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书山乱叠     
“书似青山常乱叠,灯如红豆总相思”。这是近日在《中国书画报》上读到的已故书法家林散之的一幅行书对联。对散之先生的书法之妙我说不出个所以然,只是觉得好,特别触动我心者是这幅读书联语的意蕴,尤其是那句上联“书似青山常乱叠”,说到我等读书人、爱书人的心里了。读书人、爱书人,所多的就是书,所重的也是书。用“书山”形容,虽属夸张,却毫不为过。架上是书,案头是书,枕畔是书,床底、厕间、箱箱柜柜到处是书,一排排,一摞摞,一堆堆,真个是“书山乱叠”。唯营构如此的环境氛围,才好读书,才好恣情率意地读,无拘无束地读…  相似文献   

2.
与书私奔     
《课外阅读》2014,(8):34-35
<正>《鲤·与书私奔》,是鲤送给爱书人的一份礼物。历时四个月,《与书私奔》温情来袭。无论你是纸质书的拥护者,还是逆袭的电子文青;无论你喜欢菲茨杰拉德,还是波拉尼奥;无论你热衷图书馆,还是地铁站。只要你是爱书人。阅读或许就是一个安全出口。到书  相似文献   

3.
“图书漂流”,是一段文明、美丽、奇妙的旅程。它起源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欧洲,其过程是读书人将自己读完的书随意放在公共场所,如公园的长凳上,拾获这本书的人可取走阅读,读完后再将其放回公共场所,让下一位爱书人阅读,下一位爱书人读完后再将书放回公共场所,一直循环。这种方式不用借书证,不需付押金,也没有借阅期限。这种好书共享的...  相似文献   

4.
康熙年间,清廷重启明史馆,因史料缺乏,遂向民间广泛征书,且一改顺治年间修纂《明史》的诸般禁忌,强调所征之书虽有忌讳之语,也不治罪,这为藏书家广泛参修《明史》提供了契机。清初藏书家与《明史》修撰关联密切,从进献、借阅所藏史籍,到草拟、编纂《明史》稿,乃至审阅、考订《明史》稿本,藏书家以多种方式参与《明史》纂修,且成绩斐然。藏书家与官修《明史》的互动,反映了清初特殊历史背景下清廷编修《明史》过程中政治与学术、官方与私家史学之间的微妙关系。  相似文献   

5.
孙犁是一位人们熟知的作家,一提到他,人们便会想起他那种“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的“荷花淀”风格,想起文学史家称道的“荷花淀派”。在从战争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作家中,孙犁是一位读书很多的作家。 对于孙犁而言,读书不仅是一种生活的享受,更是一种生活的欲望,一种生命的活力。1956年,孙犁患重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仍不见好转。他平日喜爱的书,此时已无心过问。在北  相似文献   

6.
朋友     
我曾看到一篇妙文,说的是一个爱书人丢书的故事。碰巧我也是一个爱书人,便急迫地想知道这人是谁。通过现代通讯手段,我很快打听到了此人的住址,并在通了电话之后,立刻跑了几百里去见面。见面的第一时间,彼此就认了出来。我真是幸运,一篇小文章就让我结交到一位好朋友。其实,现代人彼此保持适当距离也是迫不得已,高度的信息化,已经使人没有什么私密可言。但  相似文献   

7.
北京鲁迅博物馆馆长孙郁曾经这样评价孙犁:“现代作家中,两位作家的语言最好,一位是鲁迅,另一位是孙犁。”当代作家蒋子龙称孙犁为“语言大师”。孙犁一生际遇坎坷,悲辛交集,大道低回,独步文坛。其作品和风格,论者以为自成流派,影响深远,谓之荷花淀派。晚年作品深沉峭拔,苍凉悲壮。特别是他的《亡人逸事》,如椎击雷鸣,撼人心魄,读来使人潸然泪下,感伤不已。  相似文献   

8.
私人藏书在我国历史悠久,绵延不断,世代相承.明代王世贞是位在历史上广有影响的学者型藏书家.通过分析王世贞嗜书、爱书、求书的藏书动因及活动,研究他在我国藏书史上留下辉煌一页的藏书成就.  相似文献   

9.
本馆所藏的元刻《乐府诗集》残本和《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本,不仅存世的同种书甚少,而且都曾被著名藏书家所收藏,因而具有特殊的收藏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0.
孙犁的一生不仅写作了包括书信、序跋、后记在内的多种副文本作品,还是《书衣文录》等新型副文本的发明者,副文本创作在其整体创作中是不可忽视的客观存在。随着孙犁研究的不断发展,对其副文本创作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作家孙犁先生逝世9周年之际,三联书店推出孙犁的女儿孙晓玲回忆文章结集《布衣:我的父亲孙犁》,并在北京举行孙犁逝世9周年纪念会暨《布衣:我的父亲孙犁》出版座谈会。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将自己称为得到过孙犁先生恩泽的文学后辈,来追忆孙犁先生,感慨老人一生淡泊名利、自寻寂寞,孤傲与谦逊并存,如同他的文章清新秀丽与冷峻睿智并存,她认为孙晓玲的这本回忆集让人们在小处看到了一位文学大家既隐忍又热烈,既清高独立又对家人朋友、  相似文献   

12.
闲话藏书     
给藏书下个定义是很难的,给藏书家下个定义更难。什么人才配称藏书家?拥有多少书才称得上是藏书,藏什么样的书才能称得起藏书家?  相似文献   

13.
孙犁的《铁木前传》作为十七年文学中一部特殊的作品,以大的时代背景为主题,在合作化叙述模式的背后隐藏着作者在特殊时期对人性的挖掘,小满儿这个复杂的人物形象更是寄托着作者对人的同情,使作品成为孙犁人道主义发展道路上的一块里程碑。  相似文献   

14.
闲话藏书     
给藏书下个定义是很难的,给藏书家下个定义更难。什么人才配称藏书家?拥有多少书才称得上是藏书,藏什么样的书才能称得起藏书家?我想这个问题见仁见智,各有各的标准,难求统一,也不必太认真。反正我不敢妄称自己是藏书家,也从来没有看不起仅有少量存书便自称是藏书...  相似文献   

15.
《山地回忆》发表于1949年12月,是孙犁的代表作之一。虽然时光已跨跃了半个多世纪,但每读此文,都有一种亲切感和愉悦感。孙犁是一位追求美、表现美的作家。在这个短篇里,孙犁先生独特的文学理想和审美追求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尤其是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语言风格和意境创造更是为人所称道,给读者以丰富的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16.
《山地回忆》发表于1949年12月,是孙犁的代表作之一。虽然时光已跨跃了半个多世纪,但每读此文,都有一种亲切感和愉悦感。孙犁是一位追求美、表现美的作家。在这个短篇里,孙犁先生独特的文学理想和审美追求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尤其是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语言风格和意境创造更是为人所称道,给读者以丰富的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17.
夏雪花 《成才之路》2012,(29):32-33
正图书漂流起源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欧洲,人们将自己读完的书,随意放在公共场所,如公园的长凳上。捡获这本书的人可取走阅读,读完后再将其放回公共场所,给下一位爱书人阅读。一位哲人说过":你若有一个苹果,给了朋友,你便没有了  相似文献   

18.
王伟玮 《文教资料》2009,(18):98-100
本文试图通过对孙犁作品<书衣文录>内容的梳理和分类,发掘其丰富的思想内涵,考察其文本独特的艺术价值.同时尝试从<书衣文录>管窥作家在经历过文革这一特殊历史时期之后心态的改变,并进一步借用"潜在写作"的概念对<书衣文录>进行再次定位和价值的重新判断.  相似文献   

19.
孙犁是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有一贯风格和广泛影响的作家,也是一位语言大师。他的小说如《荷花淀》、《光荣》、《山地回忆》、《铁木前传》等,一贯显示的深入浅出、含蓄蕴藉诗一样的风格与神韵,堪称独树一帜。茅盾把孙犁小说的风格概括为“用谈笑从容的态度来描摹风云变幻”,“好处在于  相似文献   

20.
隐性的饥饿     
据说,爱书人最不喜欢别人提起的问题是:买这么多书,你都读过吗?
  我也遇到过这样的质问,当时的回答是:许多时候买书,不是为了一定要读,而是为了想读的时候它就在那儿。另一位老师当场附议说,买许多书,即使不读,就是抚摩一会儿,感受一下内容之外的其他东西,也是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