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1 毫秒
1.
朝鲜半岛以三八线为界南北分治是朝鲜战争的祸根。美国出兵干涉又导致战争升级 ,酿成局部地区的国际战争。苏联从其自身利益考虑 ,没有直接出兵参战。在朝鲜战争中 ,斯大林的态度先热后冷 ,最终未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停战谈判问题上 ,斯大林积极斡旋 ,推动了朝鲜半岛的和平进程  相似文献   

2.
域外汉文武籍研究是清晰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传播路径和武术交流史的重要参考。为呈现朝鲜汉文武籍编撰的历史脉络及其与中国武术古籍之间的关联,经由古朝鲜史料的文献学分析和历史考证可知:朝鲜汉文武籍编撰与中国武术古籍的东传息息相关。万历援朝战争时期,朝鲜效仿浙兵操练规制抵御倭寇,以十四卷本《纪效新书》为蓝本,在删繁化简基础上编撰首部汉文武籍《武艺诸谱》。万历援朝战争结束后,朝鲜为实现防倭御胡的战略部署,利用十八卷本《纪效新书》和《练兵纪实》《万宝全书》的东传契机,撰成《武艺诸谱翻译续集》。此后,《武备志》《少林棍法禅宗》等中国武术古籍相继东传,在英正时期推行“文武并兴”政策的历史背景下,庄献世子撰成了包含武艺十八技的《武艺新谱》。正祖则阐扬庄献世子遗志,在《武艺新谱》基础上增加马上武艺等六技,编撰了集中、日、朝三国武艺之大成的《武艺图谱通志》。朝鲜汉文武籍编撰经历了从引入到模仿,由模仿至创新,因创新而独特的发展历程,而这一历程可以从中国武术古籍东传的历史坐标中得以洞见。中国武术古籍与朝鲜汉文武籍关系的明晰,可以明确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在东亚地区的源头地位,为中国武术传播史、中朝武艺交流史、东洋武艺史等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全面对抗的一种现象和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这种对抗除了直接的军事对峙之外,涉及政治、军事、经济和意识形态等等一切领域,是一种埋藏着战争危机的和平状态,也是一种以和平形态表现的战争.冷战结束,国际关系进入一个新时代,对美苏两国、两大阵营和整个世界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朝鲜战争的爆发及中国的出兵介入对整个二战后的世界格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在东方的崛起。从对大国和大国地位的理论分析出发,可以认为,中国的政治大国、军事大国地位是在朝鲜半岛的军事斗争中确立起来的,对于中国而言,1950年进行抗美援朝战争,是开始被世界视为大国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5.
朝鲜战争爆发后,作为美国在亚洲的"反共堡垒"和盟友,美国对韩国加大了经济、军事援助,竭力影响韩国的政治和经济,对韩国战后的经济、军事和政治发展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古代朝鲜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都受华夏文化的影响。汉武帝为抗击匈奴,始着意经略朝鲜,初设苍海郡,继则以武力征服,设真番、临屯、乐浪、玄菟四郡,此乃建立大一统汉帝国之必然举措。战争虽给人民带来痛苦,然客观上促进了中朝经济文化的联系。作为中日文化交流的桥梁,朝鲜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军人的体能状况如何适应高技术战争,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对军人体能有什么新的要求,进行初步探讨。将体能训练放在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位置,并提出一些方法和手段,以增强我军在未来高技术战争中的综合作战能力。  相似文献   

8.
1995年11月总参谋部颁发了新一代军事训练大纲和考核评定标准。大纲对体育训练工作作出了新的规定。本文旨在介绍新军事大纲的主要精神,重点研究贯彻军事训练大纲的体育训练如何加强法规观念;体训要适应未来战争对体能训练的要求;体育训练深化改革;狠抓军校体育训练质量等问题。力图使体育训练更好的贴近部队、院校训练实际,为打赢一场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作好体能准备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9.
冷战时期英美“特殊关系”在反苏、反共、反社会主义大旗下得到加强,尤其在欧洲发动冷战、复兴西欧、建立美欧军事同盟及使西欧走向联合的过程中,双方是坚定的盟友和合作者,然而帝国主义国家间不可避免的矛盾,又使得双方在一些政策上时有龃龉,在亚洲对华政策、朝鲜战争和印支战争问题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与体育政治功能转变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全球化背景下,体育迅速发展,成为若干领域全球化的先驱.体育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领域之间的关系发生深刻变化.全球化作用下,体育对政治及国际关系的作用方式和途径出现重要变化,体育的政治功能突破直接作用于政治和国际关系的传统模式,通过已经与之发生深刻关系变化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保等领域, 对政治及国际关系施加重大影响,成为体育对国际关系产生影响、实现政治功能的新途径和新特点.  相似文献   

11.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国际关系错综复杂,各种势力竞相角逐。战争期间苏美两国以"游离"于战争的姿态俯瞰战势的进程。随着"巴巴罗莎"计划和"珍珠港事件"的发生,苏美两国真正的被卷入了二战的漩涡。无论苏德战争还是太平洋战争,在爆发前都以谈判——柏林会谈、美日谈判作为"急行军"中的"一曲乐章"。但是谈判的真正意图决定了德日法西斯两国对战争蓄谋已久,谈判以破裂告终,双方在战争中兵戎相见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12.
“秦晋之好”为人所熟知的中国历史典故,但“秦晋之好”却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它反映了先秦到春秋时期秦晋两国之间国家关系的实质,那就是“秦晋之好”并非全是和平友好,也充满了血腥的战争和屠杀。这也揭示了古今中外国际关系的本质内涵,即国家与国家之间,没有永久的敌人,也没有永久的朋友,只有国家利益才是永久的。  相似文献   

13.
发生在 195 0年 10月至 195 3年 7月的抗美援朝战争 ,是新中国成立后 ,中国人民进行的第一次反侵略战争。这场战争的胜利 ,极大地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论述 ,重点有以下4个方面 :第一 ,抗美援朝战争表明了中国政府在国际政治中说话是算数的 ;第二 ,抗美援朝战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奠定了基础 ;第三 ,抗美援朝战争使中国在国际上树立起了强国的形象 ;第四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了中国在国际交往中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屈辱历史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发展,国际关系的民主化逐渐成为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出现,标志着国际社会结构的重大转型,并日益形成一种新的价值观和新的秩序。"政治民主与经济全球化紧密相连",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催生了国际关系的日益民主化,对国际关系民主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研究中国的“和平崛起”战略,创造中国特色的和平崛起国际关系理论,为中国的国家利益服务,这无疑是国际关系理论学者所应承担的光辉历史使命。以奥运为切入点,以大国责任和国家社会人假设为理论基础,通过数学模型、奥运奖牌统计图表、国际关系预测模型、国家实力要素模型等实证的研究方法,开创中国思维模式的国际关系理论。有鉴于此,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是中国向国际社会展示“和平崛起”信仰的大好时机,为中国和平崛起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16.
试论澳中建交及其对澳亚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澳大利亚与中国建交 ,对争取全面改善发展与亚洲关系、调整亚太国际关系格局产生了重要和积极影响。澳中建交使亚太国际关系格局朝着利于力量均衡的方向发展 ,并为亚太地区的政治稳定与经济繁荣创造了条件 ;推动了澳大利亚与亚洲国家睦邻友好及地区合作思想与政策的形成和发展 ;为澳大利亚与亚洲经济贸易关系的发展 ,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更持久的活力。  相似文献   

17.
高技术需要坚强体能,高技术战争对现代军人的体能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围绕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这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就当前我军的军事体育训练与高技术战争的关系进行讨论。提出了军事体育训练的时代特征与科学实践。指出坚持从难从严要求,极大地激发和调动官兵投入军事体育训练的热情,增强官兵身体素质,是提高部队战斗力,形成良好心理素质功能物质基础。提出应当提高对体能训练的认识,克服那种认为高技术战争是打技术、打智慧、体能作用不突出,不重要的糊涂观念。在积极改善装备的同时、加强军事体育训练,挖掘体能潜力,更好地实现人与武器的有机组合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8.
媒体在信息传播中有不容忽视的影响力,在国际关系事件的传播中,媒体报道无疑会受到国际关系现状、国家利益和国家外交战略指向等多种国际关系因素的极大影响,它们在媒体报道中既影响媒体的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更影响着媒体传播的性倾向性。  相似文献   

19.
我国朝鲜族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问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国朝鲜族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旨在系统地了解朝鲜族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从中发现其存在问题,为推动学校体育的深化改革提供经验借鉴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大数据的迅速崛起已经广泛的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更是促进国际关系发展的重要渠道,为国际关系的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其主要表现在两个主要方面,首先是对国际关系探究的争议性,其次是国际关系的跨境采集以及数据的跨境流动问题,首先要明确大数据介入国际关系中是一种必然发展趋势,本文依据大数据的性质以及发展状况,积极提出优化策略,进而提升大数据在国际关系中的应用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