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积极思维、主动学习,是生物教学成败的关键.让兴趣成为生物教学的催化剂,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为师矢志不渝的追求.一、设置悬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巧妙设置悬念,牵动学生思绪,促使学生情绪高涨,步入欲罢不能求知的振奋状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通过设置悬念的方式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生物教学工作中的一种创新.  相似文献   

2.
悬念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技巧。在化学教学中设置悬念 ,就是对一些正在研究、发展中的问题 ,教师不匆忙作出结论 ,而是创设一个悬而未决的教学环境 ,叫学生欲答不能 ,欲罢不忍 ,旨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 ,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探求、考虑、推断、发现”。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化学教学中设置悬念的方法和体会。一、化学教学中设置悬念的类型1.激发兴趣型悬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教学的成功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法是否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例如 ,讲授“常见的化肥”一节时 ,笔者用悬念导入新课。“一农家的碳酸氢铵化肥被…  相似文献   

3.
教学中,如何恰当地设置悬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置学生于非知不可的“愤”、“悱”境地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以下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一孔之见。 1 课始巧设悬念 “善始者事过半”。悬念设置于课的开始,能紧扣学生心扉,启迪他们认真细致地钻研问题,激励他们的探索欲望。一般而言,课始所设悬念应紧扣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 例1 在引入“函数单调性”前,让学生  相似文献   

4.
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接受和理解能力,有意识地设置一些悬念,尤如一剂“催化剂”和“调味剂”,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发主动参与的需求,产生主动探究的行为.悬念设置促进小学生数学学习,笔者的实践策略是:新课导入时设置悬念,引发兴趣,激发求知欲;教学重点、难点处设置悬念,促进理解,拓宽思维;课堂出现“冷场”时设置悬念,调节气氛,活跃课堂;教学结束时设置悬念,课尽意未尽,思不止.  相似文献   

5.
在习作指导中,教师适时为学生创设一些能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引起遐想的情境,让学生能从多方面、多角度地去思考,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具有一定的意义。 一、创设“说”的情境,让学生在“说”中想象 在习作指导时,教师可设置一些“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动脑想“悬念”,促使学生运用创造性想象去解决“悬念”,鼓励学生充分说出自己的想象,让学生在“说”中受到启发,在“说”  相似文献   

6.
李杰 《中学理科》2007,(3):54-54
《物理课程标准》中谈到物理课程的目标是要:“保持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达到这一目标的方法之一便是巧设悬念,引发质疑.悬念的设置,能让学生从心底产生一些疑问,生出诸多好奇,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趣味十足地积极去思考,去探索.特别是巧设悬念导入新课,教学效果会更佳.那么如何让学生紧跟着你的“悬念”走呢?  相似文献   

7.
在一些艺术作品中人们总爱利用悬念的设计去激发观众的兴趣,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同样可以利用悬念去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使得学生心中产生学习的内驱力,并主动积极地投入学习。教学中的悬念说白了就是能够诱发学生关注和期盼的那个“点”,学生关注了、期盼了、注意力自然就集中了。悬念的设计是一门学问,巧妙的设计可以课堂教学平中见奇,要想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捕捉好有利的时机,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等特点巧妙设置。悬念的设计要把握好一个度,如同让学生去摘苹果什么的,轻松摘得,没有劲;最终都没有摘得,有点扫兴;而学生跳一跳之后摘到了会非常来劲,所以悬念的设置就旨在让学生在“跳一跳”后获得果实。下面我将结合一些教学案例说说如何通过设计悬念让语文课堂教学扣人心弦?  相似文献   

8.
设置悬念是设疑的一种重要方式.悬念是引起人们对事物关注的情境,置身于这种情境,学生渴望获得“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答案.产生非知不可之感.课堂教学中若能巧妙设置悬念,则可“一石激起千重浪“,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点燃思维火花.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在不同的时间采用不同的方式设置悬念.……  相似文献   

9.
叶澜教授指出:“我们的数学教学存在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缺乏对学生生命价值的尊重。”以小学数学为例,笔者认为,只有让学生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才能使学生逐渐学会学习。一、诱发兴趣,激发动机,关注学生发展在教学中,只有积极诱发学生学习兴趣,才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发展。1.设置悬念,激发学习兴趣在新课导入时,教师设置悬念,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引发认知兴趣。如:在学习“圆的认识”时老师制作了这样一个课件:画面上有三只小动物,它们分别骑在正方形、椭圆、圆这三种形状的车轮的杂技…  相似文献   

10.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英语教学怎样才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呢?我常用的“法宝”有两个,一是巧设悬念,一是激发情趣。教师要善于从课文内容中引出一些故事情节来设置悬念,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NoisesInTheNight》一文时,我将故事梗概告诉学生...  相似文献   

11.
一、运用“悬念”设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适当将一些史实故事化,并在各个教学环节巧妙地运用设置“悬念”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导入新课时,要有“悬念”。俗话说:一堂好课首先要有一个好的开头。在这时设置悬念,就成为集中学生注意力的一个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是提高学生40分钟教  相似文献   

12.
依“纲”扣“本”是教学的原则。而目标教学则是由“纲”达“本”的桥梁,也是智力开发及思想教育的结构图。为此我在教学中对目标教学作了点探索。   一、激发情感,紧扣达标   一是设置悬念,导学达标。利用导语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促使学生达标。如教《桂林山水》时,我首先让学生看图学文,观察桂林山水的秀丽景色,看看它到底是否“甲天下” ?使学生带着“桂林山水是否天下第一”这一悬念来学习,创设了适宜的氛围,学生的思想立刻活跃起来。然后把学生划分为达标小组,通过图文导学,把学生带到山水交融的“舟行碧波上,…  相似文献   

13.
教学“悬念”是指导课堂教学中,创设具有科学性、新颖性,足以引起学生探索活动的各种疑问。教师千方百计设置悬念,它以疑问、矛盾、问题的形式作为思维的“启发剂”,鼓励学生放开思路,大胆探索,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一、导课时设置“悬念”在数学教学中,用“悬念”设计新课导入,使精彩的导入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如在教学“添项法分解因式”时,教师先提问学生:如何把多项式x4+x2+1因式分解,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未果,心理处于一种“心欲求而尚未得,口欲言而尚不能”的进取状态。此时教师先让学生分解因式x6-1,结果得…  相似文献   

14.
一、设置悬念,创设情境数学发展史告诉我们“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解决数学问题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动力。因此在教学中,要求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互相交流讨论,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例如,在学习“三  相似文献   

15.
教改前,在我们学生中间流传着两句顺口溜:“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学生的命根.”这是学生为“分”而学,老师为“考”而教的写照由于传统教育思想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只注重考查知识,造成许多老师在教学中牢牢把握大纲,不敢越雷池一步.他们以为,反正考试不出大纲的圈儿,什么能力培养,管它有什么用!如果学生  相似文献   

16.
一、设置悬念教学《真正的友谊》一课,有位老师就运用此法.导语是:“前几天,我们的兄弟班在开主题队会的时候,为了一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争论的结果是谁也不服谁,你们想知道他们为了什么而争论吗?”悬念一出,再把事先录制好的《什么是友谊》(争论录音片断)放给学生听.听完录音,顺利导入新课.此法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相似文献   

17.
要让学生主动思考、善于创新,必须让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让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才能使学生对数学课题会学、善学、乐学.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呢?本人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前提: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1.巧设悬念,激发兴趣.心理学家皮亚杰等人的研究表明,当输入感性的信息与人现有的知识结构之间具有中等程度的不符合时,人的兴趣最大,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设置悬念,提出启发性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相似形”一节中,我引用了一个典故.设置这个悬念,就使学生对学习相似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了他们求知的欲望,进而激荡起学生创造思维的波澜.  相似文献   

18.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之一,一堂课导入的成与败直接影响着整堂课的效果.我们要力争让数学课堂的导入异彩纷呈.一、利用教师自身的言行来导入在上课之初,教师利用自身的语言技巧,将课堂教学自然地进入到新的知识点的学习过程当中.1.悬念导入法“疑”是学习的起点,有“疑”才有问、有究,才有所得.当学生面临问题需要新知识来寻找答案时,他们会产生积极的学习活动.因此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以巧妙地设置悬念,有意使学生暂时处于困惑状态,让学生投入到积极的揭开“谜底”中来.如讲“统计初步”这节课时,引入时采用一个小故事:在很久很久…  相似文献   

19.
兴趣对诱发学习动机有重要作用。本文拟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进行探讨。1.引言激趣所谓引言,就是教师一堂课的“开场白”。如果教师通过“开场白”巧妙地提问或引出妙趣横生的话题,能集中学生的思想,使其充分进入角色。如在教学一个最简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时,可这样设计“开场白”:“平时都是老师考学生,今天让同学们考老师”。(学生一听考老师兴趣倍增),教师接着说:“同学们随便说一个最简分数,老师能马上告诉你这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当学生兴致勃勃说出一些最简分数,教师均迅速作出正确的答复,对此…  相似文献   

20.
<正>英语教学应该站在儿童立场上,在儿童学习英语过程中设置相应的障碍,让学生产生"悱恻"状态,借此引发学生排除障碍、解决问题的动力,实现英语高效课堂。一、设置悬念:儿童立场需学生追根溯源悬念一词源自心理学,是依据个体心理最敏感、最好奇之处,故意隐藏事物本质的根源,引发个体以自主的状态揣摩、探究结果的心理设置。在英语教学中设置悬念,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追根溯源。1.在真相透露前设置悬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