选自《三国演义》。失街亭,谁之过?古往今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少人认为是马谡的自高自大而又不听人劝,导致痛失了街亭。而我认为完全是诸葛亮的一个字使街亭落入司马懿之手的。文本曰:孔明闻听孟达被杀,司马懿同张颌领兵出关,来拒蜀军,且料定“今司马懿出关,必取街亭,断吾咽喉之路。”可知街亭虽小,战略意义甚重。用孔明的话说就是:“倘街亭有失,吾大军皆休矣。”问题的严肃性可以想象了,发此千斤重担,在蜀国能担当得起的人是屈指可数的啊!究竟用谁?孔明发话了,“谁敢引兵去守街亭?”这不免让人一怔,…  相似文献   

8.
一、诸葛亮为什么派马谡去守街亭?诸葛亮一出祁山,蜀魏双方争夺的战略要地是街亭,谁占据了街亭,谁就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对这一点,诸葛亮的认识是非常清楚的———“街亭虽小,干系甚重。倘街亭有失,吾大军皆休矣”。可是,这样一个战略要地,诸葛亮为什么要派马谡去防守呢?刘备白帝城托孤时就曾告诫诸葛亮“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但是诸葛亮对马谡不但非常赏识,而且还加以重用,以至在街亭之战时,不顾众人之议,提拔马谡统大军守街亭。这一方面因为马谡确实有些智谋。据裴松之为《马谡传》作注引《襄阳记》记载,建兴三年,诸葛亮南征,问计于…  相似文献   

9.
师:刚才大家着重从人物的语言、人物的表情等方面分析了马谡失街亭的原因,得出了马谡狂妄自负失街亭、纸上谈兵失街亭的结论。这些结论当然都是有理有据的。不过,文中还有一个小细节,我想请大家注意一下文章开头一段“诸葛亮问:谁敢引兵去守街亭?马谡曰:某愿往”这一句话。如果让你朗读“谁敢引兵去守街亭”一句,应如何读?应突出哪个字?  相似文献   

10.
《三国演义》中描述诸葛亮归天的时候,曾提到受他严厉处分过的许多谋士将领,他们不但丝毫没有幸灾乐祸之感,反而人人痛惜不已,有的甚至于“大哭病死”,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答曰:“度孔明死后,人不能用之故也。”(见一百四回)可见诸葛亮执法是多么地赏罚分明,令人心悦诚服的了。 最能说明诸葛亮执法之严明的章节莫过于“孔明挥泪斩马谡”这一回了。在这一回里,马谡用兵无方,痛失街亭,葬送了灭魏大业,而且几使汉军覆没。马谡罪该斩首,自不必多言。但孔明在执法之时,作者极写其不忍之心。请看两人在帐子里,虽说一个是执法者,另一个是受刑者,但他们挥泪作别,千咛万嘱,一个泣曰:“丞相视某如子,某以氶相为父,某之死罪,实已难逃,……某虽死亦无恨无九泉!”一个挥泪曰:  相似文献   

11.
再现空城计     
胡璇 《初中生》2016,(14):6-7
话说那诸葛亮被刘备吹捧得心花怒放,经过几次出兵,确实也积累了些实战经验.这不,今日领军去“扁”曹操,一路杀来,运气颇佳,接连获胜,于是军心大振,气势逼人. 狂妄自大的孟达被斩后,诸葛亮对马谡说:“今日曹军要来断我咽喉之处,请你带兵去守街亭.街亭要是失守,我大军就完了,此战万万不可马虎.”马谡说:“嘿嘿,我曾是蜀国甲级守门员,一个小小的街亭还守不住吗?  相似文献   

12.
施俭 《语文知识》2003,(9):39-39
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失街亭》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孔明又思,高翔非张郃对手,必得一员大将,屯兵于街亭之右,方可防之。遂唤魏延引本部兵去街亭之后屯扎。”这句话先说需屯兵街亭之“右”,后说让魏延屯兵街亭之“后”,这“右”与“后”是否指街亭的同一个方  相似文献   

13.
殷建明 《文教资料》2006,(14):28-29
戏剧里苏小妹“三难”试新郎,唐伯虎“三笑”娶秋香,都为人所津津乐道;小说中有不少的“三”,也是家喻户晓:《西游记》中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水浒传》中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红楼梦》中刘姥姥“三进”贾府,《三国演义》中刘备“三顾”茅庐及其人物塑造上的“奸”“义”“智”“三绝”……仔细品读《失街亭》,其中的许多暗“三”也颇耐人寻味。一、街亭有危,马谡主动请命,提出了三点理由:一是精通军事理论:“某自幼熟读兵书,颇知兵法。岂一街亭不能守耶?”二是胆气过人:“休道司马懿、张郃,便是曹叡亲来,有何惧哉!”三是勇于负责…  相似文献   

14.
人们惯以成败论英雄。当马谡拒谏失街亭,被孔明挥泪斩掉后,一时众口一辞:“马谡骄傲自大”、“言过其实”、“刚愎自用”……似乎斩了活该。直到今天,马谡也难逃“骄兵必败”之类的口诛笔伐。其实,马谡也算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是条铁骨铮铮的硬汉,至少是个失败的英雄。且不说他自幼饱读兵书、谙熟兵法,也不说他在平定南方叛乱中曾献过“攻心为上”的妙计而为诸葛亮所倚重,单是他在街亭战役前后的所作所为,就值得后人好好地赞扬一番。街亭之战前夕,魏主曹睿坐镇长安,司马懿亲自统率魏军,又有名将张郃作先锋,可谓兵强马壮,来势汹汹,猛不可挡。…  相似文献   

15.
部编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中的《失街亭》,节选于《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九十六回,包括“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和“孔明挥泪斩马谡”三个部分。写的是魏、蜀两国以陇西的街亭为中心的一次大战役。这是诸葛亮“五伐中原,六出祁山”的第一次大战役。本来,初伐中原的战火一点燃,由于赵子龙力斩五将,诸葛  相似文献   

16.
《我和学生签合同》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三国时,马谡失守街亭,孔明拒绝说情,挥泪斩马谡。如果出于“义同兄弟”的考虑,孔明采取变通的手段,保全马谡的性命,其后果不堪设想。军中有军令,校中有校规。严明的军令是部队战斗力的保证,严明的校规是教育质量的保证。只要是明文规定的制度都应该得到执行。令人遗憾的是,当学生违反校规时,文中的老师却与学生签定了一份“秘密合同”,帮助学生隐瞒真相,教学生回  相似文献   

17.
时间:蜀后主建兴六年地点:汉中孔明营帐中剧中人物:蜀国丞相———孔明;蜀国参军———马谡;蜀国大将———赵云、王平、高翔、魏延;以及武士数名。布景:营帐正上方是孔明的桌椅,其上悬挂一横匾“执法如山”。其下左右两侧各四套桌椅,桌上置有简陋酒器。营帐门口有四名佩刀武士把守。开幕时,孔明手握羽扇独坐,马谡自缚跪于帐前。孔明:(脸色铁青)大胆马谡,你失守街亭,折兵数万,该当何罪?你狂妄自大,不听王平劝谏。你枉读兵书,脱离实际,违反军令,罪加一等,当以军法处置!来人啦……马谡:(跪着,头触地)愚臣罪该万死!孔明:(喘着粗气)来人啦!推出…  相似文献   

18.
有同学提出,《失街亭》中,罗贯中描写了马谡的三次“笑”、诸葛亮的三次“哭”,这样反复地描写哭笑神情,其作用究竟怎样理解? 哭或笑,是一种神情描写,是表现人物的重要手段。马谡的三笑,活脱脱地表现他“言过其实”的性格特点。第一笑,是在马谡察看街亭的地形之后。一向以“自幼熟读兵书,颇知兵法”自诩的马谡,非但不铭记诸葛亮的谆谆嘱咐,审时度势,敏锐地看到街亭的重要,反而嘲笑诸葛亮的多心。在这笑声中,形象地表现了马谡的目无统帅、麻痹轻  相似文献   

19.
一、马谡失守街亭的启示诸葛亮第一次出师北伐,派马谡率兵驻守街亭,以阻击魏军,并立下军令状,若街亭失守,马谡立当斩首。尽管马谡熟读兵书、颇知兵法,但他一到街亭,不在山下路口扎寨,却在山上屯兵,还说“孙子云‘置之死地而后生’。若魏军绝我汲水之道,蜀兵岂不死战,以一可当百也”。可结果被魏军围而攻之,失守街亭,诸葛亮只得挥泪斩马谡。点评: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当一切从实际出发,依据客观存在的现实情况决定正确的方针、方法,从而做到灵活机动、克敌制胜。从实际出发的反面就…  相似文献   

20.
孔明南征,马谡献策说:“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愿丞相但服其心足矣。”孔明纳其策,对孟获七擒七纵,孟获心服其德,终孔明之世,“南人不复反。”“攻心”战略思想,始见于《孙子兵法·谋攻篇》,孙子认为:“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下攻城。”“伐谋”、“伐交”都属于“攻心”的范畴,但明确提出这一战略的是孙膑,他说:“凡伐国之道,攻心为上,务先服其心。”(见《通典》)这一战略思想,尔后一直被著名的战略家所推崇,都置于战略的首位。《三国演义》描写的战争,也把“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