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巧妙创设对话情境1.再现课文情境。让人宛如身临其境的感受课文,既提供了对话的素材,又能很好地引起学生对话的欲望。如,《丰碑》一文,虽然悲壮感人,但与学生实际较远,人物形象在学生心目中只是程序化的故事英雄。因此,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自由朗读,才能够缩短时空距离,将语言文字还原成语言形象,从而激起学生体验、对话的欲望。我们可以让学生  相似文献   

2.
我校开展了"关于童话故事类课文有效教学基本式的研究"的课题研究,本着课改的精神,重视自主探究,培养创新意识,注重人文关怀,倡导合作对话,凸显"双主"地位。经过实践,基本形成了如下童话故事类课文基本的教学模式。一、创设情境,走进童话凭借情境可以深化学生已有的感知,充分利用情绪加深内心体验,促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还能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丰富课文的内涵。教学中,运用多种形式创设情境,如教师语言描绘情境、图片展现情  相似文献   

3.
有些语文课文语言生动,对话个性,情节有趣,学生都很喜欢。据学校差异教学的研究,教师可以制定贴近学生的多样化学习活动的策略用于课文的教学。《小稻秧脱险记》一文的体裁是童话,以故事的形式,向学生传授了农业常识。故事内容生动形象,富于趣味性。一、观察表达活动,体现自主性充分利用图片等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情境,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发阅读文本的兴趣。让学生  相似文献   

4.
学生的作文水平是语文学习的综合表现,作文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老师在作文教学中可以结合课文、利用活动、引导学生关心身边的人与事,再设置一些特别的情境,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的感受就会很深刻,学生才会有事好写、有话好说.  相似文献   

5.
我校开展了"关于童话故事类课文有效教学基本式的研究"的课题研究,本着课改的精神,重视自主探究,培养创新意识,注重人文关怀,倡导合作对话,凸显"双主"地位.经过实践,基本形成了如下童话故事类课文基本的教学模式. 一、创设情境,走进童话 凭借情境可以深化学生已有的感知,充分利用情绪加深内心体验,促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还能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丰富课文的内涵.教学中,运用多种形式创设情境,如教师语言描绘情境、图片展现情境,学生表演体验情境等等,将学生带入意境之中.  相似文献   

6.
六年制小语五册第八单元的几篇课文都很有特色,文中有插图,语言文字优美,所描述的事物学生很感兴趣。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设计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去感受美、理解美、欣赏美,并进而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一、利用图片感受美《喜鹊》是本单元的讲读课文。教学时先让学生熟读课文,画出喜鹊的图画,并根据课文上色。  相似文献   

7.
一、多读多背每学一课,都应要求学生读准每一个单词,背诵每篇课文。当然,背诵应讲究方法和技巧。我在教学中让学生采用联想记忆法去背诵课文,颇有成效。背诵对话时,让学生在理解对话内容的基础上先把对话内容想像成一幅生动的画面,并且最好把自己也联想进去,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边联想画面边读对话内容。利用这种方法背课文,学生感觉很好,提高了说英语的积极性。二、课堂形式多样上英语课不能仅仅局限于“老师讲、学生听”的单一形式,而应抽出一定的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我在上课之前给学生充足的准备时间,让学生…  相似文献   

8.
唐雪贤 《成才之路》2014,(31):100-101
现如今,在职校语文的课堂教学上,情境教学法已经成为一种很常见的教学手段。作为教师来说,情境教学法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上课积极性,使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充满生气;而对于学生来说,情境教学能够将书本上的文字内容用一种"直观"的情境展现出来,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其中,更容易走进课文中的意境,更能够理解和掌握课文知识。所以说,情境教学法用于职校语文教学,有很大的好处。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深入研究情境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9.
创设情境是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种教学方法,它能够让语文课堂变得灵动,让学生的思维变得开阔,大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由衷地喜欢语文课。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现课文的精彩情境,积极地组织开展演讲比赛和小组语文活动,实现课文讲解与动态视频的相互交融,真正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科的独特之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0.
新教材配有彩图,课文全部套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会话时,教师尽量创造较为真实的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比如,初中英语第一册第14课练习4,要求学生分角色将对话表演出来。教师应要求学生熟练掌握  相似文献   

11.
情境教学是一种促使教学过程变成一种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能激发学生向知识领域不断探索的教育方法;情境教学就是教师根据教材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情景或氛围,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从而引导他们从整体上理解和运用语言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教学可适用于教字母、单词、词组、句型、对话、课文等。实物、图片、幻灯、录像、多媒体、表演等可以作为情境教学的手段。正如布鲁姆所说:“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当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背景下,"对话"已经成为教学的时尚用语。在作文教学中,作文评改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在作文评价中树立"对话"意识,采用更平等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会让作文教学更加精彩——"对话"让作文指导更富亲和力,"对话"让作文评价更富情感性,"对话"让作文教学更富有效性。在我们进行作文评价时,我们可以采用创设多种对话情境和妙用对话评语的策略,让作文指导在对话式的评价中充满互动交流、思想碰撞的灵性。  相似文献   

13.
情境教学是一种促使教学过程变成一种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能激发学生向知识领域不断探索的教育方法;情境教学就是教师根据教材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情景或氛围,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从而引导他们从整体上理解和运用语言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教学可适用于教字母、单词、词组、句型、对话、课文等。实物、图片、幻灯、录像、多媒体、表演等可以作为情境教学的手段。正如布鲁姆所说:“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当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一、直观情境的创设心理学家特瑞切尔通过大量的实验证明:人…  相似文献   

14.
一、在读中结合看图训练 一年级学生处在阅读的起始阶段,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等,让学生先看图,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说说图上画的什么,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然后图文对照读课文。如在教学《蘑菇该奖给谁》一课时,我先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看书中的插图,再说说插图中介绍了小黑兔和小白兔都和谁参加比赛?兔妈妈为什么把蘑菇奖给小白兔?  相似文献   

15.
一、链接"生活情境",让生活走进语文课堂教学1.模拟生活情境。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让课堂充盈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学生将有"回归自然"的感觉,会情不自禁、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如教学苏教版小语第二册《春笋》、《雨点》等课文时,教师可在课前组织学生画画、收集有关春天的  相似文献   

16.
目前,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一些诸如满堂灌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要解决这样的问题,要从单词教学情境化开始,运用情境化的英语对话和课文教学,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一、情境呈现有了真实感在小学英语课本中,A部分的对话内容或者课文的呈现形式大多比较呆板,需要教师费力地讲解具体的使用环境学生才能理解。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英语的心理特征,决定了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必须情境化。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的对话情境,则可立即让教学情境"立体"起来,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产生互动,相互交流信息,达到在新情境中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目的。这些效  相似文献   

18.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教学时,我致力于引导、组织学生与文本自由对话,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在精神与心灵的碰撞中,感悟课文传承的丰富的人文内涵。如《凡卡》一课的教学。片断一:师:课文为什么两次写到凡卡爷爷身边的狗?请大家读一读,想一想,从中读懂了什么。生:老师,课文还有一句也提到了狗。“我们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师:对,你把课文读得很仔细,我们也可以把这三句话连起来想一想。生:凡卡想起了爷爷身边的狗,可能是因为他羡慕狗,狗可以和爷爷形影不离,而…  相似文献   

19.
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对语文阅读教学重新进行了定位,即语文教学是师生互教互学,共同开发课程和丰富课程的富有个性化的对话过程。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成为“对话者”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渐进成长、逐步成熟的过程,必须依靠“对话型”语文教学的人文环境来熏陶和培植。■一、蓄积对话的“情绪场”语文课程专家认为:语文教学是教师通过与学生的对话激励促成学生与课文作者、与自己及他人进行对话。教师要创设对话情境,让学生自发地感知课文,在感知的过程中激活自身对话欲望,蓄积了…  相似文献   

20.
在课堂教学中,课文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课文插图作为课文的一部分,也应该被重视起来。教学课文时,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插图,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启学生思维的门阀,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等,让课文插图呈现最美的姿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