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新就是对原有传统观念的怀疑,是对历来陈旧意识的革命.纵观几千年来国内外科学发展.可以说没有创新就没有社会的进步,没有创新就没有人类发展.江泽民总书记对此做了精辟的总结:“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国家兴旺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之林.”下面是笔者这几年来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尝试对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进行培养的一些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2.
解决社会均衡问题.就是解决国家民生根本问题:解决教育均衡问题.就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问题:解决学校均衡问题,就是解决又好又快发展的固本问题。均衡发展是党以人为本的晴雨表。教育均衡发展是政以民为本的分水岭.学校均衡发展是教以生为本的里程碑。没有学校教育的均衡.民生均衡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相似文献   

3.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创新教育反映了人类文明进步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其主要内容是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可是,就现实而言.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被应试教育所困扰.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能力与素质培养、实践训练、个性发展.更遑论创新精神的培养。毫无疑问.这种教育理念和体制培养出来的人才创新意识薄弱、实践能力不强.难以适应社会需要.  相似文献   

4.
实施创新教育,历史学科有其独特的学科优势。一方面,从历史学科教学内容来看.它所陈述的是人类社会从古到今的演进过程。这种演进过程的每一个阶梯都包含着不同质的、量的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因此,可以说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人类社会的一部创新史。另一方面.学习历史课.对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5.
余光炎 《考试周刊》2010,(14):89-89
人类思维的最高形式,就是创新思维能力。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也就没有社会的进步。创新对于民族、对于国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关键靠教育。学生是祖国和民族的未来,他们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教师在注重基础教学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使他们今后成长为祖国需要的创造型人才。  相似文献   

6.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创新,社会就无从发展,国家就毫无希望.创新的价值,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创新教育的实施日益受到世人的高度关注与重视,而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创新教育的实施的主要途径是学校教育,尤其是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7.
李元功 《宁夏教育》2008,(7):156-156
教育永远是一个追梦的过程,永远需要创新和变革。没有了创新,失去了变革,也就没有了理想,教育也就停滞不前。教育变革与发展中的追梦者,就是教师队伍中的优秀分子。从这个意义上说,优秀教师,都是天生不安分、爱做梦的教师。  相似文献   

8.
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带动了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巨大变化.从而引起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的变化。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充满激烈竞争的世纪.更需要的是创新型人才,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在这样的背景下.创新教育已成为近年教育发展的一个新方向,要培养创新人才.学校则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培养学生的创新,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要求学生的思维不受限制.  相似文献   

9.
张保军 《中国教师》2010,(Z1):316-317
<正>创新是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教育也是如此。社会的发展前进需要社会制度的创新。社会制度的创新革命,使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四个阶段,进而向共产主义社会迈进。社会由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发展,都是一次社会制度的创新,都要伴随着一次革命。社会制度的创新,带来了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当前,数学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总趋势就是发展思维。培养能力。要达到这一要求.教师的教学就必须从要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入手.把创新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11.
教育现代化是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和本质特征。实现教育现代化,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和制约因素就是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没有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就没有也不可能实现教育现代化,更不会积极推进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人类社会的发展依赖于人们的创新活动,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创新精神,也就不会有发展的希望。同样,创新是现代学校发展的动力,是学校生存的源泉,对学校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一、管理创新的内涵管理的创新是指管理的改革和创造,是新的构想、新的观念的产生到应用的整个过程,它包括观念的创新、制度的创新、实践的创新和业绩的创新。1.观念的创新。早在1998年,我国就在基础教育领域中率先提出将教育定位于服务的观点,并以此为指导构建现代学校管理模式。以制度为保障,率先提出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就是将学校的核心功能定位…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是现代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有其得天独厚的优越性,因为语言运用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爱因斯坦曾说:"要是没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有创造能力的个人,社会的向上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前,数学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总趋势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要达到这一要求。教师的教学就必须从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人手,把创新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这也决定了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相似文献   

15.
我们的社会正向现代社会发展.我们的教育要先行向现代化发展。如果我们的教育发展落后于社会发展的需求.教育培养的大批人才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教育就会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因素.就实现不了教育为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服务的两大功能。目前的教育改革及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正是教育不断向着现代化发展的举措,现代化教育需要以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以现代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实施。  相似文献   

16.
“优质教育呼唤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是教育的永恒话题。教育部部长周济说:“教育发展,教师是关键。没有高质量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就没有高质量的人才。”邓小平同志要求全社会要尊师重教.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他特别强调.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关键在于教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知识经济时代首先要求人们具有创新意识.树立全新的教育思想。要求每个教育工作者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摆在突出位置,在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有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出现,我们已有的认识和经验已无法适应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建立全新教育思想,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采用新举措.才会取得新成果。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从宏观的角度去认识世界,了解社会的真正需求,  相似文献   

18.
刘春梅 《考试周刊》2009,(48):64-64
江泽民同志说过.“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样,一个没有创新精神的语文教师,也难以立足于现代语文教育的讲坛。语文教师讲创新.就是要探索使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方法。“以人为本。发展个性”。是语文教学发展的方向。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要“努力形成教学个性”。  相似文献   

19.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创新教育反映了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本就实施创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些粗浅的探讨,并提出作的看法及具体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20.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的人才,是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是社会科技和生产力不断提高的源泉与动力,它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创新教育的实践,成为时代发展的要求,成为民族发展壮大的希望所在,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性.近年来广东高考对创新试题的考察越来越多,然而,高考创新题的得分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