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电生磁"和"磁生电"原理,能够制作出可实现发射和拦截的电磁炮装置。电磁炮涉及电磁感应、楞次定律等知识,教学适应性强,其发射板块和拦截板块均可作为教师讲解电磁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演示教具。  相似文献   

2.
"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一节中演示溶液的导电性实验,每次只能演示一种物质的导电性,当需要演示多种物质导电性时,教师的操作繁琐、时间较长,在短短的40分钟的课堂上很难满足教学要求。于是笔者在教学中设计制作了酸碱盐电解器教具,提供一种简化操作、缩短时间、具有可对比性的教具,在教学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正在进行"光的直线传播"一节的教学前,教师常会布置学生制作一款简易小孔成像演示器——在易拉罐的底端开一小口,在另一端开口处封上塑料薄膜(见图1)。该演示器的优点在于制作简单,便于开展学生的学习活动。但在使用过程中,笔者发现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为了使实验明显,该实验须在暗室中进行,虽然效果较好,但因使用了大量蜡烛,导图1简易小孔成像演示器  相似文献   

4.
笔者用量筒组装了"模拟打捞沉船演示器",可供初中物理巧用浮力实例"打捞海底沉船"一节作为演示实验用。为推广交流制作和使用经验,笔者就其制作和使用方法详述如下,仅供参考。一、演示器装置图演示器装置如图1所示。二、演示器的特点和用途1.特点。(1)充分利用了量筒体高、透明、有刻度等特点,便于演示"海底打捞沉船"课文实例。  相似文献   

5.
最近,笔者参加了一次小学信息技术教研活动,听课中注意到教师对学生课堂表现的几次评价,引起了笔者的思考。片断一:教师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学习制作"我的爱好"幻灯片,当学生初步完成一个任务时,教师选取了两幅典型作品进行演示。师:这幅作品做得好不好?生异口同声:好。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课标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下册的三个电磁演示实验——奥斯特实验(电生磁)、电磁感应实验(磁生电)、磁场对通电导体作用实验(磁对电),研究不同的三个物理现象,要得出的也是不同的三个结论;课本介绍的实验器材也不相同.但笔者发现若对其中“有作用”的那一部分导体进行如下制作,就能很好地提高三个演示实验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正>探究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是中学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由于该知识点比较抽象难懂,因此教师往往会辅之实验加以说明。然而在使用我校实验室配备的J2451型《左右手定则演示器》做该实验时,发现效果并不显著。若用它引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略显平淡了。为此,笔者动手自制了一台《左手定则实验器》弥补上述实验的不足。该实验器材制作简单、废物利用、材料易取、效果显著,通过实际教学应用,也取得了  相似文献   

8.
现行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机械能"第2节"机械能的转化"阐述了以下知识点:物体的动能、弹性势能、重力势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教材中介绍了一个"弹簧将小球弹起"的演示实验,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存在以下缺陷:一是操作困难,成功率低;二是小球被弹起的方向很难控制,小球"乱跑、乱蹦",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影响了演示效果。为了解决以上问题,笔者设计制作了机械能的转化演示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提出 "电磁铁磁性强弱特点实验"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电生磁部分的一个重要实验.教材为达到教学目的共分散做了2个演示实验,实验的设计很合理,效果也很明显,但笔者认为不足之处在于操作繁琐.  相似文献   

10.
<正>一、重视演示实验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离不开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由感性到理性的,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实验观察。演示实验由教师当堂操作,对现象进行观察或记录,经分析推理或数据处理得出对自然界某一方面规律性的认识。例如,在讲《电和磁的关系》时,只有做好实验,学生才能理解电生磁、磁生电、磁场对电流有作用等物理现象,如果没有这些演示实验,学生就难以理解电与磁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在初中物理第二册中,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是一教学重点,采用课本中的演示实验进行教学亦能完成教学任务,但现象不明显。为了增强实验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四十五分钟效率,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不断探索与实践,使用自制的电教仪器,巧设投影片,组合电教软件,把演示实验全过程展现在屏幕上,扩大学生视野,实现边演示边讲解,以可靠的实验事实得出实验结论。1 课前准备电教软件的设计与制作11 引入课题的实验设计引用前人在实验研究电和磁之间关系的实例,并按前人的实验方法重现当时情境。科拉顿由于“跑”而错失良机;安培由于“坐”而…  相似文献   

12.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六节生活用电常识中“两种类型的触电”的教学是该节的教学难点。表现在:没有实验演示器材,教师讲课时不能展示触电情景,学生也不能亲历实验去感受,且危险性大,不安全。因此,笔者设计了模拟人体触电演示器,效果较好。该演示器利用多只发光二极管追逐发光,模拟电流在人体内流动的效果来模拟电流在通过人体时的触电情景,形象、直观,深受学生喜欢。  相似文献   

13.
在教学人教版《物理》第二册第十五章第二节安培力时,若按照课本实验演示的要求,改变电流大小和改变通电导线长度时,学生不易观察到通电导线在安培力作用下发生位移变化的情况,且通电导线与悬挂它的软导线不稳定,发生位移时会晃动。为解决上述问题,笔者设计制作了安培力演示器。该演示器制作简单,取材容易,教学效果非常好。  相似文献   

14.
在讲授生物课程"尿的形成"一课时,若仅靠教师的讲解,学生较难理解尿的形成过程。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掌握课程知识,笔者自制了"尿的形成演示器"。该演示器经课堂使用后效果十分明显,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尿的形成过程。下面,笔者简要介绍该演示器  相似文献   

15.
在教学人教版<物理>第二册第十五章第二节安培力时,若按照课本实验演示的要求,改变电流大小和改变通电导线长度时,学生不易观察到通电导线在安培力作用下发生位移变化的情况,且通电导线与悬挂它的软导线不稳定,发生位移时会晃动.为解决上述问题,笔者设计制作了安培力演示器.该演示器制作简单,取材容易,教学效果非常好.  相似文献   

16.
PowerPoint已成为目前教师制作课件中使用最为普遍的软件工具,课堂演示教学中最常见的教学形式。然而,在深入中小学观摩调研的过程中,笔者了解到,教师利用PowerPoint制作的课件缺乏交互性、灵活性,从而导致利用课件实施教学的效  相似文献   

17.
尖端放电演示器是为尖端放电教学设计的一种演示尖端放电现象的实验仪器。做好尖端放电现象实验是进行导体上的电荷分布及避雷针原理教学的基础,同时也能使学生更易理解空气放电的原。其研制过程介绍如下。1高压发生部分1.1电路原理图如图1所示。1.2制作关键T2使用的是彩电输出变压器,在其磁芯上绕制线圈作为初级线圈,不用原来的初级线圈,  相似文献   

18.
李卫东 《历史教学问题》2005,(1):101-101,94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特别是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步伐的迅猛推进 ,中学历史教学手段也越来越现代化 ,多媒体技术正普遍应用于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但是 ,在这一过程中 ,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笔者观摩了一些历史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结合自己制作课件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9.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经常会根据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方法等,亲自动手设计制作课件。在实际操作中,笔者发现滚动条的应用比较广泛,特别是那些随机性较强的部分,应用滚动条特别方便。  相似文献   

20.
<正> 初中生物第一册中的“开花和传粉”一节是教学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在课堂上仅运用挂图或模型讲解,缺乏动感,不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对知识的掌握有一定的困难。根据这一情况,我设计制作了“植物双受精演示器”。它能演示植物双受精的过程和花的结构,解决了教学中的疑难问题,深受师生的好评,下面就该演示器予以介绍。1 演示器结构(图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