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潘天寿先生是近现代杰出的大画家,是一位以"精神性"为依恃来从事艺术,从事"丰富而深刻灵魂生活"表达的艺术家。他以艺术本身作为救赎自我灵魂的"宗教",用尽一生孜孜不倦地探索追求,宣泄出内心的真实感情,以真善美的美好情感给别人的心灵以感动和慰藉。他要求他的学生们对艺术要有持久的热情,告诫学生艺术要着眼于创造。潘天寿的艺术思想和艺术精神对我们仍有着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潘天寿与我国现代艺术教育胡小平我国近代历史上杰出的画家、艺术教育家潘天寿先生,为我国民族绘画艺术宝库留下了丰富的杰作,还从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种角度,对艺术教育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并亲自撰写了许多论文和著作。潘天寿的艺术教育思想,既有精...  相似文献   

3.
陈军 《文教资料》2013,(5):72-73,78
潘天寿是中国现代著名国画大家,精于山水、花鸟,擅长指头画,对书法、金石、画史、诗词都有精深研究,其艺术思想、教学体系与艺术成就造诣独特,博大精深。文章从潘天寿的生活、思想入手,解析潘天寿的艺术,目的在于通过对潘天寿的艺术思想、创作实践、教学体系的一体化探寻,进一步明晰中国传统艺术特色,为当代艺术多元化发展的个性探寻指引方向,坚定信心,增强自主探究意识。  相似文献   

4.
丰子恺先生提出的"艺术心"教育思想为美术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本文主要从他的人生经历入手探索"艺术心"的发展脉络,结合美术教育现状深入思考如何将"艺术心"教育思想融入初中美术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5.
幼儿学习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兴趣性,且其兴趣具有易变的特点。那么怎样更有效地引导和支持幼儿的艺术兴趣?以陶行知先生"乡村教育""生活教育"思想为指导,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激发乡镇幼儿艺术学习兴趣进行了探讨,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著名画家、教育家吴玉田教授画集、诗草、文集丛书,现由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深得潘天寿、邓白诸大师厚爱的吴玉田先生,积六十年从艺实践和艺术教育经历,将图文并茂的艺术丛书付梓面世。这套丛书,是诗文书画珠联璧合的典范,是德艺双馨人格的昭示。  相似文献   

7.
"人们为了表达情感而产生了艺术,艺术为了表现美、追求美而存在和发展。"本文作者-我国资深音乐教育家周大风先生从艺术教育的内容及方法入手,用精辟的言语阐述了艺术教育的特点,为我们广大教师全面地理解艺术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也为我们教师更好地实施艺术教育给予了启迪。 --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丰子恺艺术教育思想是20世纪上半叶中西文化撞击交汇的历史产物,也是一个深怀艺术之心的艺术家对民族教育的独特思考并将时代特色与个体特质的创造性融会.其基本特质是:培植"艺术心"的艺术教育宗旨,先器识而后文艺的艺术教育原则,远功利的艺术教育条件,面向大众、反映现实的艺术教育方法.丰子恺艺术教育思想特质对于我们今天美育思想的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9.
陶行知先生重视艺术教育,提出了"艺术之环境""知情意统一""艺术的兴趣""艺术教育献身"等理论观点。在他的思想指导下我们开展幼儿园昆曲特色教育:创设昆曲特色环境;调动幼儿对昆曲活动的兴趣;开设昆曲园本课程;提升教师昆曲艺术素养。  相似文献   

10.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西方现代文明相结合的产物.它之所以能够对中国教育界、思想界产生深远的影响,是因为它蕴涵了现代教育思想的灵魂:教育的目的就在于造就具有"自由之意志、独立之人格"的民主社会的建设者;其艺术主张"以美育代宗教"更成为中国现代教育思想的闪光点.重温蔡元培先生的教育主张,对于我们切实地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整个民族的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民族美术创作的根在生活中,必须首先加深对现实生活的审美参照,以自己独特的情感流露,形成既是时代的又是民族的个性化的创作。民族美术教育应经常开展命题创作竞赛,上好社会实践课,走进自己的民族生活空间中汲取营养,追寻精神内涵的深入发展是当今民族美术创作的精髓所在。  相似文献   

12.
西方艺术在中国发展的近百年来,无论是中国的艺术教育还是艺术市场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中国当代艺术这路如何继续发展如何再续辉煌,成为美术界关注的焦点。通过对如何建设“中国当代艺术”的笔谈讨论进行探析,提出对美术文化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佛教美术是中华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美术专业的学生进行佛教美术的审美教育大有必要。比如以其健康向上的思想内容培养学生辩析是非的能力,借鉴佛教美术有益的创作技巧,对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塑造等。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弘扬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将祖国优秀的传统美术体系,贯穿于整个现代美术教学中,使之发展壮大.是责无旁贷的终身己任,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职责。  相似文献   

15.
张大干一生博采众长,融会贯通,植根中国艺术传统又不断创新,终成一代艺术大师。张大千在融汇历代名家之长外,善于吸纳姊妹艺术营养,而摄影艺术就是其绘画艺术的重要源泉之一。摄影中的光影、透视、构图、色彩和视角等元素对张大千绘画有深刻的影响,成为促使他晚年画风巨变,开创泼墨泼彩画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现代西方美术思潮对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0世纪以来,中西方艺术和哲学文化的不断融合,拉近了中西方高等美术教育的距离。中国美术教育在西学东渐的大历史背景下,不断地吸收现代西方美术思潮的积极因子,表现出了巨大的包容性,成为推动中国高等美术教育发展的原动力。但是,现代西方美术思潮与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使中国高等美术教育表现出暂时的困惑与迷茫。如何在信息全球化的大环境中保持中国高等美术教育先进性、前瞻性和所具有的基本特色,是每一位中国艺术家和艺术教育家所尤为关注的要点之一。  相似文献   

17.
钱穆从儒家的道德本体论来看待中国文学艺术的本质及其作用。他认为:文学、艺术属历史文化的第三层面,即精神层面。他提出了文学即人生,文学即心学的著名观点,强调中国文化诗学对于人生的重要性,同时指出中国文学的精神在于道德修养和情趣意境。在中国传统艺术中,他最推崇音乐艺术,他认为音乐较之其他艺术形式境界更高,最能表现人心。钱穆的文学艺术思想是他的人文主义精神的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8.
从表面上看,丰子恺“中国美术优胜论”的提出,只是基于世界范围内艺术发展的“表现主义”趋向(中国化)的客观事实。然而这种“客观性”基础乃是丰氏本人架构起来的。在他的艺术思想中,印象派以后西洋美术的演进趋势,一方面是科学主义的凸显,另一面同时也是作者主体意识不断强化的过程,即所谓朝着“表现的艺术”迈进的过程。这使他敏感地意识到了科学对艺术的入侵。正由于此,出于对艺术独立地位的维护,他刻意“遗忘”了印象派以后西洋美术的科学主义特性,而竭力张扬了它的“表现主义”倾向,并将这种“表现主义艺术”与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在理论的层面沟通起来。丰子恺“中国美术优胜论”的提出,实际上负有一种遏止科学实用精神、维护艺术独立地位的使命,并且和当时中国“立人”的时代主题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中国美术界,许多美术创作者受市场环境的影响,从而导致创作心灵的迷失。本文将从美术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以及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出发,深入探索美术创作中的潜意识内容、潜意识状态,以及美术创作中的潜动机,并且从美术创作的个性和风格流派等方面探究潜意识在创作中的作用和意义,以期美术创作中“心灵创作”的回归和美术创作的真正繁荣。  相似文献   

20.
现代教育要全面推进中学生的素质教育,最为首要的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美术教学过程正是认知转化为能力的最直接方式,它能给予学生更广阔的自由空间,和培养创造性观念的基础。然而现在的学生大多有表达美的愿望,没有表达美的方式和途径,这些都与审美素养水平紧密相关。审美的素养是美术创造力的源泉,也是艺术创新型人才创新能量的蓄积地,关系着美术专业人才的艺术生命,也关系着社会全民素养的水平。从高校美术生源现状,重新认识中学阶段美术素养教育的重要性有利于美术教育目标的统一与连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