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老子的思想博大精深,其中蕴涵着丰富的"和谐"的生态美学思想。老子的和谐思想以道论为其理论基础,"道"是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道的基本特征就是和谐。老子的"和谐"的生态美学思想主要包括"道法自然"的自然和谐之美、"自然无为"的社会生态和谐之美、"万物齐一"与平等共生的和谐之美。和谐是老子美学追求的最终价值和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2.
老子关于美的论断是我国古代人们对美的最初探索。有人根据《老子》末章的“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一句认为老子是“美”的否定者。其实,老子并不反对美,他认为美的东西是无为的、自然的;美和恶是相反相成的,美有功利价值;他的美学思想开启了重自然、朴拙的美学传统,给我国后来的美学发展以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具体地论述了老子的音乐美学思想与音乐美学特征。音乐美的构成,音乐美的本质,音乐美的标准,音乐美的境界,从几个方面具体地全面地论述了老子的音乐美学思想与审美观。  相似文献   

4.
老子直接论述“美”的文字并不很多 ,表面上似乎还排斥美。但在其思想中 ,他已用其自然之道的形上学原理 ,深刻探讨了美的本质。老子的美学正是在对世俗的、传统的审美观进行批判的基础上形成的 ,其以自然真朴为美的美学思想以及“道法自然”这一认识和把握真正“美”的根本原则和方法 ,使得老子美学开创了道家美学以至整个中国美学注重法自然、尚素朴以及重质轻文、求真贵淡的优秀审美传统  相似文献   

5.
在有关老子美学思想的研究中,有的同志生硬地在老子谈到带“美”字的语句中探寻老子的审美观点。实际上,老子谈到带美字的片言只语并不重要,倒是那些从表面看来与美无关的哲学范畴,却涉及到中国古典美学的中心范畴。老子真正影响了中国美学体系的思想,正是那些并未谈到美字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6.
《道德经》美学是在以“道”为美这一思想核心之上建构起来的一个美学体系。本体层次上的道在经验现象界则表现为“无”,即无言之美,无声之美,无色之美。以主体空诸一切的“无”去认识对象道的“无”所达到的最高境界是“妙”,因而,老子的这一美学体系包含了道为美、无为美、妙为美这三重内涵。老子美学揭示了审美的本质并开辟了人本主义美学的先河,具有很强的思想意义。  相似文献   

7.
老子直接论述“美”的文字并不很多,表面上似乎还排斥美。但在其思想中,他只用其自然之道的形上学原理,深刻探讨了美的本质。老子的美学正是在对世俗的、传统的审美观进行批判的基础上形成的,其以自然真朴为美的美学思想以及“道法自然”这一认识和把握真正“美”的根本原则和方法,使得老子美学开创了道家美学以至整个中国美学注重法自然、尚素朴以及重质轻文、求真贵淡的优秀审美传统。  相似文献   

8.
冀志强 《天中学刊》2012,27(6):50-53
谈及老子美学,基本上会涉及《老子》通行本第二章的内容。人们大多认为本章中的"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这句话反映了老子美学中关于美丑区分的所谓辩证思想。这种理解事实上是经不起推敲的,它并不符合老子整体的哲学思想和特殊的哲学思维。《老子》第二章关于"美"的论述,实际上正是要否定我们日常的关于美丑的定性与区分的做法。在他那里,在形式上区分美丑是没有什么意义的,真正的"美"是大"道"之"美",这个"美"是"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这便是老子否定常人美丑区分的美学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9.
老子美学思想的核心是以“道”为美。老子认为真正的至高无上的美是道,大道至美。“道”派生天地万物,又超越声色名声,似有实无。整个老子美学就是由“以道为美”为核心辐射开来的网络系统。老子美学系统不是零散的,而是有内在联系的。以“无”为美,以“妙”为美都是以“道”为美的变相形态。道法自然,从道家的人性论出发,老子提出“圣人为腹不为目”及以“味”为美的独特美学观。以“道”为美体现在治国之道上就是“不争”的“圣人之治”;并提出了“致虚守静”的方法论,以达到复归本性的美好境界。  相似文献   

10.
徐玉玉 《文教资料》2011,(23):112-113
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的道家美学思想是先秦时期重要的美学派别.道家美学的全部思想是建立在关于“道”的理论基础之上的.其基本观点是以“自然”作为宇宙之本原.以“道法自然”作为人生之要义。老子的“道”论隐藏着中国古典美学的本体论。“道”成为“美”的本体论依据:庄子认为“美”根源于“道”的自然性.庄子之“美”集中地表现为其对自由逍遥之境的追求。  相似文献   

11.
李白世界观与老子哲学,李白文学观与老子美学,在许多方面是相通的。老子由天道自然进而推论人道和社会,提出了功成身退的政治观和无为而治的社会观。这一切,李白都有所继承和发扬,虽然不以哲人的面目出现。老子美学是由其哲学的最高范畴“道”引伸出来的,而“道”所具有的根本特性就是顺应自然的“无为而无不为”。根据这个特性,不难看出,老子美学本质上是指自然无为的原则支配着一切美和艺术现象。李白的文学观与老子美学心心相印,如大美,自然美,无言美,阴性美。  相似文献   

12.
老子“道生万物”的生态美学思想蕴合了诸多的生态审美原则。它融合了“美在关系”的美学观念,和谐美的观念以及“天人合一”的自然天成的美学精神。老庄在社会生态美学思想里,表达出对生态理想国的展望,其生态美学思想的自然取向是中华生态园中的一朵奇艳。我国当代生态美学观的提出正是对于道家生态智慧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黄淑敏 《文教资料》2011,(26):93-94
《老子》以其独具特色的体系构筑军事美学,它对军事活动中美的本质、美与丑的辩证关系、美感和形式美都有所涉及。本文从《老子》中观照老子对军事美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罗岚 《今日教育》2006,(6):47-48
中和之美作为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美学理论,它始终追求的对象是对于人来说的最为和谐状态与“最高价值。”反映的是一种深刻的、辩证的和谐关系。而这也是许多思想家渴望的美学境界。从孔子提出的“尽善尽美”——美与善的相互结合、和谐统一。到老子所说的“音声相和”——音与声的美丑相互对立与协和,再到《乐记》所提出的“天人合一”的美学思想,无不是“中和之美”思想精髓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道”是《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评说《老子》的音乐美学思想不能偏离这个核心。《老子》论道,涉及音乐的话虽然只有四旬,却体现了“道”是音乐的灵魂,音乐是“道”的音、声外现的思想。“大音希声”是《老子》音乐审美的至高境界;“音声相和”是《老子》音乐审美的标准;“五音令人耳聋”是《老子》的音乐批判的准则;“乐与饵,过客止”是《老子》的音乐审美追求。这四句话共同体现了“道为乐魂”的音乐美学思想。“道为乐魂”是《老子》音乐美学思想的实质。  相似文献   

16.
玄德是《道德经》的重要概念之一,体现了老子思想的精髓,闪烁着熠熠的美学光辉,对中国传统文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通过对玄德思想的深层阐析,剥落表层,从宇宙生命、本真存在、虚静内蕴、政治理想几个方面揭櫫其内质的深邃之美、超越之美、淡然之美、和谐之美等几个维度。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老子的美学思想做了简单论述,主要集中在对老子哲学体系中的美育思想的分析,对《老子》中一些独特的审美概念进行了阐释,并讨论了学习老子美学思想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孔子、荀子为代表的儒家,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以及爱国诗人屈原等大家,都通过自己的言论和作品,阐述了不同的音乐美学思想,使人们对"美"的认识和审美意识前所未有地深化.这些传统音乐美学思想对中国的音乐发展影响深远,是我们今天构建新的富于民族性的音乐美学思想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19.
空旷的原野题名万树因,有老子哲学为依据。老子讲,"'无',名天地之始".王弼讲,"以无为本".陆机的'课虚无以责有,叩寂寞而求音".将"无"变成美学概念。按这样的思想设计的园林就具有虚无美.空灵美。  相似文献   

20.
老子的音乐美学人格论、心态论、修养论、范畴论一齐构成了他音乐美学思想的基本内容。而其艺术修养的境界论更是与其道论紧密联系在一起。老子音乐美学思想对庄子、墨子的美学思想乃至现代审美观念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