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创新教育是以发掘人的创造潜能.弘扬人的主体意识.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时代呼唤着一批又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而学校是开展创新教育的主战场,课堂教学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在教学活动中采取科学的、艺术的、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塑造学生的创新品格.正是我们每个教师的神圣职责。  相似文献   

2.
试论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及如何培养创新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创新教育的概念。所谓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能力为主.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教育。人类具有探索未知世界和超越现存事物的潜能.即创新的潜能.这种潜在的能力要通过开发才能变成现实的能力。教育是开发这种创新潜能的重要途径。创新教育是以普通人都具有一定的创造潜能为基本理念.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其核心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3.
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视每个人一生的发展.越来越关注每个学生潜能的开发和个体创造潜能的发挥。第三次全教会明确指出:“素质教育的重点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常识(科学)教学中应从教学实际出发,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积极鼓励、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求异、求新。不断培养学生富有创新的意识.敢于创新的精神,勤于创新的思维和善于创新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引导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数学.是当前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实施创新教育,就是创设自由、和谐、开放、民主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注定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为每个学生提供创造发展的机会,让学生在合作、探索的情境中,获取基础知识和思维办法,  相似文献   

5.
当代社会高科技迅猛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提高全民族创新素质,已成为新世纪教育的重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教育的使命是让每个人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潜力。美术的本质在于创造,是训练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这就要求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要大胆创新,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富有创造性的训练。一、创造性教育的目的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创造像一条红线始终贯穿其中,它推动着社会发展和世界文明,而这其中创造能力的产生正是创造性思维的闪现。  相似文献   

6.
关于创新的思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关于创新 创新与创造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创造是一种产生前所未有的思想或事物的活动,常和发明发现相连。创新包括创造,但创新具有另一层意义上的特点: 1.创新是更高层次上的创造。打个比方说,劳动创造财富,这是广义的。体力劳动能创造财富,智力劳动的成果、科学知识的物化一技术的应用比体力劳动能创造更多的财富。如果在技术的应用中再加大高科技含量,其创造的财富恐怕是前者远远不能相比的,这就是创新。 2.创新是范围更广泛的创造活动。世界是可知的,但不可能在所有领域,每个人都能不断地有真  相似文献   

7.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人类社会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每个学生都拥有创新的潜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数学课堂更加优质和高效。  相似文献   

8.
梁倩瑜 《中国教师》2011,(Z1):11-12
<正>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根基,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绝佳时机和有利阶段。在小学数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引导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学习数学,是当前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实施创新教育,就是创设自由、和谐、开放、民主的学习氛围,为每个学生提供、创造发展的机会,让每个  相似文献   

9.
创新教育需要教师有创造性教育观、知识结构、个性特征、教学艺术和管理艺术。从教师自身能力素质的角度分类,教师创新教育能力包括以下要素。1创造力。人的创造活动是复杂多变的,每个学生创造发展水平又是千差万别的,要使每个学生的创新素质都得到良好发展,就要求教师有很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世界各国教育界共同关注的一个课题是一如何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而我国在教育大纲及课程设置上更将创新教育摆上了重要位置.全国关于创新素质教育的教科研活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那么,究竟什么是创造呢?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认为:创造就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活力,是一个民族文化中的精髓,而创新指的是为整个社会、整个人类文明带来变革的新质因素的产出,其中包括了对于自我具有提升生命质量的发现和开拓,也即“自我实现的创造性”。因此,作为促进人的发展的教育.更应关注个人生命质量的提升。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呢?斯坦伯格在其创造力的投资理论中,认为人的创造就象市场上的投资一样,是将人的有限精力和能力投入到新的、高质量的思想上面。因此,培养创新人才,应讲究用现有的知识、才能去做合理的投资。  相似文献   

11.
教育创新的本质是人的发展,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碰撞。每个学生都是鲜活而不可复制的生命个体,自由幸福的发展是他们的需要,创造一种让他们自由发展的教育是对生命的关爱和尊重。教育创新应着眼于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使学校成为孩子们幸福成长的乐园,使学生不仅能够通过现在的努力获得将来的幸福,还能够在现在的成长过程中充满幸福和快乐。  相似文献   

12.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可见.教师在课堂上要转变以往的“灌输式”教育方式,针对小学生的心理.选择适应他们学习的教育方式。这样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当学生有了兴趣才会充分发挥自己创新潜能。同时。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是时代赋予教师的重任,一个人创造才能的形成和发展。有赖于教育的作用与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开发人的创造潜能.把培养创新能力作为教学核心,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培养其自学能力。让课堂充满着跳跃的音符。创造的活力。为此。本文特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13.
人的发展是教学追求的终极目标与核心,致力于人的发展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实施创新教育,目的在开发每个人的创新潜能,培养其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教师应当积极地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数学课堂上,教师必须尊重、欣赏学生纷繁复杂、与众不同的想法,与学生共建对话、合作、探究的课堂氛围。教师只有与学生共舞,才能拓宽学习空间,激活学生的大脑,丰富学生的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一、激发学习兴趣,愉悦数学体验。  相似文献   

14.
潘彦清 《云南教育》2001,(22):34-35
创新意识包括好奇心、探索兴趣、创新欲望等,创新意识是创新活动的内在动力,它在人的创造活动中具有导向、激发和催化的作用。小学语文是一门包容性很强的学科,其教学具有特殊认识和情感体验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语文教学目标的重要功能。一、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创新意识形成的基础江泽民指出:“每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持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教育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有创新的欲望与潜能,但要…  相似文献   

15.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在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自由、和谐、开放、民主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为每个学生提供创造发展的机会,让学生在合作、探索的情境中,获取基础知识和思维方法,使他们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创新是小学生潜在具有的一种朦胧意识。叶圣陶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应树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使每个学生的创造力充分发挥出来,让课堂充满创新的活力,使学生能创造性地解决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17.
倪杰 《考试周刊》2011,(62):172-173
基础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主渠道.创新人才需要创新素质。作为基础学科的物理学,不仅要传授学生科学知识,掌握基本技能,而且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等创新素质。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强烈的创新意识仅仅是创新素质的起点.创造思维才是创新素质的“内核”。创造过程中思维在不断地进行着发散和辐合两种操作.对于创造性问题解决来讲两种思维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8.
李航航 《考试周刊》2010,(15):56-56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在小学语文特别是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要激发学生浓厚的创造兴趣和创造欲望,循循善诱,充分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以学生的发展为主,尊重学生的认识规律和独特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9.
创新教育是以人的创造欲为前提,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启迪和开发人的创新思维,完善人的创新人格为目的的教育。它不仅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正是为了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进行个性化学习,促进每个学生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能力和以创新能力为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促使学生不断发现新事物、揭示新规律.创造新方向和解决新问题。着重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