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是遗忘中的两种抑制现象。所谓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所产生的干扰现象;所谓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护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所产生的干扰现象。数学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这两种抑制所造成的新输入的信息对储存和提取旧信息的干扰和影响,在小学生的学习活动中随处可见。例如,不少学生计算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时常会忘了除以2,就是前摄抑制的一个典型例子。因为教材  相似文献   

2.
文章分析了前摄抑制、倒摄抑制、记忆表象、技能迁移和运动知觉对武术套路的心理作用,阐述了如何在教学中运用其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遗忘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重大障碍。产生遗忘的原因,一是记忆痕迹受到干扰,神经过程出现抑制;一是神经联系得不到强化而逐渐消退,以致最终消失。怎样帮助学生与遗忘作斗争呢? 一、避免各种干扰因素。心理学把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叫做“前摄抑制”;把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叫做“倒摄抑制”。干扰学生的记忆,多发生在前后两种材料的相似方面。为避免干扰,  相似文献   

4.
在物理教学中,有些解题方法适用于好几个题型,先学过的一些方法可以解决新学习的问题。但是也有些先学习的知识点或者是解题方法会对后学习的内容产生干扰作用,心理学把其称作前摄抑制。如果不引起注意,容易产生错误。同样,某些后学习的材料也会让学生对之前学习的内容感到迷惑,心理学把其称作倒摄抑制。本文通过对高中物理中几个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举例的探讨,希望引起教师和学生对相似内容和解题方法的注意。  相似文献   

5.
为什么一首由几十个音符组成的旋律,只要唱几遍就可以把它背出来?这是因为旋律中的音符形成了有序性排列,组织为一定的音乐结构。心理学告诉我们:符号排列的有序与无序,其记忆效果大不相同,前者大约是后者的94.7倍,音乐的听觉记忆也是这样。心理学还告诉我们,记忆有“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规律。在系列性符号中,首尾部分的符号,由于受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古语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它的真实含义是什么?从古代中国社会的农一学结构来看。指的应该是农民种田一年中最重要的是春天,学生学习一天中效率最高的时段是早晨。为什么早晨大脑的工作效率能达到一天的峰值呢?心理学家解释说。这关系到“前摄抑制”、“后摄抑制”,因为早晨没有前摄抑制,大脑的记忆、思维、联想等能力就能达到高峰状态。这里笔者想就“前摄抑制”、“后摄抑制”的原理作一下分析,看是否有办法使大脑保持较好的状态,以达到更好地利用大脑。甚至开发大脑潜能的功效。  相似文献   

7.
有人做了一个概括,颇能说明问题:“话题作文”的命题,只是为考生提供了一个既开放又有约束力的“话题”,往往文体不限,题目自拟,考生可以自由选择、自由发挥,写法更是灵活多样。其命题目的,主要是激发考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话题作文”提供的“材料”,不像以往“材料作文”那样,是立意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它只是命题者所做的“作前指导”,是引发考生思考的一个“由头”,是启发考生打开思路的一个“例子”,是“举一反三”的“一”。“话题”本身也不是“题目”,它只是规定了一个写作的“范围”。所以“话题作文”,即是用一段…  相似文献   

8.
作文客观失分是指因卷面因素而失去分数。中考作文客观失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关于题目一是无题目。中考作文评分等级“说明”中明文规定“没有题目的扣1分”。这样白白的丢失1分,多可惜呀!因此,同学们写考场作文时首先应看清作文要求,如果是命题作文,先把题目抄好;如果是半命题作文,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如果是自拟题目作文,先要仔细拟好一个题目,再根据题目进行作文,万一来不及拟一个精彩、简洁的好题目,在交卷时匆忙写上一个挨边的题目也行,总比没有题目好。二是题目不确切,或题大文小,或题小文大。题目是展示文章…  相似文献   

9.
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讲清道理──六年制第十一册基础训练3作文教学设计云南关学强一、审题指导(1)这次作文是命题作文。题目只是指出了作文的范围,而作文的题目要根据自己选择的写作内容来确定,是一次记叙文训练。(2)题目中的“事物”和“道理”两个词最重要。“事...  相似文献   

10.
有的学生常常问,话题作文是不是命题作文,与给材料作文有没有区别,这说明对话题作文的认识还有些模糊,往往与命题作文和给材料作文混为一谈。因此,要真正把握话题作文,写作时体现出话题作文的特点,还必须明确话题作文与命题作文,给材料作文的区别。一、话题作文与命题作文的区别话题作文的限制比命题作文少。话题作文的题目可以根据需要自由拟定,如以“读书”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不必以“读书”作标题,习作者完全可以自由拟标题,只要内容与“读书”有关即可。而命题作文的题目是规定的,如要求以“一次难忘的实践”为题写一篇…  相似文献   

11.
首先要认清这是一道有限制的话题作文。 今年的高考作文题还应该视为话题作文,因为命题中明确提示“话题” 二字,而从规定最明确的“所写内容必须在“诚信’的范围之内”这句话,也可以发现这是“话题”作文的要求。 但它与前两年的高考话题作文又并不完全一样。1999年的话题作文“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同样提供了一段材料,只能算是引导语,但题目中明示,所写作文不要受提供的文字限制,可以不考虑提供的文字。2000年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话题作文,也在题目中明确指出:“这个话题的范围是很宽泛的,只要与学者的这道题引发…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来的高考作文,无论是给材料作文还是话题作文,大都要求“题目自拟”。自拟题目是考查作文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方面可以考察考生选择角度确立中心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反映考生概括、表达的能力。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古人把拟题比作点“睛”,画“龙”既毕,点“睛”更为重要。题目是文章内容与读者情感心理之间的第一个接触点,俗话说“题好一半文”,好的题目或如深谷幽湖,使人忘俗;或明眸一盼,蕴味无穷。文章要创新,文题也要创新,切忌一般化、落入俗套,要推陈出新,“唯陈言之务去”,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  相似文献   

13.
小学生作文,布局谋篇、遣词造句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内容充实,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样,就得注重作文前的“孕作”。所谓“孕作”,就是作文前引导学生观察事物,体验生活,培养写作兴趣,为作文做好充分准备。一般应该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熟悉题目,理解题意。 作文前可以提前一周把题目或作文要求告诉学生,让学生思考理解题意并展开讨论。弄清作文题目有几个方面的要求;应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文章的中心思想怎样确定;哪些应该是重声内容等等,为下一步的观  相似文献   

14.
预习能够使学生明确自己将要学习的内容。这样,学生的学习就会变得灵活而自由,长时间的坚持会促使学生理解、辨识不同时间学习的章节间的异同点,免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的影响。减少了不该有的干扰,才能防止遗忘,利于记忆,促进所学知识的巩固与迁移拓展。  相似文献   

15.
戴友夫 《现代教育》2004,(10):38-39
2003年下半年高教自学考试大学语文(本)作文的题目和要求是:“以桥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宇的文章。除不得写成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分值为30分。这与以往的作文题目和要求相比较,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题目单一。以往的作文,要么是在试卷上给定一个判断句或词组的题目,让考生根据题目要求写出一篇“标题作文“,要么是在试卷上提供一个或数个材料,让考生根据所提供材料的性质和范围,自己拟定一个标题,确定主题写一篇“给材料作文”;或者是在试卷上既提供了一定的材料,又给定了题目的“标题与给材料相结合的作文”。而2003年的作文题虽  相似文献   

16.
近四年的全国高考作文,都是“话题作文”,俗称“三自作文”,即自拟题目,自定立意,自选文体。2002年的北京卷也是“三自作文”。阅卷时,题目虽没有确定评分标准,其实,谁都知道题目的好坏对作文评分的高低肯定是有影响的。有人把高考作文比喻成年轻的姑娘,考生要善于“打扮”,亮出你的动人之处,让阅卷老师“一见钟情”。显然,好的题目就是一个亮点。因此,“自拟题目”也是考察考生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切不可等闲视之。常言说“佛靠金妆,人靠衣妆”,我们则可以说“文靠题妆,题靠妙妆”。好的题目,在高考作文中,是打…  相似文献   

17.
“作文程序训练”实践谈呼和浩特市满族小学李欣“教给方法,培养能力,说写并重”是作文程序训练的宗旨。依据这一宗旨,在实践中我采取了以下的方法和步骤。一、给范围,学生自己命题,确定中心思想作文教学中,不少教师习惯“死命”一个题目,让学生围绕着这一个题目去...  相似文献   

18.
[听我讲讲] 亲爱的小朋友,不管写什么样的麻雀作文,叙事、写人也好,写景、状物也好,都必须有明确的中心。“中心”在哪里?有时在题目里,比如《我爱牵牛花》,题目直接提示的“中心”是“爱”。有时不在题目里,而是在作文里,比如《校园的一角》,题目没直接提示“中心”,“中心”必须在作文里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9.
开心一刻     
等秘书 语文课上,老师出了个题目“假如我是市长”,让学生写作文。   同学们写呀写呀,陷入了美好的幻想之中,惟独毛毛坐着不动。老师奇怪地问:“你干嘛不写,不想当市长吗 ?”   毛毛高兴地说:“我当然想当市长啦,但写写画画的事不是有秘书去办吗 ?” 言简意赅   老师给学生布置了一篇作文,题目是:“何为懒惰 ?”   课后,当老师批改冬冬的作文时,发现第一页、第二页一个字也没有写,在第三页末尾老师才发现有这样几个小字:“这样就是懒惰 !” 先见之明   放学前,老师把亮亮叫到办公室,拿出一片止痛片说:“你把它吃…  相似文献   

20.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了一个好的题目,就好像有了开启灵感之门的钥匙。反之,则会抑制甚至窒息学生的思维。所以,作文命题的好坏决定着作文教学的成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