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新型磁流变弹性体智能隔振系统进行了仿真分析和实验研究,研究了隔振系统的隔振力学特性和磁致动态力学特性,探讨影响其动态特性的主要因素及作用规律。搭建振动实验平台,测试磁流变智能隔振器的固有振动特性及磁致隔振力学特性;基于MTS实验平台,测试智能隔振器的幅值相关、频率相关及电流相关的磁致动态力学特性,并开展基于BP神经网络的动力学建模研究。结果表明:磁流变智能隔振系统的磁致移频范围可达20%,其隔振效果最高可达49.6%;在动态激励下,磁流变智能隔振系统表现出变刚度、变阻尼的动力学特性,建立的动力学数值模型可较好地描述其磁致力学特性。可为新型智能隔振系统实验测试、数据处理与分析、设计制造一体化技术等方面提供本科教学和大学生科研创新训练素材,较好地拓宽实践教学范围。  相似文献   

2.
对负荷扰动工况下结构复杂的非线性水轮机调速系统进行了仿真实验研究。在Simulink环境下搭建了系统仿真模块,实验内容主要是不同调速器参数及被控系统参数的调节。实验结果表明:参数选取决定了系统动态特性的优劣,合适的参数组合可使系统在一定程度上获得最优的动态性能。学生通过Simulink仿真实验,可以提高仿真实验能力,并进一步掌握水轮机调速系统的结构和动态性能。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谐波齿轮传动系统为研究对象,论述了实验模态分析法测定系统动态性能的数学原理,实验方法及信号分析与处理的特点,为对谐波齿轮传动动态特性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满足铁道信号综合实验课程的研究性实验教学需求,考虑列车运行条件下的静态特性与动态特性而设计了应答器上行链路信号实验系统。基于虚拟仪器软件技术设计了人机交互模块,以STM32处理器、AD9854芯片为核心设计了信号发生模块,将示波器作为显示测试模块对输出信号进行测试验证,输出信号动态特性实测值与理论值误差在5%以内,能够满足实验教学需要。应用表明,该实验系统便于学生在实验室静态环境下掌握列车运行条件下应答器上行链路信号的波形特性,使学生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获得提高,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基于声振理论与实验分析技术,系统研究了金属锯切过程的动态特性,提出快速方便地估算任一夹紧比下弹性圆板结构动态特性的算法。进而探索了减振降噪措施,取得明显降噪效果。  相似文献   

6.
针对履带车辆机动性实验教学要求,设计了测量履带板与可变形地面的动态加载附着力的实验系统。实验系统包含动态垂向加载系统、水平牵引系统和数据采集装置,利用电液伺服激振台的垂向加载特性设计了可实现高加载速率、重载荷的垂向加载系统,采用蜗轮丝杠升降机和减速机设计了可调速率的水平牵引系统。实验表明,该系统操作简单,实验工况真实有效,可以满足高频重载工况下履带板与可变形地面之间的附着力测量需求。  相似文献   

7.
CSY系列传感器实验系统集成了多种传感器的静态实验,动态实验内容相对较少,且大部分是幅频特性实验,缺少时域特性参数测试实验,针对该薄弱环节,设计了CSY系列传感器实验系统中典型一阶传感器热电偶和二阶传感器双平行梁的单位阶跃响应实验方案,包括单位阶跃信号的施加方法及传感器时域特性参数测试的实验内容。  相似文献   

8.
针对风电机组复杂、非线性的特点,建立了完整的风电机组变桨距模型,并运用Matlab/Simulink强大的功能对其进行仿真研究。根据风电机组的数学模型,在Simulink环境下搭建了系统仿真模块,并在给定风速下对不同PID参数的变桨距控制系统进行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参数的设置决定了系统性能的好坏,合适的参数选取能使系统获得较好的动态特性。利用Simulink进行仿真实验,能促进学生对风电机组控制系统的理解,提高学生的仿真能力,使学生掌握变桨距控制系统的结构和动态特性。  相似文献   

9.
该文发展了一种基于MATLAB和VB软件包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的动态特性仿真实验方法。主要介绍了动态仿真实验方法的建模、软件设计方法和人机界面构成。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仿真实验方法可以满足PEMFC动态特性参数仿真实验的要求,为PEMFC动态特性的实验教学与演示提供了一种有效而廉价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车身结构抗撞性教学主要以理论结合计算机仿真为主,缺少专门实验设备无法进行实物碰撞实验的问题,设计了车身结构动态冲击实验台并开发了样机。建立了"理论—仿真—实验"一体化的车身结构碰撞力学特性实验教学系统,并应用到了本科生开放创新实验项目中。教学效果表明,实验台能够准确测试车身结构的吸能量、碰撞力等特性,实验教学系统能够使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车身结构的碰撞力学特性,达到了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