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肖二 《中国档案》2004,(9):51-51
光阴如梭,三毛依旧。一日,老三毛独自喃喃:“这电脑要是不出点问题,真有点不知干啥才好的味道。”糟克勃头也不抬:“挖坑埋坑,不就有事儿了?”老三毛一想,也对。真理总是朴素的。走,挖坑去。  相似文献   

2.
肖二 《中国档案》2004,(10):55-55
一日,糟克勃趴到老三毛耳上说:“我的机子一上网就打开一个糟糕网站,不停地往出飞它的页面,关都关不迭,现在都不敢开机了,老婆看见可不得了哇!”  相似文献   

3.
肖二 《中国档案》2004,(12):49-49
老三毛的电脑常常是“裸机”,问起来他却有好多好多说道:倒腾数据呀,排除故障呀,升级降温呀,都是他的理。糟克勃在这方面缺乏对话条件,他不懂,也不想懂,只是忘不了拿老三毛开涮:“老三毛要是学了医啊,那可不得了,老婆的五脏六腑、肠肠肚肚也不知道被置换多少回了。”听多了,老三毛只能摇摇光溜溜的脑袋以示抗议。  相似文献   

4.
肖二 《中国档案》2004,(8):51-51
有人说老三毛活得忘了自己岁数。他却说,是啊,若要活个年轻,最好是和年轻人抬杠,练体力也练心力。抬杠要有对手,糟克勃就是他的最佳搭档。  相似文献   

5.
老三毛学电脑的时代,电脑还不像今天这样普及,尚属高级奢侈品,当年那台286电脑,还是封闭在玻璃隔断里的。当第二台电脑进入打字室的时候,老三毛心痒痒了,自此成了打字室的常客。键盘故事腊月的街头,行人匆匆,人们在忙着置办年货。这是一个星期天。老三毛一手提一块冒着热气的豆腐,一手捏一把大葱,晃晃悠悠,走到打印社窗前,他被窗边打字姑娘吸引住了。看着姑娘灵巧的手指在键盘上跳动,站在窗外的他,竟然钉在那里不动了。一个妇人东张西望,一路走来,当看到老三毛的时候,怒不可遏地冲过来:“怎么?还没看够?热豆腐都成冻豆腐……”糟克勃正巧路…  相似文献   

6.
肖二 《中国档案》2004,(2):53-53
“老三毛”其人老三毛本名不表,但知姓吴,我进局里时,人却称其“老三”,或称其“老丘”,很少人称其“老吴”。后来知其本是一孤儿。既无兄妹,也无姐弟,为何称其老三?问过好些人,都不知晓,此案待考,按下不表。  相似文献   

7.
肖二 《中国档案》2004,(3):52-52
老三毛自从在局长面前因“先开外设”而马失前蹄之后,话也少了,人也瘦了,暗暗跟自个儿过不去,决心要学会电脑。可当初并没有电脑。但这并没有阻挡他的欲望。听行家说,学电脑要先学DOS(在windows之前,的确如此),老三毛便打起dos的主意了。  相似文献   

8.
肖二 《中国档案》2004,(6):51-51
六月骄阳红似火,老三毛比骄阳还火。局长刚批了买电脑,老三毛便冒着如火的骄阳,汗涔涔地把电脑抱回来了。  相似文献   

9.
上网记(3)     
肖二 《中国档案》2004,(4):50-50
老三毛学电脑的时代,电脑还不像今天这样普及,尚属高级奢侈品,当年那台286电脑,还是封闭在玻璃隔断里的。当第二台电脑进入打字室的时候,老三毛心痒痒了,自此成了打字室的常客。  相似文献   

10.
试把无声作有声──谈漫画“三毛故事”的编写王成玉张乐平先生画的三毛可是出了名,这部作品流传了近半个世纪,在书店架子上从来都是摆出来不久就卖完了。我也是它的一个读者,算起来,还是与三毛岁数不差上下的同龄人呢。我喜欢三毛,我同情他,这种爱之情,延伸了几十...  相似文献   

11.
《山西档案》1998,(1):41
三毛老了,戴上了花镜. 旧社会,三毛没有上学机会.解放后上了几天速成识字班.  相似文献   

12.
大脑袋、圆鼻头、头上总是翘着三根头发的三毛形象,被誉为是中国漫画的国宝。三毛永远不老,而被称为三毛之父的张乐平先生却已离开我们多年了。20世纪30年代初,年轻的张乐平就已是上海滩颇有名气的3位专职漫画家之一。从1935年张乐平笔下第一幅三毛漫画问世至今,三毛形象深入人心,影响力波及海外。人们喜欢三毛,因为这个小男孩正直善良,见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档案》2004,(7):54-54
上网以后,老三毛更忙了。甚至顾不上向他的朋友炫耀他的网上新发现。他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建邮箱。  相似文献   

14.
康·巴乌斯托夫斯基在其关于作家劳动的札记《金蔷薇》中,记叙了许多有趣而又颇具启示意义的故事。其中一篇是关于标点符号的: 老作家梭勃里给报社写了一篇显得杂乱无章的短篇小说。编辑部犯难了,既觉如此发出不妥,又不敢去请老作家修改。为难之际,一位名叫布拉果夫的老校对员自告奋勇,对稿子进行了处理。小说发表以后,梭勃里冲进编辑部,大声喝问:“谁动了我的小说?”布拉果夫沉着地  相似文献   

15.
系统出了问题老得重装,有没有省事一些的办法?老三毛说:有。这就是使用Ghost。 Ghost是一个DOS程序,许多人用来不便,这里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6.
第十一届中国图书奖揭晓,以我国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漫画人物三毛为形象的“三毛大世界”丛书(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喜获殊荣。消息传来,备感欣慰。抚卷之余,不由深深缅怀为塑造三毛这个漫画人物付出毕生心血的我国著名漫画家张乐平先生。三毛,这个大脑袋,圆鼻子,头上仅有三根毛的中国小男孩形象,是中国最具影响、最受欢迎的漫画人物。以三毛为主人公出版、拍摄的各种图书和影视作品,历经半个多世纪,影响了几代读者。最早的三毛形象究竟诞生于哪一年?据“三毛之父”张乐平生前所言,第一幅三毛漫画发表于1935年的春夏之际。目前能…  相似文献   

17.
报载:一个自称“新三毛”的人,以其“在几十个国家举办过演唱会并获奖”为名行骗于社会,也使不少新闻媒介受骗上当,纷纷为他扬名。 谎言腿短,假的成不了真的。“新三毛”行骗术揭穿后,所谓《新三毛流浪记》也因人告发而胎死腹中。但是,这一案情得出的教训却发人深思。其破绽百出的骗术为什么能畅通无阻,屡屡得手,个中缘由值得探究。 政治思想素质不高,缺少采编人员应有的政治责任感、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是记者上当受骗,甚至随波逐流的主要原因。“新三毛”自称去过数十个国家演出,但是他竟连一本出国护照都拿不出来。“新三毛”四处行骗,骗术相当拙劣,但仍有“热心”的记者“可怜他”;有的记者承认那些文章“除了性别是真的外,其他一切都是假的。”更有记者自己承认,早就看出“新三毛”不对劲,可就是懒得打个电话去核实。人们要问,记者的党性原则和政治责任感究竟到哪里去了?  相似文献   

18.
吊桥彼岸,是张学良的幽禁处;此岸,是三毛的“梦之屋”。在三毛眼中,清泉是世界上“最可爱,也是最哀伤”的一处风景。  相似文献   

19.
乐平兄大我十四岁,我大三毛十一岁,有案可查的一九三五年《独立漫画》上伟大的三毛出现的时候,乐平兄二十五岁,我呢?十三岁。我没见过这幅“开山祖”的三毛。 读三毛,是在《上海漫画》和《时代漫画》上。我的“美术事业”是从漫画开始的。 我们模仿着《上海漫画》和《时代漫画》的风格在壁报上画点讽刺当地流俗的  相似文献   

20.
一场关于“三毛”著作形象侵权纠纷,现在终于有了结果。1997年8目19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布终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上诉人江苏三毛集团不得在产品、企业形象上使用“三毛”漫画形象作品,赔偿被上诉人冯雏音及其子女10万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