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兼具教育和旅游双重功能的研学旅行正逐渐成为旅游业的新业态,应该是文旅部门和教育部门深度合作、紧密合作与长期合作的典型形式.相较于教育视角,文旅视角下的研学旅行研究相对薄弱.在文献综述基础上,提出文旅部门参与研学旅行,有利于接待服务业的整体发展、满足研学旅行的刚性需求以及拓展景区和文博场馆的价值与功能.从文旅融合视角看,...  相似文献   

2.
研学课程开发使研学基地(营地)成为教育与文旅融合的桥梁和纽带.首先提出研学基地是开展研学旅行的载体,立德树人是研学基地课程开发的根本任务,文旅融合是研学基地课程开发的核心内容.实际调研发现,研学基地当前有3种课程开发模式,即基地自主开发模式、中小学老师自带课程+学生开发模式和研学培训机构介入开发模式.进一步提出构建国家...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文化教育领域的工作者不断尝试使用新的方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学便是其手段之一。该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究研学旅行和传统文化活态传承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方式。首先该文从研学旅行的发展和非遗文化的传承现状入手,由浅入深引出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其次以长乐区龙田董奉草堂中医药文化为例,详细阐述了研学对于非遗文化活态传承的意义和作用;最后引用一项调查,分析了当下福建地区非遗文化和研学的关系。综合该文的分析和调查可知,研学对弘扬传统文化而言有着积极作用,研学旅行是一种多元化的文化传承方式,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如针对性不够强等。  相似文献   

4.
贵州高职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理论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适应贵州旅游快速发展的具有贵州特色符合贵州省情的高职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是贵州旅游教育能否为旅游产业发展起到助推作用的关键,以贵州高职旅游教育应形成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就业、满足贵州旅游业的发展需要为宗旨,多形式、多途径、多层次实现实践与理论的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5.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黔南州”)位于我国贵州省中南部,紧靠省会贵阳,毗邻广西,既是贵州南大门,也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要道。黔南州辖地历史源远流长,自古以来便是少数民族先民的聚居地,随着各时期的商贸交通,各民族文化在黔南州交融繁盛,由此黔南州是世界自然遗产和我国生态保护的示范地区,为人类文明发展留下了许多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随着农业化和现代化的有机结合,黔南州构成了独具特色的黔南生态系统,作为生物多样性的典型地区,黔南州具有丰富的特色旅游资源。因此,该文以黔南州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设计元素,结合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发展模式,立足于黔南州丰富的旅游资源,合理开发以黔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文化元素的旅游项目App,进行特色文化旅游App的UI视觉设计,以期帮助黔南州宣传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6.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阆中经过累年的规划与建设,虽然在古城改造与旅游开发方面取得了相当的成效,但是也仍存在着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不力,对古城风貌特色维护不佳以及对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不够等问题。鉴于阆中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多元,应着力打造以"风水宝地·中国阆中"为主题,以民居文化、三国文化、科举文化为副题的旅游精品系统,积极争取申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7.
探索适应贵州旅游快速发展的具有贵州特色符合贵州省情的高职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是贵州旅游教育能否为旅游产业发展起到助推作用的关键,以贵州高职旅游教育应形成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就业、满足贵州旅游业的发展需要为宗旨,多形式、多途径、多层次实现实践与理论的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8.
肖瑜 《文化学刊》2010,(1):124-128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大连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丰富,在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大力开发利用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大连市旅游业发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大连市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与利用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文化内涵开发不够、宣传促销力度不够、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旅游者需要以及旅游产业的特点,提出大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七大模式。  相似文献   

9.
探索适应贵州旅游快速发展的具有贵州特色符合贵州省情的高职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是贵州旅游教育能否为旅游产业发展起到助推作用的关键,以贵州高职旅游教育应形成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就业、满足贵州旅游业的发展需要为宗旨,多形式、多途径、多层次实现实践与理论的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历经岁月形成的文化沉淀,展现在众人面前的独有的以非自然形态存在的文化形式,在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占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喀什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种类多样,如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纪念品相结合,对于喀什市旅游经济的提升和喀什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如何开发喀什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纪念品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承德避暑山庄是闻名于世的物质文化遗产,其享誉中外的美名和清凉宜人的独特环境,使得每年夏季都成为旅游高峰期。作为一个兼具文化、政治、园林价值的旅游胜地,如果旅游管理方面存在不足,势必浪费承德避暑山庄的资源,从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文化损失。  相似文献   

12.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方略探析——以辽宁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震铭 《文化学刊》2010,(1):129-134
文化旅游是辽宁省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辽宁省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内容。辽宁省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产业基础较好。辽宁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要依托文化产业园区,扩展文化旅游吸引物,增加文化旅游产业吸引力;张扬和创新主题化、个性化文艺演出,形成有影响力的演艺品牌,促进辽宁演艺旅游产业发展;保护性利用文化遗产,形成文化遗产旅游、文化遗产商品、纪念品产业;运用影视传媒形式,促进辽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建立辽宁文化旅游研究和服务志愿者队伍,增加辽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力。  相似文献   

13.
于波  赫亚红 《文化学刊》2016,(4):108-110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满族的祖先为后人们留下了非常丰富的文化资源。满族文化以其特有的发展轨迹、绚烂的历史文化遗产、杰出的历史文化贡献成为我国民俗文化旅游的重要资源。因此,作为满族"祖宗肇兴之所"的四平市,充分挖掘满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无论是对弘扬本地区地域特色文化还是发展本地区的旅游业,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明昊 《文化学刊》2014,(3):141-143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因此,人们逐渐开始关注精神文明,其中当然也包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到目前为止,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其实是可以实现和平共处,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而不是相互对立,互不相融的关系。各个地方应该积极推进旅游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双重政策保护。本文主要根据现在旅游发展的趋势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意见,阐述旅游资源的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北部湾拥有丰富的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地人有责任对其进行保护并加以开发,使其在现代化社会发展中依然发挥其应有的价值。近年来,北部湾的旅游产业发展持续火热,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资源开发获得一定的成效。然而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为了使得北部湾在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旅游产品开发更加健康、持续发展。该文对北部湾海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以及特点进行介绍,为深入分析北部湾相关旅游产品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打下基础,同时为探索更好的发展模式提供方向和准备。  相似文献   

16.
民族复兴、文化安全、国家软实力、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成为中国新时代的发展主题,每一主题皆与传统文化紧密相连,“让文化遗产活起来”为优秀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开发利用指明了方向,文旅融合应运而生。由此,各类文化遗产面临着旅游开发的新使命,如何获得成功并实现保护与利用的良性循环成为重要的时代课题。中外实践经验与研究成果揭示出,潜力分析、全方位规划、真实性开发、市场营销、可持续管理等是文化遗产旅游开发走向成功的重要元素,其间应对非重点但具有地方特色与地方意义的遗产资源实行清单制度,科学实施有边界的、层级性的、非唯一性的“真实性”开发与利用规划。  相似文献   

17.
文化遗产是一个地区历史和文化的见证,是对历史的记录,对现代人而言是具有重要价值的历史文化资源。历史文化名城商丘,在国家相关政策引导下,积极进行有机更新。通过调研的方法,依托文化资源与旅游业相融合发展的政策背景,结合商丘的文化遗产状况分析商丘古城文化旅游建设过程的自身优势以及在发展文化旅游时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文化旅游建设需要管理者积极转变思路,以游客需求为中心提供相关服务;进行部门合作,规范管理;政府给与产业政策倾斜,多产业融合的措施和建议,以期为商丘古城旅游建设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文化旅游产业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融合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文化旅游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融合投影、LED、VR、增强现实、混合现实等技术下的旅游产业凭借其全方位的浸入式体验,开启了文旅产业的里程碑式变革.平遥古城是具有悠久文明的世界文化遗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深度结合平遥当地源远流长的历史、...  相似文献   

19.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风景秀丽,独特且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吸引着中外游客,旅游业现已成为湘西自治州的支柱产业.在旅游市场日趋成熟和旅游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形势下,要实现湘西自治州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从"资源大州"向"产业大州"跨越,必须重视旅游人才的培养.导游人才培养中应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文素质教育以及校企合作等,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一线导游队伍.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旅游教育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下人们对旅游的快速需要,在未来旅游将会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在旅游中的所有旅游人,包括旅游从业人员、非旅游从业人员、游客等都需要培训旅游知识,其中包含旅游文明、环境保护等的知识,文章提出了基于大旅游教育的教育模式,借此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