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去年4月,我采访某旅旅长常泽春时,思想受到震撼。常旅长是从基层一级级干上来的指挥员,10年前我认识他时他是营长,长得黑黑的,粗壮高大,化程度不高.典型的基层带兵人。当时没有发现他有什么过人之处。10年后再见他,却让我刮目相看。他随身不离的包里有三样东西: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录音笔。到哪儿开会他都把笔记本打开,别人讲话时,有价值就记在电脑里,让他讲话时.电脑里各种需要用的信息和资料,供他使用调遣。  相似文献   

2.
李文丽 《现代传播》2001,(5):127-129
新华社2001年4月9日播发了这样一则消息:河北省国安市某学校一个班里学习成绩最差的学生,在一次课堂提问时,举起了左手要求回答老师的问题,可是当老师叫他回答问题时,他却答不上来.感到奇怪的老师后来问他为什么不会也举手时,这个学生哭着说:“老师,如果我不举手,别人会笑话我。”老师由此感到学生有一颗强烈的自尊心。他对学生说:下次提问时,如果会答就举左手,不会就举右手。此后,每看到学生举左手时,老师就给他机会让他答,举右手时则从不让他站起来。一段时间后,这个学生变得开朗起来,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于…  相似文献   

3.
戴笠的母亲在戴笠7岁时替他在当地的私塾里报的名。9岁时,私塾老师毛逢乙指点他通读了“四书”,次年戴笠便开始了习作。到11岁时,母亲的鼓励和教导使他进了当地的小学,也使他养成了忠孝之心。  相似文献   

4.
12岁时,莫迪洛开始画漫画,15岁时他就能靠画来挣钱,18岁时他已为4本儿童读物画过插图,同时并为特技电影绘制图片。20岁那年,他已有一个画室,在那儿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常常聚在一起为电影院和电视连续剧画广告。23岁时,莫迪洛迁居秘鲁,成为利玛一家名为MC CANNERICKSON广告公司的一员,在这以后的5年中他创作了许多儿童读物及幽默画片。  相似文献   

5.
他曾是毛主席的警卫员,8341部队(原中央警卫团)一营三连二排六班班长,专门负责毛主席的安全保卫工作。1947年,他到延安,后又随毛主席到西柏坡、进北京。开国大典时,他就在天安门城楼上;签订中苏友好条约时,他又护送毛主席去苏联……  相似文献   

6.
周日新 《航空档案》2005,(10):F0021
2000年6月,笔者在采访中国工程院院士、“飞豹”总设计师陈一坚时,询问他是怎样走上航空道路时,他说了他对航空、飞机的“认识”,是从“挨轰炸”开始的。  相似文献   

7.
10个月前,王东辉开始牙痛,疼得他时常倒吸凉气。起初的三四天,还只是一日三餐时发作,后来就变成随时随地地疼,喝凉水疼,看书时疼,坐班时疼。妻子笑他,你的假牙到寿命了。  相似文献   

8.
老李     
老李 《出版参考》2005,(9):12-12
老李刚来组织部时,人们不叫他老李,而是叫他小李。这小李一叫十多年,到四十多岁了,同事们就改口,开始叫他老李。刚来组织部时,小李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经常在报纸上发表文章,部长也对他很器重,所有部里的总结、打算和领导讲话,都让他执笔来写。在部内部外,领导提起小李,就夸他是“我们部里的笔杆子”。  相似文献   

9.
1971年初冬,他的同学有的支边,有的下5,只有17岁的他,从四川的省城辗转到地处川南的芙蓉矿区,被安插在局机电设备总厂当机械工人。他在小学、中学读书时,比较喜欢美术,有的作品在学校举办的画展中还获过奖。到了工厂,车间。厂里办黑板报、橱窗、专栏时,经常找他帮忙。  相似文献   

10.
很多英雄一生的失败在他出生时即已注定:生不逢时。 我们先来看看贾谊的履历吧。 十七八岁时,他已博览群书,并以精通经典、善于作文而名扬郡中。李斯的学生、河南守吴公闻其名,招至门下,对他甚为爱信。  相似文献   

11.
一根中华烟     
高中时的老同学刘大发来厂里找到他,说老婆爱养花,求他给焊个花架。刘大发跟他见面时递给他一根烟,掏出打火机给他点烟时火机里没气了,他掏掏自己的火机,竞也没带,这根烟就夹在手里一直没吸。大发说了说花架的大小要求走了,他下意识地看了看那根烟的牌子。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竟是根“中华”烟!他是个每月只有500多元工资的焊工,自然没抽过“中华”烟,  相似文献   

12.
前不久,一位记者抓新闻时,发现一名假“贫困学生”在大街上乞讨。他不仅拍了照片,而且“没收”了这名假“贫困学生”的财物,然后回报社发稿。笔者问他有没有想到将假冒的“贫困学生”扭送公安部门,他说只要稿件见报就行。再指出他无权没收别人的财物时,他说自己又不是要那财物,只不过交给报社做个事实证据而已。  相似文献   

13.
1994年初,159医院政治处调来一位干事,当干部部门统计他的履历时,才知他一直是排长、参谋、连长,从来与政工无缘。然而,三年后的今天,他已成为某分部一位有名气的新闻干事。有人问起他改行的体会,他说:“只要热心投入就有收获”。曾经一直是军事干部的他,平常总爱捣鼓“豆腐块”。当排长时,一篇《一个大功连队螺旋式的思考》在《前卫报》变成铅字后,曾引起领导们的高度重视;当参谋时,《战士徐无私临退伍前荣立二等功》的稿件在《安庆日报》头版位置上登出,还加了按语,至今徐无私还与他保持着通信联系。由于他口令洪亮,军事…  相似文献   

14.
雕刻灵魂     
大卫——我的隔壁邻居——有两个小孩,一个5岁,一个7岁。有一天他正在教他7岁的孩子凯利怎样使用瓦斯驱动割草机割草。当他正教他如何在尽头将割草机掉头时.他的妻子叫他去问事情。当大卫转身回答问题时,凯利把割草机推到草坪边的花圃上——所过之处,大约2尺宽的一条痕迹已被夷为平地!  相似文献   

15.
《出版参考》2005,(4):31-31
克雷格是我的好友,他举止潇洒,神采奕奕,走到哪里都洋溢着生命的活力。他和你交谈时,总是聚精会神,兴致盎然,让你觉得亲切。大家都很喜欢他。  相似文献   

16.
秋色连波,红叶满山。一个雁叫霜天的日子,杨玉辰同志找上门来,说他的新作《石翼书屋杂笔》即将付梓,要我为之作序。相识相交近30年,却之不恭,便不顾年老视力剧减,握笔展纸,写一点对杨玉辰人品作品的认识和感想。(一)玉辰同志出身于贫寒之家,“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正是他童年时家境的写照。读了他的作品《一条破棉裤》和《一条旧秋裤》,我才得知,直到读大学,他过的都是“穷居衣单薄,肠中常苦饥”的日子。他出生在河北平原的一个穷村庄。他的哥哥成婚时,女方只向他家要了一口袋红薯干就算定了亲。结婚时,他哥…  相似文献   

17.
多敲了一下     
1895年,英国军事法庭开庭审判一名士兵,他叫哈特菲尔德.在英国女王白金汉宫里担任卫兵。有一天,他值夜班的时候,官里有一件重要物品被盗,他被指控在值班时睡着了,按照军法,法庭判处他死刑。  相似文献   

18.
这是列侬在回忆列侬,不是我们在回忆列侬——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在听到他的歌声时,他已遇刺而死去多年。我们也不可能像他那样回忆,我们的六七十年代与他的迥然不同。他死后,我们只能在客厅里听他的歌,只听得到他的文艺,而不见他的愤怒;只感受到他的经典,却不了解他为什么现代。  相似文献   

19.
走进某师政治部副主任韩强毛简朴的书房兼卧室时,便会看到书架上堆着厚厚的一根剪贴本,那是他19年军旅生涯以来积累的一笔宝贵财富,是他多年的心血、汗水加智慧的结晶:1500多篇报上发表的新闻作品和文学作品。他自幼生活在井冈山的一个山村里,井冈山秀丽的山水养育了他,赋予了他灵气。1975年当他来到大别山脚下的某部新兵连时,连长见他长得眉清目秀,浑身透露着机灵劲,就让他当了连部通信员。一天,他试着把连队一个老班长的训练事迹写成一篇报道,投给了一个报社,没想到半个月后稿子见报了。连队干部就让他当上了连部文书兼连队报…  相似文献   

20.
兰溪市灵洞乡洞源村,有位受人尊敬的化宫管理员叫章志良。他在土改时当过乡长,1983年办俱乐部时村党支部决定请他当管理员。管理员,要权没权,要钱没钱,是个上不了品位的“官”。他接受了党支部布置的任务,管理员一千就17年。17年的拼搏,17年的开拓,17年的辛劳换来了山村的欢乐。多磨的生活使他额上布满了皱纹,但他脸上时常挂着笑容,还是红光满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